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直到現在,我還是喜歡看紙質的東西,比如《乒乓世界》雜誌。有些方面,紙媒徹底沒落了,比如器材評測,無論從時效性、信息量還是犀利度,差自媒體十萬八千里。但有些方面,紙媒還是有其無可替代的價值,比如對球星的採訪和追蹤,無論是文字深度,還是時間維度,加以時日,能看出非常多有意思的東西,比如今天要聊的“人民藝術家”——許昕。
《乒乓世界》副刊有一個欄目,就是介紹乒乓球明日之星,最小的我見過13歲的。許昕,就是從專欄裡走出來的人物。
許昕的正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我的結論是一句非常長,甚至拗口的話:許昕的正手,是一直按照登頂奪冠的標準在打造,一直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和進步,但實際並沒有達到預期,絕對撐不起“世界第一正手”的名號。
要搞清楚許昕的正手到底好不好?首先要明確一個標準,一個“好的正手”或者叫“完美的正手”應該是個什麼樣子?搞不清楚標準,沒辦法去評判。
完美的正手,絕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不同時代不同的人,絕對是不同的衡量標準。但有一點,應該是公認的,即能儘快得分,效率越高越好,能一板拉死絕不兩板,特別是直板。比賽,歸根結底是要贏得勝利,不是取悅於人的表演,多打一板就多一板輸球的可能性,這樣的道理再簡單不過。按照這樣簡單粗暴的標準,我們就能快速透過“許昕全是拉下降期、點太晚太慢,肌肉類型不好爆發力不夠、拉球不夠衝,近臺衝下旋掛的多衝的少,反手直板橫拉不紮實”之類的表象,直達問題本質。
如果你同意上面的標準,那麼問題來了,許昕正手的得分效率高嗎?你腦補一下許昕日常比賽的畫面,結果應該是一目瞭然——效率並不高。
可能,有些人會懟我,說別管拉幾板,得分就是硬道理,最終得分了就可以。平時可以這麼說,但是一到那種刺刀見紅、殺紅了眼必須要贏的場次,就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從2009年,許昕第一次參加世乒賽單打開始算起,幾乎可以絕對點說“許昕全部輸在正手”。比如2009年橫濱,輸給陳玘;2011年鹿特丹,輸給王勵勤;2013年巴黎,輸給張繼科;2015年蘇州,輸給方博;2017年杜塞爾多夫,輸給馬龍;2019年布達佩斯,輸給西蒙。閉上眼腦補一下,陳玘、王勵勤、張繼科、方博、馬龍、西蒙,按照當時技術能力,單論正手,你覺得許昕與他們誰爆?可能有些人又會懟,西蒙正手不如許昕,是因為死死壓住許昕反手,許昕才輸的。其實,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直板沒有反手絕對好的,除了王皓。直板反手位是弱項這是天生的、被壓制反手也是註定的,不應該想如何把盾(反手)築厚,正確方向是如何把矛(正手)磨鋒利,馬琳、柳承敏反手不比正手弱嗎?但是正手足夠強,照樣拿奧運冠軍。
你觀察一下許昕大賽的表現,歷次世錦賽單打,包括里約奧運會團體決賽對水谷隼,都是“正手打不死對方,然後反手防不住對方”,輸球,從無例外。真正重要的比賽,沒有神球。即使有,也不能救命。
無論什麼時代,乒乓球最基本的東西永遠不會變:擊球時間早的比擊球時間晚的有優勢,站位近的比站位遠的有優勢 。這些基本的東西不會隨著時代推移而發生改變。
綜上所述,許昕的正手只是出類,但沒有達到拔萃。“纏人”的永遠是妖精,“能殺死對方的”才能稱王。
許昕的“神球”,多不多?
