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參加課堂教學研討會學習心得體會

大家好!

感謝領導給我提供這樣一個外出學習的機會,去參加全國首次課堂教學研討會,校方出資支持,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怠慢,本次培訓認真學習,詳細記錄,收穫滿滿。

首先聆聽了來自北師大附中,天津第七中學,六位初中物理教師的精彩說課和來自八一學校兩位教教師親自授課過程,還聆聽了專家大咖們的沙龍會,專家們從學生終生學習的角度分析講解了如何在課堂上實現從知識利益向素質利益轉變,使得從教多年的我腦洞大開,豁然開朗收穫滿滿。

首先深刻理解了什麼是人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慢慢養成的穩定的心理品質,是屬於個人的心裡資源,具有良好的核心素養的人可以很好地調用個人的心裡資源和社會資源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素質的形成不是單單靠一門學科的教學就可以培養出來的,我們要改變學科本位,積極涉獵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融入到本學科的實際教學中,正如雖然所謂詳細瞭解了"狗爪,狗嘴,狗腿和狗尾"但還是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狗一樣,我們只有把各科碎片化的知識整合起來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全面深刻的認識瞭解世界,形成良好的心裡品質。

其次康教授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他的一句"教之於學,如同買之於賣"冷靜自然地道出了師生關係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我們要想更好的服務與學生,服務與家庭,服務與社會的話,就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知道孩子們的前概念,哪些是他們已經在小學就知道的了,需要略講,哪些是在這堂課上的新內容,需要祥講,重點設計強化,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就物理學科而言,我們首先要看看小學的科學課本,才能知道孩子們之前都會些什麼,學生的起點在哪裡,應該教到什麼程度,會對孩子的未來打下怎樣的基礎,這些問題需要在授課之前都要認真思考,想清楚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聽了六位老師的說課和兩位老師的現場教學,在過程中收穫瞭如何在物理學科課堂教學方面加以改進,提升豐富自己的授課方式:

一、向各個老師學習,除深度挖掘利用好實驗室器材外,開發利用生活用品如自習車,毛刷,手機,礦泉水瓶等等,讓孩子們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用科學的方法教授科學,把抽象概念變成可觸可摸的具體的生活事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物理知識,物理是有趣兒的也是有用的,是為社會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學科,那些物理學家都值得人們永世敬仰,因為躺在黑暗中的他們卻給全世界帶來光明!

二、會上羅教授一再強調深度學習,與學生共同成長,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自行參與實驗設計,正如孫老師那節《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一樣,正常情況下,用秒錶測量乒乓球自由落地時間時,由於落地時間太短,準確測量是很困難的,孫老師向學生學習,採納學生的建議也,用手機下載慢速軟件,在學生的指導講解下準確測量出乒乓球下落時的平均速度,正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三、在授課過程中不必要把一節課囊括的所有知識都傳授給學生,應該把部分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實現提升自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生活,課後留有餘地讓學生去想,給他們留點兒"念想兒"!

四、做實驗的時候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問題驅動:"1、你看到了什麼?(描述出看到聽到的現象)2、你想到了什麼?3、你想做什麼?"用這三個問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理性物理課堂變得有溫度,有情感,充滿生命的氣息!

五、最讓我感動的是北師大附中的丁老師深情演繹的一節說課《牛頓第一定律》,沒有新奇的實驗器材,只有實驗室常規的長木板,海綿和小車,可愛的小紅旗,也沒有年輕的外表,從教37年,年近60一臉皺紋,普通話講得也不是很好,滿口方言,可是這些都沒有影響他清晰的設計思路,對學生關注的目光,飽含深情抑揚頓挫的講解中透出對學生深深的關愛、尊重、鼓勵和賞識,雖然年過半百但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教材的把握專研和解讀爛熟於心,整節課都洋溢著物理學科"親切、大氣、基礎、樸實、實用、簡潔之美",我想能成為他的學生該是多麼幸福,所謂"見賢思齊",以後從教路上真想努力把自己磨礪成他的樣子!陶醉在課堂中,告訴世界我來過!

教師參加課堂教學研討會學習心得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