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轉換角色

生活給我們每個人都分派了不止一個角色,即使在同一環境中,我們又都是多個角色的重疊。家中,我們是父母的孩子,配偶的另一半,孩子的父母。在工作中,我們是上級的下屬,是下屬的上級,是客戶的服務者,又是其他服務提供者的客戶。概括說,任何一個人都有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環境,但每個人又都是另外一些人所主宰環境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有生之年都希望不斷擴大自己所影響環境的範圍,以此來享受更多物質和精神資源,並且將這一成就冠名為權力自由和財富自由,其實這種宣傳的實質是自我中心主義,是在釋放一種毀滅自身的慾望。

既使一個人攀上了人類金字塔頂端,他依舊是那個時代和這個時空所構成的環境的一部分,甚至是最危險的一部分。他的危險不僅來源於下面很多人對他位置的覬覦,還來自人世這一系統微妙的平衡,這一平衡的一頭是需要,另一頭是想要。當環境主宰者著眼於自己的需要時,這個系統,無淪大小,皆可正常運轉。一旦環境的中心執著於想要,那麼意味著他心中只有自我,而忘了他只是環境的一部分。隋煬帝楊廣從公元604年即位到618年江都兵變被殺,這期間他營建東都,開鑿大運河,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這幾件事單令出來講,每一件都是定國安邦的大事,但短短十數年間做完這幾件大事,“好大喜功”這四個字當之無虧。隋煬帝想要的東西遠遠超出了他所主宰系統的供應能力的極限,身死國滅也就不稀奇了,所以後來魏徴寫了《諫大宗十思疏》,重審了為政之德。在一個家中也是如此,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鋼琴書法,智力開發,課外輔導等將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其實這只是家長從自身出發的想要,而非孩子所需要,這與隋惕帝的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又有什麼區別呢?

當我們扮演家長角色時,想想我們在扮演孩子角色時的需要和想要。當我們扮演上級角色時,想想我們在扮演下屬角色時的需要和想要。當我們扮演子女角色時,想想我們扮演父母角色時的需要和想要。當我們扮演下屬角色時,想想我們扮演上級角色時的需要和想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謂此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