還是老辦法,要找到答案,先要搞清楚標準。神球多不多?先要搞清楚“神球”的標準是什麼?嚴格來說,業餘眼中的“神球”與專業眼中的“神球”,著眼點完全不一樣。
舉例說明,比如說某場籃球比賽,某名球員連著投進去十個三分,觀眾和隊友都會驚呼:“今天的球,神了”,但是你細品,是不一樣的滋味。觀眾所謂的“神了”,更多是意外,沒想到能連著投進去十個三分,覺得不可思議,如有神助,所以神。隊友所謂的“神了”,更多是震驚,太清楚該球員的正常水平了,結果超水平發揮了,驚奇了,震驚了,既有一絲意外,更多是覺得球還能這麼打?覺得不講理,不可思議,所以覺得神。大多數時候,“神球”是意外和震驚的合體,但具體到某名球員會側於重某一方面。
理論梳理完,迴歸到許昕,閉眼腦補,許昕的神球一般是什麼場面?諸如,遠臺放高球然後反拉,正反手大範圍大角度連續對拉,反手突然來個中遠臺的側拉,等等。如果你是站在許昕對面的人,這個神球你輸了,你覺得是“意外”多一些?(覺得這麼大的角度、這麼多的回合,竟然輸了)還是“震驚”多一些?(竟然敢這麼接,竟然有這樣的實力,竟然這樣輸了),兩者肯定都會有,細品,哪個多一些?具體到許昕,應該是“意外”多一點點。那種場景和心情怎麼描述呢,就是很多時候你明明知道許昕中遠臺牛X、跟許昕對拉是吃虧的,所以刻意增加回球的角度、刻意的壓制反手位,但是“沒想到”,機關算盡,竟然還是輸了,而且就在你眼皮子底下,以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方式。
上一段很拗口,我沒表達太清楚,很多人估計也沒看太明白。繼續把問題簡化,更換一個角度,換位思考。如果現在是東京奧運會的男單決賽,許昕VS樊振東,你瞬間許昕附體,好了,你現在就是許昕了,你是希望自己多打出幾個神球,還是儘快贏得比賽?如果出現中遠臺對拉,你(許昕)有沒有信心十拿九穩,絕地反擊,得勢又得分,贏得滿堂彩?好了,你會突然意識到,如果你真的是許昕,你希望對面的樊振東直接吃發球才好,什麼中遠臺連續對拉,什麼放高球之後的反拉之類,都是走鋼絲,已經陷入了被動,得分的概率跟你買彩票差不多,所以千萬不要出現所謂的名場面。你仔細思考一下,是否如此,這才是專業運動員的視角。真正看輸贏的比賽,真正的神球,是需要無比強大的實力+無比穩定的心理來做支撐。“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所以重大比賽神球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好了,現在換一下位置,你是現場的觀眾,在奧運會單打的前幾輪,你看到了水平差距很大的兩名選手在對決,水平高的選手大比分領先,中間有那麼一分,主動放起了高球,一板兩板,竟然打了十板,你覺得不可思議,精彩之極,為選手的高超球技由衷折服,這是業餘觀眾眼中的“神球”。
好了,答案基本出來了。按照業餘的眼光、觀眾的視角、不太重大的比賽,許昕的“神球”非常多,甚至是最多,無可爭議。十佳球裡恨不得十個都是許昕的。但是,按照專業的標準、摧毀對方的信心、贏得勝利的角度出發,許昕的“神球”很少,既沒有王皓的強強對抗,也沒有馬琳的天羅地網、無縫不入,也沒有老瓦胸有成竹的神來之筆(最經典莫過於04年雅典對柳承敏的回頭望月)。
綜上所述,許昕是一箇中遠臺天賦異稟、意志力頂級、跑動能力超強、國際乒聯夢寐以求的票房保障、業餘球迷眼中的“神球製造機器”,同時是一個一流運動員眼中的“漏洞比較明顯、每次打都有信心、壓制套路明顯且有效、大賽裡有機會戰而勝之一戰成名的跳板”,如果重大比賽中出現業餘所謂的“神球”,那太好了,對手離勝利又近了一分。
東京奧運會男單,許昕能不能上?
