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警鐘”!鍾南山張文宏都強調保持防控,還會有哪些風險?

據報道,3月25日的中歐抗疫視頻會上,鍾南山院士表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為防止第二波高峰,仍應保持現有的防控措施,同時嚴格外防輸入。

雙重“警鐘”!鍾南山張文宏都強調保持防控,還會有哪些風險?

科技日報記者就此聯繫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3月27日,張文宏教授回應科技日報:“保持警惕,防控措施要緊,但是方向與第一階段有不同。”

隨著我國連續多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為零,保持現有防控措施是否有必要?鍾南山建議保持現有防控,張文宏強調防控措施要緊,雙重“警鐘”為什麼會在此時敲響?

除了嚴防輸入雙重“警鐘”!鍾南山張文宏都強調保持防控,還會有哪些風險?還有哪些可能的內生風險?

雙重“警鐘”!鍾南山張文宏都強調保持防控,還會有哪些風險?有人認為嚴防輸入就安全了,比如實施境外航班乘客全部隔離等措施就可高枕無憂,但相關專家表示仍存在可能的內生風險。

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亞峰認為,“只需嚴防輸入”的觀點是片面的。他解釋,目前疫情防控確實是要重點防控“輸入型病例”。但二次疫情復發仍然可能由以下情況的國內患者引發:

1)治癒患者病毒轉陽:這類病例之前已經有過報道。

2)假陰性病人:由於核酸技術敏感性不夠,導致沒有檢測出來,其實體內還殘留著病毒,等體內免疫力下降後,病毒又開始大量複製,從而成為病毒攜帶和傳播者。

3)無症狀病毒攜帶者:已經證實新冠病毒的攜帶者有不發病,沒有任何高燒、肺炎等臨床症狀的,這些人不排除可能存在。

4)全新的新冠病毒患者:由於目前的病毒溯源工作還沒有定論,由於沒有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中間宿主,理論上不排除再次形成新的病毒攜帶人或人群。

人類對新冠病毒知之甚少

“達摩斯之劍”高懸

這是一場人類與病毒的較量,截至目前,人類對新冠病毒知之甚少。

“對這個新的病毒性疾病還有很多不認識的地方,還在逐漸積累經驗,通過各種研究、臨床觀察,希望通過大量的數據觀察、研究工作,能夠逐漸認識新冠病毒的整體特點。”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王貴強說。

例如在對病毒傳播途徑的認知方面,鍾南山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最開始以為新冠病毒是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後來發現在糞便和尿液中也能夠分離出來,對它的潛伏期、發病特症等都是在逐步的認識中。

可見,人類尚未做到“知己知彼”,仍有一把“達摩斯之劍”高懸,因此不能放鬆警惕。

什麼時候才能恢復自由生活?

那麼“達摩斯之劍”什麼時候才能消失,如何才能恢復自由生活?

“理論上講,只有找到治療新冠病毒的特效藥,或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研製成功才能恢復自由的生活狀態。”董亞峰說,但這需要很長時間的研發和驗證。

就病毒病總體而言,目前並沒有特效藥。王貴強在此前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只有少數的抗病毒藥用於病毒性疾病,而且只是抑制了病毒複製,並沒有清除。例如,乙肝病毒也是通過抗病毒、抑制病毒複製使病情穩定,去不了根。艾滋病也是一樣,必須通過長期抗病毒治療控制疾病進展。目前只有丙型肝炎通過抗病毒治療可以治癒。

而關於新冠病毒治癒效果等情況,相關單位正在組織科研力量進行研究。

可見,目前而言,自由的生活還遠未到來。

別鬆懈!還遠沒有到萬事大吉的時候

依靠眾志成城、艱苦鏖戰,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春回神州振奮人心。近些天來,北京的街頭和各大公園花開正盛,在賞花時還出現了不戴口罩的遊人,不少市民也覺得似乎可以鬆口氣了,聚在一起聊天的人多了起來。然而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空前,這也提醒我們,形勢好了,數字降了,但還遠沒有到萬事大吉的時候,千萬不能麻痺鬆懈、掉以輕心,要防止病毒捲土重來。

慎終如始,就要嚴字當頭。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是一種必然,卻也需要一個過程,對此我們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現在防控形勢向好,本地“零新增”漸成常態,廣大市民多多少少都有“已經好起來了”“疫情是不是過去了”的心態,可置身整個現實大環境來看,根本不允許我們盲目樂觀。一念大意、前功盡棄,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