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休:苏东坡之名利观


浮休:苏东坡之名利观


季然视界

济窦岩——曲阳名胜地

2019-11-04 阅读119

让人着迷的风光摄影作品

一、地理风貌

济窦岩,位于曲阳县城西北部1.5公里,远望地势平坦,林木茂盛,近看则悬崖峭壁,石骨嶙峋,拔地而起。孟良河从中穿过,倾泻而下,形成瀑布。史料记载,这里水势浩荡,响声巨大,被称当地百姓形象称为“响水闸”。

瀑布下面有一池潭,潭水深绿,草树掩映,烟霞云生,缭绕于千岩万壑间,如乱云飞渡,缥缈无边,自唐朝开始被冠以“窦涧春云”胜景。


济窦岩近摄

但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改革开放,无序发展经济,对自然生态造成毁灭性破坏,济窦岩已无“雷声水响“,“窦涧春云”风光更是难寻踪迹。


文物保护措施

进入21世纪后,国家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盲目且单纯的搞物质建设,不重视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将后患无穷。

河北省人民政府2001年2月,将济窦岩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只可惜,碑石上为什么将济窦写成济渎?

济渎,是指位于山东省的济河的源头,而这里是孟良河的源头啊!

查遍所有史料,并未发现济窦有“济渎”别称。

有知晓缘由者,请赐教。

二、民间传说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是济窦岩庙会的日子。

多年以前,经过对区域社情和传统文化的考察、研究,分析出:凡是有庙会的地方,要么与当地的历史事件有关联,要么是为了纪念重要的人文而设立。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化,庙会的功能已经从当初的农贸交易,发展到了以盛宴亲朋,商品展销、烧香拜佛,齐家祈福为一体的群众集会。



浮休:苏东坡之名利观



济窦岩庙景 (资料片)

济窦岩庙会来源于当地广泛流传的“白老爷”传说:

水潭中卧居一白龟,后经吕洞宾点化成仙,成了济世百姓的神龟。


浮休:苏东坡之名利观


济窦岩水潭边的“白府”

谁家有红白事,提前一天到水潭旁祷告一声,第二天早上,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等用具就整齐的出现在潭边的空地上。

许多年,百姓受益匪浅,也都在用完后的当日夜间完好的归还至原地。

不料,发生了一件不守信用的事件。有家人贪图便宜,用完器具后藏匿了起来,未依着良序民俗的约定归还。“白老爷”生气了,为惩戒不诚实的行为,人们到济窦岩水潭边借用东西的报应不再灵验。



破败的“白老爷庙”


三、文化传承

话说到了北宋元祐年间(公元1094年)初春,谪任定州知府的大文豪苏东坡,拜祭完曲阳北岳庙,在曲阳县令的陪同下,莅临了远近闻名的济窦岩。

胜景美酒加上曲阳人的热情好客,苏东坡忘弃了从京都开封被贬至边陲重镇定州的愤懑, 当场即词一首:

《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且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取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斟酒时,且满十分”。豪放的苏东坡一句诗词,造就了曲阳人千年的痛快性格和诚直脾气。


济窦岩摩崖石刻

在众人的盛情邀请下, 苏东坡挥毫题写了“浮休”二字,遗赠地方。

浮休,被雕刻之乡的精巧石匠镂刻在了石崖之上。

“浮休”——浮名浮利休也。

既是苏东坡自我淡然三观的抒怀,也是对世人如何对待名利的忠告。纵观他的跌宕生涯,他是做到了“浮休”,而芸芸众生却难以脱俗。

水窦闻清窅,云中望填真

静参声聒耳,适想境澄神

驻辇思金帝,摩崖忆宋臣

浮休二不偈,可以悟根尘

— 清•乾隆皇帝

迄今,也是仅仅在济窦岩石头上,浮休,赫然在目。能有多少人把它铭刻在心间?


浮休:苏东坡之名利观


济窦岩上潭水景

《济窦岩游记》

曲阳灵毓处

济窦好风景

千年雕琢艺

人杰并地灵

做人待事间

胸藏信誉诚

浮世名和利

尽化清风中


季然视界

2019.11.4

(插图照片摄于2019年国庆假日)


浮休:苏东坡之名利观


定州塔•夜色


浮休:苏东坡之名利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