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三門峽沿黃鐵路文化公園項目建設啟動

湖濱區“湖大”鐵路合作簽約儀式舉行

  3月27日,湖濱區“湖大”鐵路合作簽約儀式舉行,湖濱國資公司與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代表在合約書上鄭重簽字,開啟了雙方合作發展新篇章,標誌著湖濱區沿黃鐵路文化公園項目建設進入了實質啟動階段,也為推進黃河流域(湖濱區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留下濃墨重彩一筆。會議上提出,湖大鐵路確保今年6月全線通車。

“湖大鐵路”是1956年為建設三門峽大壩修建而成,曾經為物資建設、人員通勤、領導視察調研提供了堅強的保證,大壩建成以後也為沿線群眾的往返默默奉獻。“湖大鐵路”承載著三門峽大壩的歷史功績和三門峽城市記憶,簽約儀式也為“湖大鐵路”的恢復運營拉開了歷史性的篇章。

湖大鐵路背景:

20世紀50年代,全國各地的水利精英為了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會聚三門峽,修建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這座大壩是當年蘇聯援建中國的156個重點項目中唯一一個水利工程。工程於1957年4月13日開工,1961年建成,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

說起湖大鐵路,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這條鐵路是為了服務三門峽大壩建設而設計的專線,主要運輸砂石、鋼材、水泥、設備等,建設用的砂石是從靈寶弘農澗河採挖的,然後運到靈寶站,再上隴海鐵路線,過大營站、陝州站、賀家莊站,運到會興火車站,再到湖濱車站轉向、編組,駛往大壩;鋼材、水泥、設備等從鄭州、武漢等地向西運來,到會興車站,轉湖濱車站,再到大壩,成了當時繁忙的物資運輸線。

大壩建成後,該專線運輸任務減少許多,反而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專線,負責將周邊水工機械廠、二印、印刷廠、麵粉廠等工廠原料運進來、產品運出去,沿著隴海鐵路大動脈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為三門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沿黃公路的修建,市區新增了通往三門峽大壩的客車,這條服役了47年的鐵路線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於2004年4月1日正式停運。(來源:走近湖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