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首次推遲,為何最初不願意推遲,這背後牽扯巨大的經濟利益

奧運會首次推遲,為何最初不願意推遲,這背後牽扯巨大的經濟利益

近日,日本的首相安倍晉三終於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達成一致意見,本屆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為何最初不願意推遲呢,除了對疫情保持樂觀的態度之外,這背後還會牽扯巨大的經濟利益。

奧運會到底會產生多大的經濟利益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首先來看看當年北京奧運會所帶來的利益。

首先是帶來的直接收益就超過20億美元,查閱相關資料顯示,這20億美元收入來源於現場門票,贊助商,還有轉播權的費用和衍生品銷售的收益。

其次是巨大的間接收益,經濟方面北京GDP增長1%;社會方面帶來巨大的凝聚力;文化上更直觀的促進文化的弘揚和傳播;生態環境的巨大改變;基礎設施建設提速;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大國形象,這些方方面面都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籌辦國的收益。

奧運會首次推遲,為何最初不願意推遲,這背後牽扯巨大的經濟利益

如果從2003-2010年的幾年間,北京奧運會算上旅遊、商業、地產、建築、交通、體育等因奧運而受益的相關產業,經濟影響將達到717.06億美元。

由此郵件奧運的的確確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這還只是10多年前的經濟賬。

今年的奧運會日本對它寄予厚望也是在情理之中,猶記當年日本首相安培晉三在拿下主辦權的時候曾表示希望奧運會成為掃除日本15年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觸發器。

為了籌辦奧運會這個經濟聚寶盆,日本也確實花了心思以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根據美國時代週刊預測,2020年東京奧運會最終將耗資達到250億美元,只為了做的更好,預算也是一超再超,250億美元這個數字幾乎是最初預算的4倍。在2013年,東京申辦奧運會的最初預算僅為73億美元。

面對如此巨大的投入,誰又不希望早日見到收益呢。

但這還不算完,隨著延期的確認,一系列的問題浮出水面。

奧運會首次推遲,為何最初不願意推遲,這背後牽扯巨大的經濟利益

比如,奧運新聞中心是租用的場地,而明年這個場地已經租給了別人,多出了一年的房租,同時還要對明年的租用方提供賠償。其他租用的比賽場地和酒店也都是一樣的情況;

再如,人工成本也要翻倍。東京奧組委現有3000多名人員,還聘用了一些短期員工,現在需要重新簽訂幾乎所有人的合同。

除此之外還有各個場館的養護維修、已經生產的衍生品存放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支付不小的開銷。

所以日本如今為延期舉辦奧運會真的是付出不小的經濟代價,但是卻為全人類的抗擊疫情做出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