許昕作為左手直板,本人特別希望他能打出來,也希望東京他能上單打。團體、混雙、男雙,許昕是板上釘釘的人選,跑不了。但是,那更多是國家的需要,集體的要求。許昕內心深處最在乎的,永遠是男單。如果能上單打,理論上就有奪冠的希望,如果能奪冠,許昕的下一個目標毫無疑問劍指大滿貫,咬咬牙,受點罪,也會多堅持幾年,“人生能有幾回搏”?但是,如果上不了男單,2019年布達佩斯世錦賽之後,積蓄的“這口氣”可能會在東京奧運會後完全洩掉,許昕是肯定堅持不到2024年巴黎的。為什麼對許昕如此注入深情?因為許昕代表著中國直板,甚至是直板打法。有許昕在一天,直板就在一天,馬琳之後有王皓,王皓之後有許昕,許昕之後,直板也許會就沒有未來了……
許昕這樣的情況,到底有沒有機會走上奧運男單賽才?我的答案是清晰而明確的——去不了。也許太過殘酷,似乎又心有不甘,你可以期待奇蹟的發生,但是歷史不會撒謊、數據更不會騙人,接下來我會從入選標準、歷史回顧、約定俗成入選規則(也可以叫“入選潛規則”)三大方面入手,條分縷析、盤絲剝繭地分析,盡己所能地科學、客觀、全面地說清楚這個問題。
一、“入選標準”是什麼?即:中國乒乓球國家隊是按照什麼樣的標準來選拔、篩除、確定奧運單打人選的。
大致考察以下五個方面,分別是:重大比賽中的個人成績(往屆奧運會、世錦賽單項、團體,世界盃、國際乒聯年終總決賽、亞洲盃等)、外戰成績、對內成績(隊內位置,原則上必須是前五的主力球員)、教練組綜合評定(著重於印象分、心理素質、抗壓能力、比賽氣質等)及雙打水平等方面,近年來國乒引入了積分制,更加公正客觀,但是在奧運人選選拔上,還是更多依賴多年來的“老辦法”(即五個方面),積分制只作為參考和補充。
好了,入選標準細化了也明確了,接下來就是對號入座,一一比對。為了簡便和清晰,接下來的對號入座,每個方面我會提綱挈領地挑主要地說。先說重大比賽成績,別的不用看,就看世錦賽單項,2017年德國杜塞爾多夫單項世錦賽,許昕是半決賽輸給了馬龍,沒輸外戰,間接成就了馬龍世錦賽兩連冠,比較可怕的是馬龍決賽對手是樊振東,之所以用“可怕”兩字在於,許昕東京奧運會男單競爭對手不是別人,正是:馬龍、樊振東兩個人(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始,乒乓球單項比賽,每個國家只有兩個名額,這樣的小白知識,就不多說了),這很要命。2019年匈牙利布達佩斯單項世錦賽,第三輪許昕2:4輸給法國選手西蒙高茨,有人還記得許昕輸掉比賽之後的鏡頭嗎?雙手下垂、膝蓋微微下蹲,呆呆地站在原地,整個人要陷到地底下的感覺。許昕知道,這場球不僅輸掉了世錦賽晉級之路,而且直接輸掉了奧運會的單打夢想,事後看來,確實如此。有時候,運動員比常人更難,五六歲開始打球,問每一個稚氣學球的孩子,你們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永遠是像某某某一樣成為世界冠軍!能走到中國乒乓球國家隊已經是人中龍鳳,成為絕對主力,那簡直是上天的眷顧!運動員不是機器,但有些時候,國家不允許你犯錯,贏了,鮮花喝彩大滿貫之路為你打開;輸了,輕者如許昕奧運單打夢碎,重者十餘年風風雨雨瞬間前功盡棄,成王敗寇,這是競技體育的冷酷之處。外戰成績,許昕是有少許的優勢,對陣中國男隊的主要對手:張本智和、林昀儒、波爾、奧恰、老薩等均有不錯的戰績,尤其是對張本和林昀儒保持不敗,非常關鍵。對內成績,許昕實質上是“保四望三”,雖然每次排三號,但是許昕對陣梁靖崑和林高遠並沒有絕對的勝算,但是保住“第四”沒有問題。教練組綜合評定方面,在劉國樑們心中,一句話概括“能打出來早打出來了,能拿早拿了”,2019年的劉詩雯用實際行動打破了這句魔咒。許昕呢?劉國樑也還是這句話,自己品,細細品。雙打方面,是許昕最大的加分項,天賦異稟、無與倫比,左手、直板、正手超強、跑動範圍超大、前三板技術不錯、兼容性強等等,簡直天生的雙打奇才。在雙打方面,不論榮譽,單提競技水平,目前的許昕應該是首屈一指的,雙打是要進歷史名人堂甚至前三座次的,歷史級別的人物。許昕這邊說完了,來看兩名直接競爭對手馬龍、樊振東。
