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王淦昌

王淦昌,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於江蘇常熟,畢業於清華大學,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世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與研究的創始人之一。王淦昌曾指導並參加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工作,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鄧稼先

鄧稼先,出生於安徽懷寧,畢業於普渡大學,著名核物理學家,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武器研製開拓者和奠基者,兩彈元勳。1950年回國開展原子核理論研究;領導了中國首顆原子彈、氫彈研製和實驗工作,歷任第二機械工業部核武器研究院任理論部主任,核武器研究設計院院長等職;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獎項。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趙九章

趙九章,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中國著名大氣科學家、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創始人。他對大氣科學、空間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倡導和開拓中國地球科學數學物理化和新技術化的先驅,先後創立了不少地球科學研究機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並開闢了許多新研究領域,如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等。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姚桐斌

姚桐斌,江蘇省無錫市人,中共黨員,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兩彈一星元勳。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錢驥

錢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43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空間技術的開拓者。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中國科學院“651”人造衛星設計院技術負責人,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五研究院衛星總體設計部主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宇航學會理事,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務。錢驥領導衛星總體、結構、天線、遙測、電源、環境模擬等衛星關鍵技術研究,提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設想》的報告,是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方案的總體負責人;參與制訂星際航行發展規劃,提出多項有關開展人造衛星研製的新技術預研課題,為我國空間技術早期的發展做了很多開拓性工作,同時為返回式衛星的研製做了大量技術和組織領導工作。196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錢三強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原籍浙江湖州,出生於浙江紹興,畢業於清華大學,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一生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發表有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曾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郭永懷

郭永懷,山東榮成人,畢業於北京大學,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49年,郭永懷開創奇異攝動理論,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中國的高超聲速流、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的研究。後擔負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導彈、核彈與衛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錢學森

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畢業於加州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其早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吳自良

吳自良,出生於浙江省浦江縣,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50年代他研究蘇聯汽車用鋼40X的代用品,以錳、鉬代鉻成功,對我國合金鋼體系的建立起了推動作用;60 年代領導研製成功分離鈾同位素用的甲種分離膜,為原子能工業和國防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以後又指導開展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硅材料的品質因素以及高溫超導氧化物中氧的擴散行為和作用的研究,致力於發展我國高技術材料和材料科學,並培育了大批科技人才。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陳芳允

陳芳允,浙江台州黃岩人,無線電電子學家,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陳芳允長期從事無線電電子學及電子和空間系統工程的科學研究和開發工作,著有《無線電電子學的新發展》《衛星測控手冊》等學術著作,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楊嘉墀

楊嘉墀,出生於江蘇省吳江縣(今蘇州市吳江區),航天技術和自動控制專家,儀器儀表與自動化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彭桓武

彭桓武,物理學家。出生于吉林長春,祖籍湖北省麻城縣王崗鄉(今麻城市鐵門崗鄉王崗社區)。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彭桓武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先後在中國開展了關於原子核、鋼錠快速加熱工藝、反應堆理論和工程設計以及臨界安全等多方面研究。對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對中國第一代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理論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朱光亞

朱光亞,湖北武漢人,畢業於美國密執安大學,核物理學家,中國兩院資深院士,中國兩彈之父。他是中國核科學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參與組織領導了秦山核電站籌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及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等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等榮譽。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黃緯祿

黃緯祿,出生於安徽蕪湖市,中國著名的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4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電機系,1943年赴英國實習,1945年在倫敦大學帝國學院攻讀無線電專業,獲碩士學位。建國後,在重工業部電信局上海電工研究所、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1957年轉入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先後任研究室主任、總工程師、高級技術顧問,曾當選中國共產黨“十三大”代表和全國人大第六屆、第七屆代表。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高級顧問。黃緯祿是“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中國“航天四老”之一。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王大珩

王大珩,江蘇吳縣(今蘇州市)人,畢業於清華大學,中國著名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獲得者,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他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光學研究及光學儀器製造、國防光學工程事業,主持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大型光測設備,在雷射技術、遙感技術、計量科學、色度標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改革先鋒等榮譽。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屠守鍔

屠守鍔,出生於浙江吳興(今湖州市),中國科學院院士,火箭總體設計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導彈與航天事業主要開拓者之一,與任新民、黃緯祿、梁守槃一起尊稱為“中國航天四老”。他長期從事導彈與火箭總體技術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工作,對導彈研製過程中重大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決策、指揮及組織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陳能寬

陳能寬,著名金屬物理學家。湖南省慈利縣人,男,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核武器科學家、爆 轟物理專家、金屬物理專家。陳能寬歷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中物院前身)實驗部主任、副院長、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級科學顧問,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技委副主任等職。曾任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程開甲

程開甲,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蘇州人,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他是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究,其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專著,提出了普遍的熱力學內耗理論。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王希季

王希季,中國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1921年7月26日生於雲南昆明。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顧問、研究員。曾任七機部八院總工程師、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及科技委主任等職。1942年,獲得西南聯合大學學士。1949年,獲得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希季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製和組織者之一。中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提出中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主持該型運載火箭初樣階段的研製;主持核試驗取樣系列火箭的研製。曾任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負責制定研製方案,採用先進技術,研究衛星返回的關鍵技術;任小衛星首席專家,雙星計劃工程總設計師等職。1985年、1992年各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孫家棟

孫家棟,中科院院士,遼寧瓦房店人,畢業於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被稱為“衛星之父”。他長期領導中國人造衛星事業,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曾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並獲評“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任新民

任新民,安徽寧國人,畢業於美國密歇根大學,著名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他是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是兩彈一星元勳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20世紀50年代起從事導彈與航天型號研製工作,在液體發動機和型號總體技術上貢獻卓著,曾作為運載火箭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周光召

周光召,湖南寧鄉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科技領軍人”。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于敏

于敏,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出生於河北省寧河縣(今天津市寧河區)蘆臺鎮,畢業於北京大學。其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5年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