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道理”的愛,不要也罷!

孩子不愛聽父母的話,父母也不想聽孩子幼稚的話?傷了父母的心,也寒了孩子的心?溝通很重要,講道理同樣也很重要。那不如就先聊聊愛好,再講點道理?

昨天我看了一位14歲孩子的心裡話,感觸頗深。

這是一位14歲孩子的話:

今年14歲,上初三,我有時候感覺父母還是把我當作一個孩子來看待,自己的一點點想法,只要不合他們(她的父母)的意,他們就會全盤否定。我有時候會和他們頂嘴,因為我實在忍無可忍,我想讓他們聽聽我的想法,可是他們卻說我翅膀硬了,不聽話了,還說情況態度惡劣。

“不講道理”的愛,不要也罷!

今天又因為學習資料的事情和他們吵了一架,原因是我覺得家裡的輔導書夠多了,各科都有,還有平時的資料,我書桌書架都堆滿了,可我媽還要堅持給我打印一抹多資料,我想著把已有的資料吃透就行了,不貪多,而且還有不到一百天就中考了,看不完。

她說我不努力,我就和她吵,還差點捱了打,她說必須等我到了十八歲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還說這是法律規定的。我感覺我學了個假政治,我記得法律沒有規定不到十八歲不能有自己的想法這一條,平時我想把學校的新鮮事分享給他們聽,可他們總是說我很幼稚,我現在真的不知道我該怎麼做。

父母一票否決孩子的想法,孩子想分享卻被打擊無視,動不動就棍棒相加,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抑鬱症,使得孩子變得內向,沉默,甚至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

類似的情況還有,豆瓣評分8.4的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一家,其中有一部分為真實還原現實生活而來。英子是一個緊張備戰高考的高中生,還是一名學霸,英子的母親是一名老師,因為英子高考辭職做家教順便輔導英子的學習,爸爸是一個商人,因為應付酒局而出軌,很早就和英子的媽媽離婚了。

英子一直跟著媽媽過,媽媽對於英子的期望很高,希望英子可以考取清華北大留在本地,所以一直很嚴格,英子想考取南大的天文系,媽媽就告訴她:你想都不要想,早點斷了這個念頭。回到家從來不讓英子自己安排學習時間,一直都是英子的媽媽替她安排,各種卷子一起上。英子想參加天文演講,準備了好幾個月,天文是英子的愛好,可是被媽媽無情拒絕了,從來不問孩子是怎麼想的。方一凡送給英子的禮物,也第一時間就被沒收。媽媽給英子的早餐,英子不想吃,因為實在太難吃,可是媽媽就不管不顧的做給英子吃,美其名曰:我是為了你好,但是卻從來不考慮英子的想法。因此英子和媽媽之間也幾乎是零溝通,也經常鬧矛盾,雙方都不開心。

“不講道理”的愛,不要也罷!

英子的父親對英子比較寵愛,會帶她吃好吃的,買英子喜歡的樂高玩具,英子不想上課的時候都會偷偷溜到父親那裡逃課,後來被英子的媽媽知道後又是一頓罵,也不管英子是什麼想法,反正就是一頓教訓。後來最終英子的父母吵了一架,英子也漸漸變得沉默寡言,眼看高考越來越近,英子和母親的隔閡始終難以解開,對此英子的母親只是簡單一問:你是不是生媽媽的氣?後來有一次英子晚上散步的時候碰到了自己的學長,結果第二天她的學長就跳樓自殺。後來,漸漸地英子也漸漸的越來越沉默,再加上得知南大招人已經結束,自己沒能被錄取,最終患上了抑鬱症。最後英子自己偷偷地離家出走了,從北京來到了深圳,最後被父母找到了,內心崩潰的英子差點自殺,最終被英子的爸爸救下了。

英子的爸爸和媽媽雖然兩人都已經離婚,爸爸足夠寵愛英子,媽媽是嚴厲加以自己的方式愛英子,二者對待英子的方式雖然不同,看似父親和英子之間關係好一些,但是二者對待英子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從來不會認真的與英子好好溝通,也不會了解英子最真實的想法。英子過的並不開心,不然也不會患上抑鬱症離家出走,最後甚至差點發生意外。

孩子在無奈之下,不得不有所為,而這一切的根源是那“不講道理”的愛

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在我看來,孩子是秀才而父母就是兵,更何況據我瞭解,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學生,不同於一般的家長,他們既有文化也有學歷,結果孩子分享令自己內心愉悅的事情的時候,直接被告知這是一種幼稚行為,進而因為父母的話而寒了孩子的心。

每每孩子有想法的時候,父母不與孩子溝通交流,完全就以一種“我是為了你好”的意志,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孩子年齡小,說話沒有什麼太大的分量,父母也不願意聽,久而久之孩子也不願意聽父母講的,有什麼也不想同父母講,因為講了沒用,自己的想法也慢慢地不願意再說出口,慢慢地開始否定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的想法不可行,因為是父母灌輸的,也因為講了沒用,為什麼還要說出口?