馬龍,2017-2019年世錦賽單打兩連冠,加上2015年的蘇州,前無古人的“世錦賽三冠王”而且是連續,雖然馬龍大傷了,做了膝蓋手術,但是世錦賽三連冠的分量有多重呢?相當於你要從全國範圍內選一個最會高考的孩子,遞上來的候選名單裡,有一個孩子是最近三年全國的高考狀元,而且是連續三年。你可以推測說,三次狀元不假,第四年就不一定了,但是如果讓你來選,你選不選這個孩子?外戰成績,這個週期馬龍輸的球不少,特別是輸給過張本和林昀儒,但是在T2這樣的商業比賽,重大比賽從來沒掉過鏈子,從來。對內成績,不多說了,隊長+扛把子,這麼多年了,對內早都給打得服服帖帖了,說一不二。教練組綜合評定方面,在教練眼中,這麼說吧,馬龍就是傳說中那種“別人家的孩子”,關鍵還讓你在現實裡活生生地見到了。雙打方面,不如許昕,不過不用太過傷心,目前世界上沒有人比得上許昕,至少不差,不是頂級,但是一流的水平,跑不出一隻手的位置。
樊振東,2017年杜塞爾多夫決賽跟馬龍鏖戰到最後,可以稱之為史詩般的一戰,雖敗猶榮,“未來是屬於小胖的”非常扯淡,勝負就在毫釐之間,沒拿冠軍著實可惜,幸好輸給的對手是可以一起作伴去東京的戰友,不幸中的萬幸。2019年布達佩斯八分之一輸給梁靖崑,傷心傷神更傷氣,自此進入了漫漫的技改時期,但是由於是隊友,而且是沒機會競爭單項的隊友,又是一次不幸中的萬幸,在此默默為許昕抹淚。外戰成績,比較穩定,技改期間輸了很多不應該輸的球,掉了很多印象分,最近德國公開賽,形勢一片大好的前提下輸給呻吟選手奧恰,可能是年輕,頂不住這聲音,減分,但是贏球的時候,無論面對誰,總是以碾壓之姿,不服就幹,幹就幹倒,當然別管是誰,反正幹倒,很提氣,比許昕纏來纏去來更直接,能加印象分。對內成績,除了隨著狀態,與馬龍間歇性互相傷害,對別的隊友基本直接碾壓,實力、技術、年齡甚至是面部發力等各方面,年輕的老將,不是一句空話。教練組綜合評定方面,未來的領軍人物,相當於雍正之後的乾隆,“聖孫”的光環,只要自己不出么蛾子狀況,大概率實現。雙打方面,稍微遜色於馬龍,不用跟許昕比,許昕是雙打NO.1,一流水平。
綜上所述,我就不搞各種公式和綜合了,大家感性地感覺一下,如果三人“三選二”的話,許昕是不是不是首當直衝的人選?說不太清,也道不太明,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整體上馬龍、樊振東要比許昕強一點點,哪怕只是一點點。
二、(奧運單打人選)“歷史回顧”。
太過久遠不談,從2000年悉尼聊起。開始之前,先分享一個理念,是一句話: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最難的事情是什麼?是“以當時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規範去理解歷史,使許多在今人看來是荒謬的現象得以顯示其在當時環境中的"合理性"。同時,通過對有關人物及其言行活動分析,觀察某某某在歷史轉折關頭的作為,揭示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茅海建《鴉片戰爭再研究:天朝的崩潰》),深以為然。