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怎樣利用碎片時間實現自我“升值”

21歲生下大女兒。此後數年,又連續生了兩個孩子。

自己帶著三個娃,同時打著幾份工,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諮詢師資格考試、網絡信息處理工程師資格考試、金融MBA學位證書,攻讀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系博士。這幾件事都沒耽誤。

花了三年時間,英語TOEIC考試分數,從420分提升至900分(滿分)。

這位彷彿有三頭六臂的職場媽媽,就是日本著名經濟評論家——勝間和代。

她坦言,上班媽媽要工作,又要學習,很難,很累,很不容易堅持。但是,終身學習,是提升職場競爭力的秘訣。

勝間和代,能夠工作、學習、育兒三不誤,奧秘就在於,工作、育兒的間隙,巧用碎片時間來學習。

要說巧用碎片時間搞學習,日本學習高手小山龍介,可是個中高手。他是日本知名暢銷書作家、Bloomconcept股份公司董事、“赫曼全腦模型”推廣人、業務諮詢師、生存技能培訓教練。身兼多種角色,卻能從容自如、遊刃有餘地應付紛繁複雜的日常事務。原因就在於他擅長利用“整理術”,平衡工作、學習、生活之間的關係。


職場媽媽怎樣利用碎片時間實現自我“升值”


《碎片化學習:如何利用每一點空餘時間自我升值》(以下簡稱“《碎片化學習》”),正是小山龍介對於“學習整理術”的濃縮精華。這本書不談“高大上”的理論,而是開門見山,直接點出職場人士難以平衡工作和學習的焦慮,分別從學習工具、時間規劃、考試技巧、學習習慣、學習環境、英語學習、職業規劃7個方面,結合他的自身實踐經驗,闡述了89個簡單可行的學習法。

這兩天,我跟隨作者小山龍介的腳步,體驗他是怎樣將“終身學習”四個字,從虛無縹緲的理想,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實際行動。從上班媽媽的角度,得到了三點重要啟示:

01 巧用碎片時間,學習專業知識

在職場上怎樣體現自己的知識水平呢?

勝間和代認為,學歷和資格證書,才是職場上個人資質的“硬通貨”。

我們已經進入職場多年,返回大學校園再深造,顯然不現實。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努力高分通過各類職業資格證書考試。

可是,上班媽媽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

有沒有一種高效、省事、能讓媽媽們快速通過考試的學習方法呢?

還真有!


職場媽媽怎樣利用碎片時間實現自我“升值”


小山龍介在《碎片化學習》第三章,闡述了自己快速通過資格考試的秘訣所在。

首先,將目標設定為“通過資格考試”,省略與考試無關的學習內容。

第二,先看習題集,瞭解這個考試的題型,考什麼樣的內容,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此時還不必看教材。

第三,看習題集的標準答案,從中明確答題時的邏輯和需要記住的關鍵詞。

第四,這時開始可以“學習”教材了,重點學習在習題集當中不理解的問題。

第五,學習時間的一半,用來做題。習題集做的越多,效果越好。

02 巧用育兒時間,開啟學習之路

日本國民童書作家中川李枝子,曾經是一名幼兒園保育員。

當時,一位在大學裡工作的職場媽媽向她傾訴自己的煩惱,自己白天忙於工作,傍晚把孩子接回家中以後,要給孩子做飯、洗衣服做家務,完全沒有時間給孩子讀繪本。

這位大學教師,希望幼兒園能夠給孩子提供三餐,為孩子清洗衣服,讓母親和孩子有更多的相處時間。

中川李枝子聽到這個提議,感到十分驚訝,無法認同點頭。

她說,雖然每晚,她都堅持給孩子讀書,但時間僅僅只有三十分鐘而已。這也就是喝喝茶、聊聊天、看看電視,一下子就會過去的時間。

她認為,只要媽媽不偷懶,這段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間,不管多忙,都可以擠出來。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非常有閒暇的媽媽,並不見得會比職場媽媽更為有利。

