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工作越來越沒勁,怎麼辦?做好4點,快速度過職業疲勞期

<code>感覺工作越來越沒勁,做什麼事提不起精神?
整天忙忙碌碌,卻感覺越來越迷失自己?

不想去上班,感覺自己不被理解?
……/<code>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感受,那麼說明你有可能進入了職業“疲勞期” 或者“倦怠期”。

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壓力不斷增大,職業疲勞或者職業倦怠對於我們上班族來說,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據中華英才網的一項6000多人的網絡調查統計顯示,有九成以上的人都對工作感到過厭倦。


感覺工作越來越沒勁,怎麼辦?做好4點,快速度過職業疲勞期

一、什麼是職業疲勞或職業倦怠?

職業疲勞症是一種常見的現代職業疾病,即職場人員在工作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疲憊、能量被掏空的感覺,更有甚者,還會感覺職業枯竭,工作麻木,再也激不起一絲漣漪。

職業倦怠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特別是一個人,如果長期從事某一職業,在日復一日的重複勞動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

簡單的說,職業倦怠和職業疲勞都是面對工作壓力,產生的身心疲勞的感覺。但是不同的是,倦怠是更大範圍的概念,且心理疲勞多於身體疲勞,也有論文指出,職業疲勞是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因此,職業疲勞和職業倦怠是不同的概念,我們瞭解了它們的概念和區別,才就能夠針對性的解決相關問題。

二、怎麼度過職業“疲勞期”、“倦怠期”

無論是度過職業“疲勞期”還是“倦怠期”,都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無論是職業“疲勞期”還是“倦怠期”,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就像跑馬拉松,剛開始跑步時,大部分人都非常有熱情、有衝勁,但是慢慢地,隨著身體越來越累,就會產生疲憊,這是很正常的,畢竟只有極其少的人能夠保持最初的速度跑完全程,而且不會感到疲憊。這就和我們在職場一樣,剛進入工作崗位,我們對一切的工作都不熟悉,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環境,當一切是新鮮的時候,我們就像海綿一樣,迅速吸收周圍的水分,隨時保持昂揚的鬥志,隨著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工作內容越來越多,人際關係越來越複雜,就會心力交瘁的感覺。

因此,職業疲勞或職業倦怠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要正確看待和認識它們,既不要莫名焦慮,也不要感覺和得病一樣,難以啟齒,甚至自暴自棄。

2、分析原因

當我們知道自己進入職業疲勞期或者職業倦怠期後,就要分析為什麼會進入這樣的時期。找到痛點,才能解決問題。

有研究表明工作3-5年,通常是職業倦怠期的爆發期。在職場,引起每個人職業疲勞或職業倦怠的原因多種多樣,無論是什麼原因,都要客觀的剖析自己,找到原因所在。常見的原因包括工作壓力大,無法勝任工作;感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人際關係處理不好;找不到工作價值等。

在分析問題時,推薦大島祥譽在《麥肯錫工作法:麥肯錫精英的39個工作習慣》中提到的 “用鷹眼分析問題”這個方法。所謂鷹眼,就是俯瞰視點,相當於我們查找地圖時,查看完整線路的感覺。大島祥譽認為,人的視角分為三種,自己的視角、對方的視角和第三方視角,只有站在全方位的俯瞰試點,才能找到問題。我們分析問題,特別是剖析自己,往往會只站在自己的視角。如果有很多事情是感到和領導溝通不暢引發的,那麼我們除了考慮自己的感受,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我是領導,當遇到這件事要怎麼處理,考慮對方的視角。同時,也可以向我們的家人、朋友訴說一些具體的例子,看看第三方視角,注意,要只講事實,不要添加各種語氣和評價,避免由於語氣和評價,影響他人的判斷。如果確實是自己的問題,那麼就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解決問題。如果是領導的問題,那麼就要考慮是否和領導進行溝通,找到令雙方滿意的方式,或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適應領導的思維,如果實在不行,就要考慮是否可以到別的項目組或者部門,甚至要不要換一家公司了。

3、梳理自己的職業規劃

找到原因,就需要梳理自己的職業規劃。說起職業規劃,有很多前輩做了深度研究,也有很多企業是專門做職業測評。大家對職業規劃也持有不同的態度,有的認為有用,有的認為沒用。無論有用、沒用,大家都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一個願景,希望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得到什麼。而有時,職業疲勞或倦怠就是我們的工作內容和自己的願景有衝突而產生的。


感覺工作越來越沒勁,怎麼辦?做好4點,快速度過職業疲勞期

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沉下心來想想自己來時的路和未來的路。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包括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現階段具有的能力有哪些?這些能力是否能支持自己的目標。現在從事的工作,我看重的是什麼?工作中提升的能力是否對我的目標有幫助?