因為回首很多往事,我們開啟的是上帝視角,結果我們都瞭然於胸,認為理所應當的應該如此。隨著歷史的漫長隧道,穿越回當年,我們發現歷史充滿了無數個“十字路口”,以當時狀況、思維去思考,才能獲得真實,就像現在我們去預測許昕的東京之路一樣,此為前話。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隊男單參賽隊員為:劉國樑、孔令輝、劉國正。眾所周知,最終孔令輝在世紀大戰中戰勝了老瓦,狂吻國旗,成就了大滿貫霸業。但是,悉尼男單最先確定入圍的是劉國樑,1999年荷蘭埃因霍溫世錦賽奪冠,成為中國籍球員大滿貫第一人,同時又是國乒最大對手老瓦的苦主,入選毫無懸念。孔令輝,按照當時對外對內的戰績,排前兩號,又是老蔡著力打造的雙子星組合之一,也沒有太大爭議。“難產”的是三號人選,競爭的兩個人是劉國正和馬琳,後來的職業生涯,劉國正不可與馬琳同日而語,但當時兩人是同一年齡段的球員,無論是外戰還是隊內成績,兩人伯仲之間,彼此戰績甚至劉國正略佔上風,馬琳最最令人惋惜的是錯過了99年世錦賽單打冠軍,失去了競爭最重要的砝碼,也錯失了大滿貫的機會,當然這是後話了。最終綜合評定,認為劉國正是橫板打法,比馬琳直板單面,更全面更穩妥,拍板劉國正上三號。單看這個理由,沒有問題,以時間為軸,集合起來看,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後面聊。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隊男單參賽隊員為:馬琳、王勵勤、王皓。2004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2003年巴黎世乒賽施拉格,連過王勵勤、孔令輝、朱世赫,奪冠,是中國男隊二十年來唯一一次讓聖勃萊德杯旁落,同時也打破了中國隊奧運單打入選規則之一,這在第三方面“約定俗成規則”會詳細敘述,不再贅述。回到正題,雅典最先入選的是馬琳,當時的馬琳24歲,正處於乒乓球運動員黃金年齡,技術、體力、經驗俱佳,頭腦還尤其為老蔡所稱道,是雅典男單奪冠最大熱門。所以,看球比較早的球友應該還記得,當04年雅典馬琳被老瓦意外淘汰之後,中國隊一時風聲鶴唳、滿目皆兵,氣氛異常緊張。為何?因為彼時,馬琳是中國男隊的王牌。第二個入選的是王勵勤,從2001年大阪奪冠,大力已步入頂級球員,特別是正手,橫掃千軍無可匹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公認的世界第一正手,但是“榆木腦袋”的評價,加上巴黎面對施拉格大比分領先後的放虎歸山,被蓋上了“心理不過硬”的帽子,只因絕對實力實在是太過出眾,權衡利弊之後,入選。三號人選,一如既往地難產,競爭對手是王皓和孔令輝,最終王皓入選。可能有球友會說,孔令輝大賽經驗豐富,又是上屆奧運會冠軍,PASS掉孔令輝,選擇王皓,看來這次教練組與時俱進、敢於啟用新人了。個人觀點,恰恰相反,還是那句話,要以當時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思考評判。不能唯成績論、名氣論,按照04年兩人實際的技術水平、競技狀態,王皓是大大優於孔令輝的,從2003年王皓橫空出世開始,憑藉一手獨特的直拍橫打,對陣世界各大高手大多以不可思議的橫掃之勢勝出,特別是2004年卡塔爾世錦賽團體賽,決賽對陣德國,王皓第一個上場,3:0橫掃波爾,尤其是第三局11:2完勝,發揮可以用“完美驚豔”來形容,給教練組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只是雅典決賽面對柳承敏狼一樣兇狠的目光,王皓暴露了骨子裡的不夠堅強,甚至直接影響了整個職業生涯,當然又是後話了。