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祕密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在抗疫的日子裡,球員們和自己的足球情人分開,百無聊賴之際顛起了衛生紙。不得不感嘆球星們資產雄厚,現在顛衛生紙和用錢點菸區別不大,顛紙的球員也比較“徹底”地反應了個人技術特點,比如卡拉格就持續翻車。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顛紙的動作特點與顛球相似,如果一名球員顛球水平足夠好,是不是意味著他可以顛盡萬物?球星們紛紛效仿的顛紙挑戰,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顛紙表現的是球性不是球感

隨著足球訓練的精細化,教練們對於球員和球之間的關係做了更準確的梳理,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將球性這個概念從球感裡面摘了出來。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顛球就是訓練球性的一種方式。顛球種類多樣,包括有落地顛球、手拋球顛球、前腳掌回拉球顛球以及行走回轉顛球等。球員練習顛球動作中,會懂得觸球時機、膝關節屈伸、顛球力道、關節觸球角度等細節。足球顛球訓練是身體肌肉、力量、角度有效協調,進而使球員訓練其他技術動作時有一定的基礎。

不過,顛球這個動作很少服務於實戰,而是作為球員瞭解足球的一種渠道。通過顛球,球員慢慢地去感受皮球的大小、輕重、質地等物理性質,同時體會足球在上升下落過程中的速度、力量、落點等運動狀態。顛球訓練得越久,球員掌握皮球越全面,人球結合的流暢度就會提升。

球感就比較玄學了,屬於老天爺賞飯吃,以小羅為例,巴西人踢球天馬行空而且實戰效果絕佳,皮球就像他身體的外部器官,想怎麼用就怎麼用,這就是球感,也是天賦。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球感是指小孩第一次用腳觸球時的感受,這種感受會通過不斷訓練加強,加圖索退休以前都可以當米蘭中場核心。儘管如此,架不住有些人起跑線太靠前。你以為糙哥們是訓練不積極?人家這方面天賦真的有限;為什麼很多技術球員越老越妖?人球感已經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地步。對比球性,球感是一個很不公平的技能,普通人1級起步,經驗一點一點的增長,天賦者10級起步,經驗翻倍,你找誰說理去?

為什麼會討論球性和球感,因為顛紙過程中,運用這兩項技能最多。衛生紙筒,質地較軟、具備彈性、整體呈圓柱形、有光滑曲面,這些特點都與皮球接近,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受物理(重力)影響,所以球星們顛起來才比較得心應手,強如梅西,能夠顛的東西也是與足球接近的,顛香蕉的時候照樣翻車。

球感和球性的背後是完美的身心合一

美國運動心理學第一人、網球教練提摩西-加爾韋就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一個概念:人的內在可以分為自我1與自我2,當二者有效融合時,身心合一的狀態就出現了。自我1代表大腦,下達指令者,指揮我們打開釘釘聽課;自我2代表身體,動作執行者,協調人體做許多複雜的動作。

當我們顛球時,足球下落的一刻,你會想什麼?繃直腳背?鎖死腳踝?不會又踢呲吧?過多的思緒和複雜的指令是自我1在發揮作用,指揮者總是擔心執行者不會按自己想法去做,殊不知自我1根本沒辦法去控制自我2。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圖)盧卡-東契奇的翻車現場

注意他的支撐腳,當衛生紙筒離開自己所控範圍,他的左腳牢牢站死了不動,而是要求右腳拼命伸長。典型的自我1要求自我2,由於肌肉記憶空缺和過於長的傳遞時間,最後動作走形。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圖)布斯克茨的顛紙

同樣是顛得時候稍微出現偏差,布斯克茨調整迅速,支撐腳不管是方向還是具體位置都有改變。因為自我2太過於強大,根本不用自我1去下達指令,自身就會協調做出最佳動作來完成顛紙。

顛球失敗與否就體現出了自我1和自我2的矛盾,我們不斷告訴自己的腳踝,一定要鎖死啊,企圖控制腳踝完成要求的動作。可顛球這個動作不只是腳踝,它囊括人體能夠調動的肌肉和骨骼,大腦所能控制的只有鎖死腳踝這麼一項。

所以當球員們拿起衛生紙筒時,就像拿起自己最熟悉的皮球,他們完成動作時的瀟灑,其實就是信任自我2,通過肌肉記憶像顛球一樣去顛紙。不過,他們也有自我1參與的時候,比如說想秀騷操作的帕瓦爾。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圖)帕瓦爾玩環繞地球后,他刻意等待了一下。其實就是自我1下令後,為了自我2重新掌握主動而調整節奏

這就是自我1與自我2的關係,我們的大腦能夠處理海量的信息,但面對包含幾十萬億個細胞的身體,大腦那點容量真的不夠用。自我1總是想掌握一切,因為不信任自我2,我大腦都沒有指令,你身體怎麼可能會完成動作?