如果,我的工作支持我目標的實現,那麼我需要做的就是破釜沉舟,努力前行。如果不是,那麼就要考慮我所做的工作,是否支持我目標的實現的可能,不要狹隘的只盯著眼前的工作,要學會拓展工作的影響和範圍邊界,就像秋葉大叔所說的“一鴨三吃”,鴨子能夠裹餅吃、炒著吃、鴨架湯,那麼工作也可以,不要只盯著當前的任務。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個新入職大學生幫助公司領導貼發票的事。這個學生工作後向人力經理抱怨,覺得他來公司幫領導貼發票是大材小用,沒有成就感,也沒有工作的價值。但人力經理告訴他,貼發票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稍加統計、分析,從中不僅可以看到領導的喜好,也能看到公司某些場合的實際消費情況和消費能力,為自己今後的工作帶來實際的便利。這就是具有“一鴨三吃”的思維,能夠

善於挖掘所做工作背後的價值。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也需要這樣進行分析,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和自己的目標進行分析。

特別注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但是,在職場有時卻不是這樣的。我們不要直直地盯著下一個點,要懂得“曲線救國”的道理。就像開車,兩點之間距離最短的路,並不一定能夠最快到達,要充分考慮出行時間、紅綠燈個數、車流量等因素,最終選擇最快的道路,有的時候為了更快的到達目的地,我們可能會繞路,但是,即便繞路,也能更快到達目的地。我們要做的,就是結合實際情況,看看即使繞路,是否可以達成相應目標。

4、行動起來,做出改變

剖析職業倦怠的原因和自己的職業規劃,目的就是趕快行動起來,儘快度過自己的職業疲勞期或倦怠期。


感覺工作越來越沒勁,怎麼辦?做好4點,快速度過職業疲勞期

(1) 休假或短期休息

如果是因為長期加班造成的身體疲勞,或者壓力比較大,那麼可以申請短期休假,在家休息,補充精力或者跳出現有的工作環境,出去散散心。這種短期的放鬆可以讓你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並有助於你看清未來的路,以便有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2) 學習

我們在梳理職業規劃,並剖析自己,得知自己現有能力後,就會對實現目標有更清晰的認識。找到自己的短板或想提高的方向,可以在職進行學習。這個學習,既可以指學習一門新技術,也可以指在某一領域精進。就算學習書法、樂器,也能放鬆心情,陶冶情操。通過學習,可以跳出現有的思維方式,增加自己的能力和實力,也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脈。就像有人說的“飛鳥的信心並不是來自於它站的樹枝會不會掉,而是來自於它的翅膀”。我覺得,這個翅膀,就是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的人脈。

(3) 換崗位或者辭職

如果,我們現有的工作確實給我們帶來困擾,身心俱疲,休息或者學習都無法改變。那麼我們可以申請換崗位,或者辭職。換一個工作環境,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或許會讓你重振旗鼓。


感覺工作越來越沒勁,怎麼辦?做好4點,快速度過職業疲勞期

職業疲勞或倦怠是職場常有的現象,我們要正確看待它,就像人的生理週期一樣,起起落落。進入職業疲勞或倦怠,其實也是一次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析原因,梳理自己的職業規劃,並儘快行動起來。有時低頭是為了讓頭昂的更高。我們要善於利用低迷的時間,審視自己的目標,讓自己更快的重振旗鼓,成為那個最棒的自己。

朋友們,你們如果遇到了職業“疲勞期”、“倦怠期”,或者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也希望你們給我留言,相互交流和幫助。

我是京魚兒兒,國家認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現在事業單位從事人事工作。歡迎關注@京魚兒兒,咱們一起交流和成長,願我們在職場都能如魚得水,暢快遨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