為什麼有些人說散就散,為什麼有些情說斷就斷,因為有了誤會不解釋,因為有了矛盾不溝通,時間長了,心的距離遠了,就像是在煙囪上蓋了一層布,炒菜的時候不開窗,空氣無法流動,家裡就會烏煙瘴氣瀰漫。心遠了,人也就變了。人和人之間,真心要有,信任要有,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也要有。沒有了溝通,矛盾就會滋生。

究竟什麼是溝通?溝通是心靈的橋樑,疏通障礙,清除誤解。溝通是治癒的良藥,化解衝突,撫平傷痕。有了誤會及時解釋,是溝通,有了意見當面指出,是溝通,有了衝突互相認錯,是溝通,有了怒氣慢慢平息,是溝通。

溝通,有多重要?正如醫學之父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所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能治病,一是藥物,二是語言”。中國醫師協會會長殷大奎指出:“和諧的醫患關係的建立,要求醫師不但要掌握醫療技術,還要掌握溝通技術,一個合格的醫師應該具備人文學、社會學、法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我國人文醫學專家黎毅敏指出:“九成以上的醫患糾紛源自醫患間不當的溝通”。溝通能夠拉近醫患距離 , 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患者診斷治療的依從性。導致目前我國醫患關係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醫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因此一個好醫生必須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這是醫患關係建立的一個良好的基礎,而生活中並不僅僅只有醫患關係,還有許許多多的關係,例如:情侶關係,愛人關係,夫妻關係,父子和母子關係,朋友關係等等。溝通在生活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就算不為了拉近與誰的關係,為了解決問題溝通也勢在必行。

“如果我再次回到大學讀書的話,我會集中全力學兩門課:學習寫作和學習在公眾面前作演講。生活中沒有比具有有效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東西了。”——傑拉德·R·福特,美國第38任總統

沒有了溝通,人和人就疏遠了,心和心就冷漠了,產生隔閡和分歧,再好的關係,也會斷,再深的感情,也會淡。朋友之間不溝通,就會把友情冷落。愛人之間不溝通,就會讓愛情淡化。同事之間不溝通,就會讓工作繁雜。沒有了溝通,兩個人之間就沒有了感情,你說你的,我聽我的,你的話我無動於衷,你的事我不管不問,只剩下無視和冷漠。再熟悉的人,一旦不溝通了,也就沒有了默契。再深厚的情,一旦不溝通了,也就很容易改變。沒有溝通的兩個人在一起,就像陌生人一樣,無趣,沒意義。

溝通,真的很重要,無論和誰相處,有溝通,才有感情,常溝通,才能長久。要學會溝通,做到溝通,溝通若還在,情誼便在,溝通若還有,才能相守!

中國人做事都喜歡講道理,其實倒不如說是溝通,只不過講道理只是溝通的其中一種方式而已。那麼父母當如何與孩子溝通?從《小歡喜》這部劇中,英子與劉靜(洋洋的母親)相處也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雖然英子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很少,但是卻偏偏和她同學洋洋的媽媽相處特別融洽,雖然年齡差距大,但是卻好像知己一般,每次英子和洋洋的母親待在一塊,兩個人都特別開心。英子每次不開心都會去找洋洋的母親聊天,開心的時候同樣也是,會給洋洋的母親帶一些自己喜歡的小零食,麵包之類的。而相反地洋洋的媽媽會給英子講一些人生的道理,可英子卻出奇的一點也不反感,離家出走前最後一個見的也是洋洋的母親而不是自己的父母。

“不講道理”的愛,不要也罷!

首先,從父母自身做起

從《小歡喜》這部劇就能看的出來,劉靜是一位非常溫柔並且十分冷靜的母親,在家裡的時候從來不會生氣罵孩子,當得知自己的身體狀況的時候,也並沒有告訴自己的家人,處處在維護家中的和諧,父子關係不好,劉靜就從中調解。英子和媽媽不開心的時候,找的也是劉靜,從第一次認識的時候,從此之後英子就十分願意將自己的心裡話告訴洋洋的媽媽,相反地卻從來不會告訴自己的父母。首先父母要從自身做起,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如果父母都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動不動就大呼小叫發脾氣,還怎麼與孩子去耐心的溝通交流,孩子又如何將自己的想法告知父母。要想溝通,也得有一個好的環境才行。

其次,就是認同自己的孩子

英子最喜歡的就是天文學,第一次與洋洋的母親認識的時候,就是在學校的天文館,劉靜是天文館的副館長。英子的母親認為天文演講就是一種娛樂,如果參加天文演講會耽誤學習。而劉靜卻覺得天文演講可以鍛鍊孩子的能力,對於英語的提升也是一種不小的幫助,同時也能幫助提升孩子的膽識與勇氣。英子與劉靜正式認識也是在天文館,不過那時只有英子和劉靜兩個人,劉靜會誇英子人長得好看,重要的是學習也特別好。聊天的時候,劉靜和英子全程都在聊天文學,劉靜還問了英子“為什麼英子喜歡宇宙”,很明顯這是對於孩子的愛好的關心。

“不講道理”的愛,不要也罷!

通過聊天文學,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經歷對英子講一些人生的道理,這個時候英子一點都不反感,哪怕是講道理也是欣然接受的。通過聊天溝通,然後過渡到關心英子的愛好,最終是對英子講一些人生的道理。為人父母,首先是要認同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小小年齡的想法和愛好,換位思考自己也是從孩子的年齡段過來得。生硬的講自己的道理,永遠不如多多溝通來的融洽。

最後,向那些優秀的父母學習

從劇中就能看得出,英子和劉靜的相處比英子和自己的母親相處要好的多,兩種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可能有人會覺得劉靜對於英子而言只是外人,沒錯位置的確不同,儘管英子和劉靜已經是朋友而不僅僅是長輩與晚輩的關係,但是劉靜對於自己的兒子同樣是一樣的,而洋洋也懂得關心劉靜,和劉靜的關係很好。這就說明了一件事,生活中總有些父母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他們怎樣跨越年齡差距與孩子溝通交流,學習他們與孩子相處的成功之道,毫無疑問他們比很多父母更加優秀。

“不講道理”的愛,不要也罷!

每一個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建立在溝通之上的,而不是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去講道理,有時候自己覺得是為了孩子著想,其實反倒是害了孩子,孩子雖然小,但是父母卻不小了,有些事情還是要懂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