所以,不能簡單用年齡來判斷,選擇年輕人就說明教練組選人思路改變了,敢於求新求變了,選擇老隊員說明教練組選人用人保守之類。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去看本質性的東西,透過具體的人,去看到教練組一直“堅持的標準”是什麼,這在第三方面我會系統梳理總結。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隊男單參賽隊員為:王皓、王勵勤、馬琳。2005年至2009年,是“二王一馬”的時代,三人幾乎壟斷了三大賽的所有冠軍,團體也是萬年不變的主力,無論是國外選手,還是隊內隊友,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只可惜三人相愛相殺、互相制衡,錯過了各自的大滿貫,殊為遺憾。當時拿到P卡,也就是與“二王一馬”競爭單打名額的是陳杞,不用多說了,與“二王一馬”的差距是全方位而明顯的,問問不經常看球的人都能知道答案:“王皓啊,知道,特帥那個;馬琳啊,知道,直板,挺牛逼的;王勵勤,知道,個挺高,形象特好那個;陳杞,????一臉懵逼”,歷年來讓教練組最省心的一次。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隊男單參賽隊員為:張繼科、王皓。從2012年開始,每個國家男女單打名額縮減為兩人,從“第三人選之爭”轉變為“第二人選之爭”。2011年至2014年的張繼科,是“445”職業生涯高光期,“編程式的戰術套路”+“機器人式打球”=絕對統治。“編程式的戰術套路”是指,當時的張繼科打球非常非常有規律,發球兩種旋轉,逆旋轉鉤子發球為主,接後面的正反手連續輸出;正旋轉,一般是習慣性擰一板或擺短一板之後的正反手連續輸出,無趣,無解。“機器人式打球”是指,一個活生生的人總該有狀態起伏、手風順不順,或者是心理波動吧,對不起,沒有,各種冷血,各種穩定,從不掉鏈子,極少犯錯誤,又撕衣服又踢擋板的,劉歪脖那恨的是咯吱咬牙,早就想找機會拿下,成績在那擺著,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沒招,機器人啊!與之相比,王皓內心太苦了。12年的倫敦,業內人士都門清,只要張繼科和王皓進決賽,飢渴十拿九穩。還是劉國樑會說“王皓是群膽英雄,大局觀強,在團體賽中的作用無可取代;張繼科有孤膽,為大賽而生”。弦外之音,明眼人一聽就明白。後來的進程,如人所料,王皓淪為背景板,成就了張繼科445天史上最快的大滿貫。關於二號人選,與王皓競爭的是馬龍,馬龍有一萬個不甘心,無奈幸運女神這時候還沒有垂青於他,那幾年簡直淪為了皓哥的“女僕”,世錦賽各種被虐,對外對內,與皓哥相比都處於下風。空有渾身“殺藏獒”絕技,無奈每每目送皓哥扶繼科登頂,對於馬龍來說,那是一段壓抑而獨自咀嚼苦澀的歲月,也是一段臥薪嚐膽、日後一飛沖天默默積蓄的日子。不過,馬龍也不用傷心太久,屬於他的時代就快到來。風水輪迴,16年裡約男單決賽,張繼科又淪為馬龍的背景板,親自品嚐了一下12年王皓的感覺,又是後話了。
