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英雄 此生從醫不悔

被稱英雄 此生從醫不悔

支援武漢醫療隊急診團隊 受訪者提供

3月27日,河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退出一線救治,進入休整階段。

在這支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伍中,有14名隊員來自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團隊,他們是護士韓雪迎、王敬、李豔、吳珍、寇靜、張亞麗、尹晗、朱健、朱孟軻、曹飛、李軼曉;醫生焦鵬、辛留鋒、付龍。經過培訓及考核,他們進入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區從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付龍被編入醫療一組,進入CCU病區,混編入李蘭娟院士團隊及新疆醫療隊,曹飛、李豔進入四病區,混編入遼寧醫療隊,其餘人員進入三病區,混編入遼寧醫療隊。

哪裡有困難 哪裡有黨員的身影

急診科作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前沿陣地,無論是在醫院還是支援武漢,抑或是抗擊非典、甲流,作為護士長,韓雪迎總是第一個衝上前;“你是黨員,就應該在困難的時候衝在前,家裡放心,你安心去武漢吧。”曹飛的爺爺、爸爸和愛人都是黨員,臨行前,爸爸的話一直鼓舞著她。王敬和愛人都是黨員,是雙醫家庭,接到馳援武漢的通知後,她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丈夫說:“你是黨員我也是黨員,支援一線當然義無反顧。”公婆說:“放心走吧,做好防護。”王敬的父母也是醫務工作者,鼓勵她勇於參戰,兩個女兒也經常給她加油鼓氣。

“我是黨員,我要第一個進入病區。”2月26日,隊員們開始進入重症病區實戰。作為黨員,韓雪迎、焦鵬、付龍、王敬、朱孟軻、曹飛、李軼曉率先垂範,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紛紛要求第一個進入病區接觸新冠患者。在黨員先鋒模範帶頭的作用下,其餘的隊員紛紛向黨組織靠攏,吳珍、寇靜、張亞麗、尹晗、朱健5位隊員“火線”入黨,讓鮮豔的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河南真棒 真心感謝河南隊”

由於患者大多為重症和危重症,且年齡較大,合併基礎疾病較多,在治療上,焦鵬、辛留鋒、付龍積極學習新冠肺炎各版治療指南,發揮急診科全科醫學優勢,統籌治療,針對薄弱點,從重症醫學鎮靜鎮痛到液體管理,到ECMO通路建立與管理,抗感染藥物選擇及時間把控,他們積極向其他國家隊隊員們學習、探討。通過一個多月的救治,三病區實現重症病人零死亡,康復出院率達到80%。

韓雪迎說,醫療技術與心理疏導同樣重要,不關注患者心理的治療是缺乏溫度的,新冠肺炎患者普遍心理壓力大,害怕死亡、害怕留後遺症,擔心傳染家人和孩子,情緒低落,而新冠肺炎陽性轉陰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在護理工作中,他們每天查房時的一聲“阿姨”“大爺”“奶奶”“爺爺”,拉近了他們同患者的距離,他們通過“話療”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很多患者鼓起勇氣,重拾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我們的表現得到了其他國家隊的認可,也得到了患者的好評,體現了急診人‘聚是一堆火,散是滿天星’。”韓雪迎說。

“河南真棒,河南真牛,我住院的時候心情低落,是河南這幫姑娘們,陪著我、鼓勵我,我們要感謝河南隊無微不至的關懷、細心的照料、精心的護理……”“河南姑娘真體貼,下輩子我要娶個河南妹子”“你們真辛苦,我要為你們唱一首歌”“你們回去的時候我想親自送送你們”“明年歡迎你們帶著家人到武漢看櫻花”,朱健為病人跳鬼舞步,張亞麗為病人唱歌、互相比心……通過微信,被隊友們稱為“戰地記者”的王敬發給記者很多發生在病區的溫暖的視頻和照片。

李豔說,在武漢的日子裡,她每天都被感動著,有一次她想喝點薑糖水,領飯的時候就隨口問了工作人員有沒有紅糖,工作人員說沒有,便記了一下她的房間號。第二天一大早便有一包紅糖放在了她房間門口的凳子上。當時她瞬間就淚奔了,李豔說,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足見武漢人民的細心和用心。

“見證過生死,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其實來武漢只是換了個地方工作,多穿了幾件隔離服和防護服,通過這次疫情,能夠健健康康、無病無災活著真好,最想做的事情是見見爸爸媽媽,回去好好孝順他們。”原本婚期定在4月8日的張亞麗,為了支援武漢將婚禮日期推遲。

來武漢之前,朱健和朱夢軻分別結婚不久,為了支援武漢,果斷“逆行”。朱健說,到了武漢離開家人工作,每一天都過的很普通,只是因為在武漢被無限放大了,即將凱旋可以見到親人了,他們很高興。

“兩個多月沒進家,吃了國家兩個月盒飯,我感覺省了1個億。”付龍調侃道。

“解除隔離後,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回家,只有自己活生生站在家人面前,家人才會真正放心。”寇靜說,工作再苦再累都不怕,和遼寧醫療隊分別的時候特別捨不得,如今戰友們終於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我們只是做了醫者應該做的事情,沒想到成了別人口中的‘英雄’,此生從醫不悔。真高興,馬上就可以見到家人了。”

“推開那扇門,看到病人的眼睛,真的什麼都忘了,一心救治,時間也過的飛快,摘口罩的時候就像抖音裡說的,感覺全世界都是我的,能自由呼吸真好。”

“在武漢的三十多天,平凡卻又不平凡,面對病人的無助,很多時候忘記了我們身處傳染病房,這大概就是學醫者的共性吧。”

“愛情誠可貴,親情價也高,為安父母心,得把對象找。”

“快回家了,啤酒烤串約一下,我安排。”

“就快回去了,我激動又開心,經歷過疫情才發現生死兩隔太容易,人生不易,定要好好珍惜。”

英雄即將凱旋,病毒節節敗退。在市一院急診門診微信群裡,脫下“白色戰袍”的急診醫護人員,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開啟了“拉家常”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