不只是顛球,前鋒獲得了單刀,為啥會突然思考人生?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自我1主導的體現:“我要用右腳推個遠角,快,右腳,推啊。”從大腦發出指令,具體到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完成動作,所需要的時間比我們想象的多。而自我2主導時,我們身體內在反應是:“我感覺可以打遠角“,隨後就完成了破門。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弄清自我1和自我2以後,再去看顛球為什麼找不到當初感覺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自我1在干預。我們告訴自己要找到上次的感覺,實際將這種感覺和成功畫上等號,這也就意味著你哪怕有別的方式能顛很多下,但你還是去複製上次的感覺,因為你認為沒有複製感覺就是失敗。

提摩西-加爾韋也將這種自我1和自我2的矛盾運用到實戰中,破壞對方的身心合一狀態,比如在對手打出成功的一局後,悄悄在他耳邊誇一句:“你這把打得真棒”,對手下一局基本會找不到狀態,因為他在複製之前成功的感覺。不過,有違體育道德,用不用看自己。

什麼才是身心合一的狀態?

在提摩西-加爾韋看來,運動員要想達到身心合一的狀態,需在放鬆的心態下保持專注,讓自我1充分信任自我2,順其自然。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圖)登貝萊亮相時的顛球

看看圖中登貝萊的狀態,尤其是第一腳踢空後,球員跑去找球的這幾步,是不是看上去很僵硬?根據肌肉解刨學研究,肌肉要麼全部放鬆,要麼全部緊張,不存在部分緊張部分放鬆的情況。身體僵硬是動用了多餘的肌肉,讓其緊張起來參與到身體運動過程中,畫蛇添足。第一次在諾坎普亮相的法國人已經緊張得有點不知所云了。

進入身心合一狀態,需讓自我1信任自我2,由自我2儲備完善的肌肉記憶自行發揮,大腦則是保持專注,讓身體這臺精密的機器不要神遊賽場。某玄幻籃球有一個開掛的概念叫zone,心理學上叫做“心流”,現實中是存在的。喬丹、詹姆斯、科比接受採訪時都表示自己進入過zone。

球員的心緒保持在比賽中,他們不會去下達指令,而是拋開繁瑣的想法,將注意力放在球場上、得分上、對手身上,不是去想剛剛的過人真漂亮或者真糟糕。要想做到這樣的身心合一狀態需要記住以下3點。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不要評價自己,再客觀的評價都會影響內心想法。踢球時出現失誤很正常,但為失誤貼上一個“差勁”的標籤影響就很可怕的。

通過圖像模仿而不是被教導,看錄像不斷地讓大腦記住圖像信息,從而促進身體去模仿。模仿失敗?很正常啊,別人通過數以千計的訓練做出的動作,你看一遍就想完全學會?

不要下過多的指令。沒有肌肉記憶的指令下達後,你的身體會很疑惑,當然做不出你預想得動作。甚至會讓人開始思考,既然指令是對的,那就是我本人不對,陷入自我懷疑和自責中。

球員“顛紙活動”的背後,是身心合一的秘密

身體要比大腦更加了解這些動作,我們練習時常常忽略肌肉記憶帶來的反饋,而讓大腦去掌控。就像機器人的操作模式一樣,大腦下指令,身體肌肉再去執行,所以機器人硬直而且不能承擔過於複雜的動作。

結語:身心合一不是傳功

這種將自我1和自我2區分並加以融合的運動心理學,可以廣泛運用在各個階段。不過,這也不是成功,知道了就一下子起飛了。身心合一是為了讓訓練時提升效率,比賽中更能發揮水平,學習時更加容易上手,但根基還是在自我1和自我2。只有身體的肌肉記憶足夠富足時,大腦才會毫無保留地信任身體,才能爆發出身心合一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