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隊男單參賽隊員為:馬龍、張繼科。2012年至2016年,張繼科、馬龍、許昕、樊振東構成了新一代的“中國戰車”,整體統治力稍遜色於上一個週期的“二王一馬”,但只是稍遜色,依然是宇宙級別的!想想今年以後的中國男隊,張繼科已經淡出,如果馬龍和許昕再先後退了,只剩下小胖獨撐大局,這統治力下降了***等級?算了,還是不想了,心會痛。單打名額方面,馬龍、張繼科構成的新雙子星無可匹敵,超越孔令輝、劉國樑的舊雙子星,入選毫無疑問。這次與馬龍、張繼科競爭單打名額的是兩個人:許昕、樊振東。2012年至2016年,其實才是許昕最需要拼命的奧運週期,還是吳敬平老爺子眼光毒,當時也主管許昕,因為老爺子看得太準了,這次競爭不上,可能就再沒有機會了。一個直板,26歲沒打上,30歲去打?符合運動規律嗎?可惜,當時許昕自己,技術上處於單面拉階段,心態屬於放飛自我,天很藍雲很白,無憂無慮,稀裡糊塗地,錯過了。所以,時也命也,一個人的成功,有時候是註定了的。再看小胖這邊,雖然坐著火箭上來,年齡還是太小了,單打成績又不如張繼科、馬龍,教練組潛意識裡又把小胖按照2020年的週期來打造,兩者心照不宣,互不相欠,倒也相安無事。綜上所述,2016年,又是讓教練組省心的一年。
綜上所述,通過回顧國乒男隊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在奧運男單選拔上,中國男乒教練組始終、始終、始終是保守的、保守的、保守的。能脫穎而出的人物,基本是無懈可擊的,綜合實力+大賽成績+對外對內成績+心理抗壓能力+大賽經驗,全部是無可挑剔。只有這樣的選手,才有資格代表中國乒乓球隊去打奧運。中國乒乓球隊,不會用奧運會去完成新老更替;中國乒乓球隊,不會用奧運會去鍛鍊新人、培養梯隊、為下屆做準備;中國乒乓球隊,內心裡是絕不允許奧運會的乒乓球金牌旁落,任何一枚。因為中國乒乓球隊是夢之隊,因為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因為中國乒乓球是與中國女排一樣在中國人內心深處不止於體育範疇、“最柔軟而又最堅強的地方”!“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不僅是中國軍人的作風,也是中國乒乓球隊的鐵律。只有上升到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理解到:落選,不代表不優秀、不出色,只因入選太過苛刻。
2019年世乒賽後,許昕說“打明白了”,“開竅”在哪裡?進步在哪裡?
進步一:反手(直板橫拉)的“整體感覺”進步了,給人感覺反手實力更厚實了,穩定性和質量上升很多,這是最直觀的。
“許昕反手有時會像打西蒙那樣突然掉線,而且並不是當天手感不好,運氣差,而是動作和發力方式變成17年前的自己,只有上半甚至是隻有前臂在發力,動作完全脫節,那時的他就完全頂不住了。但世乒賽後他還基本上沒出現這樣的問題,謹慎看好吧”。
我認為這是開竅地方,因為許昕是國家隊主力,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反手的不足,也肯定一直在訓練和強化,但以前一直好一陣差一陣,特別是大賽中的表現很不穩定,直到2019年世錦賽以後,昕爺的反手開始大爆發,無論穩定性還是質量,進攻還是防守,中近臺還是遠臺,反手實力有肉眼可見的進步。個人認為,更多是對直板橫拉的感覺有了進步,一通百通。
進步二:正手比以前穿透力更強了。
