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稱之為好好愛自己呢?

泛泛而談的“愛自己”和“做自己”,我們應該聽過不少吧。

關於堅持自我的話題,我之前寫的文章中雖有粗略提及,卻未有就此加以延伸,倒是顯得空泛了。

類似的“雞湯文”有很多,我自己也是時有出現只考慮輸出大道理,而疏忽了它們具體可行性和實踐性的情況。

早幾年,在接觸毛姆的書時,偶然為這樣一句話深深吸引:

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那麼,如何才能稱之為愛自己呢?

愛自己有多種模樣和方式。但本質上多是下面提到的心理狀態:

感知重視我們內心的需求,正視我們內在的感受,且接納我們自身的不足。

而對於外在表現,我們需尋找自身舒適狀態與環境因素的近平衡,繼而表達輸出於自己的行動或言語。

很少愛自己的人,或許會渴望通過別人的優點和愛,彌補自己的不足以及由此獲得價值感;而另一過度的極端,口無遮攔且我行我素,又會變成自私或自戀型人格。

所謂過猶不及,適得其反。我們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內心需求予以平衡了。


怎樣才能稱之為好好愛自己呢?

筆觸迷人的海浪 | Matthew Snowden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自己的意願,好好愛自己並不是要成為多麼優秀,多麼完美的人。

而是無論是追逐成為更好的自己,還是尋求無為的隨心狀態,我們都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且接納自己的失敗和錯誤。

以前,做很多事時,我常會想得到他人的認可。實際上,這是我內心的不安定感以及尋求被看見被重視的心理需求所為。

在我察覺,由此困擾了一段時間後,我主動與我的家人開始了交流討論。我通過回憶分享了童年或許渴望被認可的經歷,大概分析了自己內在需求的成因。

再而,直視和接受了自己的此般狀態,雖然我現在還未到達完全不在乎的狀態,但我確乎在慢慢地改變和接納自己。

例如,當我困擾自己的言語表達會是不恰當的觀點時,正視自己的感受後,我會思考告訴自己:

觀點本就是主觀性偏強的表達,在不違背道德情理之中,並沒有對錯之分。

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也需要各種各樣的聲音出現,我們的觀點輸出也給其中多添了一分色彩。


怎樣才能稱之為好好愛自己呢?

筆觸迷人的海浪 | Matthew Snowden

當我擔心自己的真實言語會讓旁人不喜歡時,我開始了這樣的思考:

真實表達的此刻是真我的表現,也是我真正舒適的狀態。

若我過於考慮,用假我輸出表達,即便得到了喜愛,我也不會真正認可自己,因為得到認可的是假我的表達。

(不過還得說明的是:完全的真我在大環境中幾乎是不可行的。且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有意願做到真我,不曾經歷他人的生活,我們無從評判別人的選擇。)

當我擔憂我與他人的關係會變得淡漠時,我這樣思考:

一段關係是相互的,語言和行動的輸出也是兩個人或多個人的相互作用,我無需放大自己一個人的作用。

其中很多很多人於我而言,真的只是人生的過客。我得以自己的喜怒哀樂以及自己真正在乎的人為考慮,以自己覺得值得的事情為考慮。

其他,真的沒關係,也不重要。

總結而言,我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也接納著自己的不完美。

有時翻到以前的記錄,或者以前對別人說過的話,我常常會驚訝:

哎呦,好傻的感覺呀。

咦?我以前怎麼會這麼說話呢!

驚訝之餘,我看到了自己的一直改變。往昔雖存在卻是風,那我,就且期待自己未來更多的變化吧。


怎樣才能稱之為好好愛自己呢?

筆觸迷人的海浪 | Matthew Snowden

可能有人會問:如此愛自己,能好好給予愛去愛別人嗎?

這就要來解讀一下另一常聽聞的句子啦,“只有先好好愛自己,我們才有能力去真正地愛別人。”

當我們注重自己的感受,且尊重自己的感受時,我們也會收穫更多的能量。

做公益活動,主動地給予關心的我們,一般而言都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額外給予的不求回報的愛。

而愛還包括了拋離理想化,欣賞他人的優點,也理性地接納他人的不完美。

這也需要有自身對自我價值的認可,自身對自我不足的接納和包容。

美國作家瓊·狄迪恩寫過這樣一段話:

意識到自我的內在價值,就有可能擁有一切:能夠辨別是非,敢愛,也敢保持漠然。

認清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或許能使我們更加開闊溫柔地接納他人的不完美,而不是苛刻地要求別人。

從此刻開始,學習好好愛自己吧。

我知道的是,如果我想變成一個內心更穩定,且更自由開闊的人,探尋真我是我需要繼續面對和經歷的過程。

繼而,我會愈加愛自己,也愈加有能量去愛身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