如果每天只有30分鐘的童書閱讀時間,我想和孩子一起進入有趣美妙的英語故事世界。

親暱地並肩一起看英語繪本,讓我能心情愉悅地,與調皮搗蛋的他,共同感受童話世界的欣喜、不安、激動、幻想,最重要的是,通過簡單有趣的英語故事,我和孩子一同獲得了在快樂中學習英語的機會。


職場媽媽怎樣利用碎片時間實現自我“升值”


可能有人會說,都能看得懂的兒童英語書,讀起來,對職場英語能力有什麼幫助?其實並非如此,英語暢銷書《1368個單詞就夠了》提出,1368個英語單詞,通過不同組合,就能拓展出任意語境的無障礙表達,足以應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作者小山龍介參加高考時,英語也是他最不擅長、最為頭疼的科目。

當他下定決心要去美國留學的時候,他遇到了日本電氣通信大學教授酒井邦秀(Professor SAKAI Kunihide)提出的SSS英語學習法三原則:

1 不查字典(讀那些不查字典也能看懂的書)

2 跳過看不懂的地方往前讀(把看得懂的地方連起來讀)

3 覺得無聊就停止(採用前兩條原則讀起來仍然覺得無聊的書就不要讀了)

就此,他開啟了英語100萬字閱讀之路。他最先看的是美國小學生愛看的童話書。

童話中用的單詞接近日本中學生英語水平,因此,小山龍介即使不查字典也能看懂。

《碎片化學習》提到,閱讀能力是聽、說、寫等其他語言能力的基礎,要想掌握英語,首要任務是提高閱讀能力。從讀起來很容易理解的內容開始,從簡單的、單詞量要求低的書籍閱讀,進行大量的輸入。讀這種不用查字典,就能讀懂的書,不但讀的時候心情愉悅,也有助於培養英語語感。因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可以通過上下文語境猜出大概意思。在這樣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小山龍介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100萬字的閱讀量,最終實現了赴美國進入商學院學習的人生目標。

03 巧用整塊時間,開啟輸出型學習

上班媽媽,想要在職場上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進入晉升通道,怎麼辦?

如果你想發展自己的事業,你需要實現個人成長。成功的領導者從來不會滿足現狀。這個世界上總是有更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學習,更多的方法需要我們改進,更多的途徑讓我們拓展視野,更多的方式讓我們成長。

——《會賺錢的媽媽》作者克麗絲特爾•潘恩

有的上班媽媽,參加完職業資格考試以後,馬上就把教材、練習冊拋到一邊。這就類似考到駕照以後,並沒有馬上上路實踐,過了一段時間,駕駛技巧又忘得一乾二淨了。

“實踐出真知”,不管是什麼新技能,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牢牢掌握學到手的東西。

如果說,學習、閱讀是“被動地”輸入知識進入大腦,那麼,實踐、練習就是“主動地”輸出知識走向世界,也就是小山龍介提倡的“輸出型學習”。

從哪裡擠時間進行“輸出型學習”呢?


職場媽媽怎樣利用碎片時間實現自我“升值”


《碎片化學習》提議,利用早起的時間,進行輸出型學習。因為人的頭腦在清晨時分,格外清醒,注意力也很集中。如果是晚上進行輸出型學習,由於大腦在白天經歷了各種雜亂的事務,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這時進行學習,只會讓腦子攪得更加混亂。

每天堅持“輸出”自己的知識,不停地積累,慢慢地,量變引發質變,最終引發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例如,寫出300多本小說的亦舒,就是堅持早起寫作的典範。她的丈夫十分驚訝:她每天有那麼多事情要做,怎麼還有時間寫小說?

亦舒坦言,自己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床,有時候一口氣寫個幾千字,有時候,抓緊清晨無人打擾的時間,構思作品。奮力寫作三小時後,才開始做早飯,這時候,家裡人才陸續起床。

結語

每一個媽媽,都不是天生就能做超人。

有的人滿心焦慮、焦頭爛額。

有的人充實生活、工作得意。

我們能成為哪一種媽媽,這完全取決於,自己是否能找到當下生活的重心、人生前進的方向。

想要走出生活迷途,《碎片化學習:如何利用每一點空餘時間自我升值》可以教我們簡單、有效、純乾貨的“學習整理術”,幫助我們找到充實的自我,做一個快樂的上班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