個人觀點,男子選手特別是直板打法,正手實力必須超強,這方面許昕一直不差,但是很多時候與頂尖的馬龍、張繼科、樊振東是伯仲之間,整體難以做到上風。但是,最近多半年,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昕正手拉球,除了在保持以往弧線長、線路拐、落點深等優點的前提下,球的絕對力量比以前更大了,球速統計也證實了這一點。妄自推測,可能是因為最近近一年一直兼項,經常單打、雙打、混雙同時出戰,雖然年齡大了,但加強了身體訓練,身體素質比以前只增不減,這也是許昕特殊情況所決定的。
所以,在很多比賽中,我們會發現有那麼一兩個球,按照原來的情況,許昕可能是不佔上風,甚至被反拉的,現在反而能拉穿對方得分了。這非常非常重要,因為頂尖的那幾個人,勝負往往就在一兩分之間,一裡一外,天壤之別。直板贏球,反手永遠是輔助,解決問題還是要靠正手。所以,我認為我把正手的實力增強,放到第二層,是比直觀的反手進步,更重要的地方。
進步三:打法更成熟了,心更定了。
這麼多年,許昕作為國乒直板的獨苗,方方面面沒少為他下功夫,秦志戩技改許昕全橫打、完全放棄推擋,吳敬平技改許昕佔近臺搶上升期、加一板爆沖和加強爭搶,包括後來陳玘主管之後強化兩面上手能力等等,許昕該學的、該練的,可以說一樣不少。
但是,一到大賽,往往還是被“打回原形”,成為單面拉選手。但是,19年世錦賽之後,許昕痛定思痛,降到了谷底,真正開始在比賽中貫徹兩面上手的打法,特別是在關鍵比分大膽運用,這說明許昕的打法成熟了、心更定了。有兩個小例證:一是前一陣混雙決賽,對陣伊藤和水谷隼,在8:9落後時候,用直板橫拉直接頂回去對方的一記爆衝,得分。這放在以前不敢想象,肯定會側身用正手。第二個小例子,現在許昕很少反手擰拉(原來很多時候,為擰拉而擰拉,質量不高,擰完之後,陷入被動,費力不討好),大多數時候都是用反手直接“掛”“拔”起來,然後用反手連續,或者轉正手,因為這樣的套路,得分率更高更適合許昕,這說明許昕在根據自身情況,靈活調整技術運用,說明打法的不斷完善。
進步四:人“成熟”了,更懂得珍惜,真正開始“要球”了。
球好練,“人”難練。許昕的性格特點,不如張繼科那麼狠,不如馬龍那麼自律,如果在生活中做朋友,一定是最好的,開心愉快。不會像張繼科有那麼一點點“孤傲”,不會像馬龍那樣,身邊有這麼一個模範,讓你總是壓力山大,持續處於很緊張的狀態。但是,這種性格作為運動員就不是最優選了。任何一個行業,當你走到金字塔尖,一定是高處不勝寒,孤獨而又寂寞的,你必須忍受這份孤獨,一人獨行,因為這是你追求的路,這條路的終點永遠只有一個人。現在的許昕,無論是年齡也好,當爹了也罷,是他自己個真正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自己時間不多了、機會不多了,再不拼命,就沒有機會了。雖然大比分領先了還是忍不住表演,雖然打個神球忍不住得意一番,但是在刺刀見紅,必須要贏的時候,許昕更敢於亮劍了,哪怕遍體鱗傷,哪怕沒有結果!
後記
許昕作為國乒第七代主力隊員之一,地位上難免有些小尷尬。上有馬龍頂尖老大哥壓制,下有樊振東、林高遠等新生代“惦記”。他也是現階段國乒唯一一個“還能打”的直板選手,不光是為了弘揚直板、直板不倒,也是為了讓乒壇的打法更加多樣,觀賞性更強,我們都有理由支持許昕!
前文回顧:《 》
蝴蝶底板各種拗口的專業詞彙到底什麼意思?老底板就一定比新底板好用嗎?
感謝撥冗翻閱,如果關於此文你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敬請斧正。
閱讀更多 三宇乒乓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