堅決攻克脫貧戰場上的“上甘嶺”

雲南網評論員 雲理軒 餘劍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到了最後的緊要關頭,越到這個時候越要穩住軍心、鼓舞士氣,不要浮躁,要穩定政策和措施,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三區三州”之一的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上甘嶺”“硬骨頭”,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要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堅定不移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硬舉措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攻克深度貧困最後堡壘,確保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圓滿收官。

一、堅定不移增強決戰決勝的信心決心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注入了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總書記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我們必須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決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堅決打贏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

信心來自於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特別關愛和堅強領導。怒江是習近平總書記最牽掛的地方,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特別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怒江發展問題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親自接見怒江少數民族幹部群眾代表和“兩次回信”,囑託我們抓好脫貧攻堅工作。汪洋同志2次深入怒江實地調研,孫春蘭、李希、胡春華、陳竺、盧展工、王正偉、何維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先後到怒江指導脫貧攻堅工作;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多次親臨怒江脫貧攻堅一線指揮作戰。此外,珠海市、中交集團、三峽集團、大唐集團等傾心傾力幫助我們,構建了“大扶貧”格局。

信心來自於建立了不斷完善的系列脫貧攻堅制度體系。這些年,我們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扶貧體制機制,建立了具有特點實效的指揮、責任、政策、工作、投入、動員、監督和考核8個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立足怒江實際,實行每月駐村調研、督戰、調度、通報一次的脫貧攻堅“四個一”工作制度,開展以聯繫一個黨支部、上好一堂黨課、走訪一批群眾、抓實一個產業(項目)、助推一批勞務輸出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抓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行動,建立基層一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機制,實施“全民參與、全面掛牌、全員下沉、全部清零”行動。

信心來自於逐漸形成的怒江脫貧攻堅作風和精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怒江州盡銳出戰,各級領導幹部下沉一線,在一線發現問題、一線解決問題,選派1705名州縣精兵強將駐村攻堅,新組建近千人“揹包工作隊”,揹包上山、吃住在組、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全州各級幹部勇挑使命、敢於擔當,舍小家、顧大家,苦幹實幹、流汗拼搏,甚至流血犧牲。大批群眾走出大山、進城入鎮,思想觀念得到根本轉變,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明顯轉變。全州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苦幹實幹親自幹”的怒江脫貧攻堅作風和“怒江缺條件,但不缺精神、不缺鬥志”的怒江脫貧攻堅精神。

信心來自於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效。通過不懈努力,2019年底,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6.78萬人降到4.43萬人,貧困發生率由56.24%降至10.09%,貧困村由249個降至80個,獨龍族、普米族已率先實現整族脫貧,全州已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二、準確把握面臨的形勢和困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決不能鬆勁懈怠。”我們在增強信心決心的同時,也要準確把握造成貧困的原因和影響高質量脫貧面臨的困難挑戰。

必須準確把握造成貧困的根源。一是困在交通。由於長期的歷史條件,2017年以前,怒江州無高速路、無機場、無鐵路、無航運、無管道運輸,交通基礎設施極為落後,縣、鄉、村公路等級低,農村路網晴通雨堵,條件性貧困突出,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怒江經濟社會發展。二是難在“直過”。全州有22個少數民族,29個鄉鎮中有18個是整體“直過”,“直過”區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62%。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薄弱,區域性貧困、綜合性貧困比較突出。三是貧在素質。怒江州集“邊疆、民族、直過”為一體,社會發育程度低,勞動力素質不夠高,一些貧困群眾不識漢字、不會講漢語,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缺乏勞動技能,只能從事較為簡單的體力勞動。山區群眾長期從事農業生產,傳統農耕意識較強,商品意識、比較意識、競爭意識缺乏,素質性貧困比較明顯。

必須準確把握面臨的困難挑戰。一是剩餘脫貧攻堅任務艱鉅。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二是防止返貧面臨巨大壓力。全州共有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3萬多人,對這“兩類人群”的防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壓力大。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州貧困群眾就業衝擊比較大,一定程度上會減少貧困群眾收入,影響脫貧質量。

三、凝聚強大合力推進問題整改清零

我們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重要指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聚起廣大幹部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不斷充實優化攻堅力量,全州各級幹部全員下沉到村到組到點,各級行業扶貧部門各盡其責,形成工作合力,勠力同心、全力以赴,齊力攻堅、合力突圍。聚焦“大排查大整改”發現問題,瞄準病灶、靶向治療,定時定量、定點清除,確保在6月底前所有問題全部清零見底,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按照既定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一刻也不停、一步也不錯、一天也不耽誤,實施“揹包上山、牽手進城”行動、“扶貧暖心”行動、產業就業增收行動、“保生態、防返貧”生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行動、“兩類人員”幫扶行動,打好深度貧困“百日殲滅戰”,向深度貧困發起最後總攻,堅決如期高質量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

實施好“揹包上山、牽手進城”行動。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工作,確保10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遷入新居”;抓實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採取建產業基地、抓勞務輸出、辦扶貧車間等措施,實現每戶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組建扶貧“暖心團”,實行“面對面、心連心”服務,推動搬遷群眾融得進、穩得住、能發展。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

實施好“扶貧暖心、鞏固成果”行動。組織全州1.9萬名幹部掛聯6.9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暖心入戶、幫扶到人,一手抓“兩不愁三保障”問題落實,一手抓群眾關切問題解決;圍繞“感恩共產黨、感謝總書記”開展感恩教育,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並重,辦好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抓好脫貧能手、鄉村能人培養,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幫助群眾在擺脫物質貧困的同時,也要擺脫思想貧困、精神貧困。

實施好產業就業增收行動。著力打造百萬畝綠色產業長廊,實施百萬畝草果、百萬畝核桃培育和提質增效,推進蔬菜、中藥材、生豬等高原特色種養業和旅遊文化產業,著力構建“一產業、一基地、一融合”的產業體系,穩步實現貧困群眾產業發展全覆蓋,拓寬貧困群眾長期穩定的增收渠道。大力推進產業發展,推動10萬群眾外出務工。

實施好“保生態、防返貧”生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行動。堅持增綠與增收、生態與生計並重,大力推進生態扶貧,選聘3萬名生態護林員,帶動3萬戶貧困家庭實現穩定增收;組建182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推進怒江、瀾滄江兩岸30萬畝生態修復治理,每年完成10萬畝,解決2萬貧困群眾就業,帶動易地扶貧搬遷後無力外出務工群眾實現收益,確保生態修復、產業發展、群眾就業同步推進。

實施好“兩類人員”幫扶行動。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對存在返貧風險的已脫貧人口和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進行監測預警,按月分析研判,強化救助措施,落實幫扶政策。

我們堅信,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怒江全州上下樹立必勝信念,頑強奮鬥,就能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邊疆各族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