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權主義”下的女兒們


“父權主義”下的女兒們

韓國“N號房”事件


2020年,看起來是一個多事之年,疫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佔據了條頭和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在疫情開始轉移到其它各國之時,在疫情下的我們鄰國,又出來了“N號房”事件。

即使在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中,它仍然頑強地佔領了一席之地。


“父權主義”下的女兒們

“校園”貸,一種專門為在校學生“量身定做”的貸款


以往,尤其是前幾年,我們國家的網貸暴力催收曝光的新聞與此有相同之處。同樣不諳世事的在校女生,持身份證拍裸照,被套路貸翻幾倍幾十倍還不上以至於被控制,導致走上邪路,甚至走上絕路。目前在我國這一現象被引起極大的重視並嚴密加以打擊,情況已經日趨好轉。引起的關注度也並沒有這麼高。這一次的N號房事件,哪怕在疫情這麼緊張的情況下,仍然持續發熱,不是沒有原因的。


“父權主義”下的女兒們

Kim Noble畫作


一、手段之殘忍。N號房突破了以往人們所聽聞的控制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女性的下限,豢養性奴,強迫非人行為,強制拍攝,目前報警的最小受害者年齡11歲。大部分到兒童的犯罪視頻。

二、規模之大。韓國男性人數約為2500萬人,付費觀看的觀眾達到26萬多人。也即:100個男性中有1人進入過N號房。

三、涉及面之廣。在1萬名付費會員中觀看者有教授、人氣藝人、體育明星,創業公司CEO等。

這一切被公開不是因為報警,而是因為,兩名研究性剝削文化的大學生的意外發現。

那麼這些受害者是怎麼上鉤的呢?

創建者先在網上尋找較為符合要求的女性,以冒充警察的身份要求她們填寫個人資料,在這裡充分獲取了她們的個人詳細信息。或者以“高薪打工”的誘餌方式,引誘未成年人拍攝裸照。接著,這些女性會遭到威脅,如果一週內不把自己打扮成“奴隸”發佈個人裸照,所有私人信息就會公之於眾。

網絡上新聞的原話是:“這些被脅迫的女性大部分是未成年少女,自我防範意識不強,又害怕自己信息被曝光,只好老老實實發布裸照。而從交出自己裸照的那一刻開始,就相當於打開了地獄之門”。

甚至從線上發展到了線下,並且線下的內容會再被拍成視頻上傳到線上,引得觀眾紛紛留言“這就是調教”的歡呼。

如果需要更詳細信息的,可以詳見各主流媒體新聞。

在這裡主要說一說,作為心理工作者,如何看待這樣的事件?


“父權主義”下的女兒們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記得曾經看過一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智英作為一名曾經在職場、後因生育而辭去工作做全職媽媽的女性。在遭受到一系列因自己的身份導致的區別對待,而陷入一種恍惚和抑鬱的境地,以至於最後需要專業的心理工作者的幫助。

我想這不是個例。

首先,韓國的主流價值是父權特徵的。男尊女卑是一個社會現象。男性作為主要承擔家庭開支的人,同時自然就擁有更多對女性的話語權。

其次,目前韓國的經濟體制導致階層固化嚴重,下層男性壓力大。

再次,一個社會的文化強調尊卑、長幼、男女之別,再加上經濟的壓制,使得年輕女性處在鏈條的末端,無法與一個男權的社會匹敵。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作為金智英的女性上司,一個單親的母親,金智英的偶像,哪怕她的工作能力再強,也能明顯在片中能看到男性同儕對她的輕視和貶低。

也許我們很多人會發出疑問:這麼大規模的侵害事件,為什麼不報警?為什麼父母學校沒有發現?她們救助了嗎?


“父權主義”下的女兒們

韓國電影《素媛》


我們無從猜測。但是根據結果,是由兩個研究生無意中發現的來看,似乎她們一直處在這個被侵害中而且持續的時間較長。這使我想起《素媛》,一個被家人著著的女孩,極偶然的一個意外,帶給了這個孩子無法挽回的痛苦。如果說一次早上沒有大人送,沒有小夥伴同行就會招致意外,這樣的社會環境讓人怎麼預防?如果家門外隨時都有危險,再好地保護好孩子,又有什麼作用?更不用提《熔爐》這樣一部無法看第二次的電影,要知道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從上到下的幫兇,不管是漠視的、縱容的、助紂為虐的,實施犯罪的,最下層最無助的是聾啞——

聾啞在這裡本身是一個隱喻,無法發聲的孩子,他們要怎麼救助?向誰救助?直到事件曝光後才倒推立法《熔爐法》,難道都是要自下而上地,等事件演變成不可控制的境地時才能被看到嗎?

如果要回到現實來看,女明星通過自殺的方式無聲地抗議施暴者,最後的結果不也是不了了之嗎?一個民族對事這些令人憤怒的事件視若無睹,難道不是很值得我們要去問為什麼嗎?

心理學是運用在社會文化中的學科,我們在談心理之前,要看到社會文化背景。我們再來看一看新聞中的原話“這些被脅迫的女性大部分是未成年少女,自我防範意識不強,又害怕自己信息被曝光”。這一段話裡,有許多需要我們去深思的。


“父權主義”下的女兒們

女性自我價值


首先,一個文化造就的女性的自我不肯定、自我價值貶低。一個女性從小生活的環境假如都使她感覺到自己是不被肯定的,僅僅因為自己是一個女性就是更低等級的,那麼她無法建立一個“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如果她耳濡目染更多是男尊女卑的現象,成人後受到來自男性的控制和恐嚇,本能地更多會屈服,而不是反抗。

第二,一個未成年的女性被脅迫和控制能成立,如果用“未成年少女、自我防範意識不強”來解釋顯然是不夠的。至少在心理的角度來說,青春期的整個過程是一個確立自我的過程。簡單說,是一個樹立三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前,其實已經奠定了很多人格基礎,自己是不是好的,是不是值得愛的,是不是珍貴的,是不是被尊重的……假若早期沒有發展好的,青春期是一個寶貴的再來一遍的機會,是一個需要各個環節都更小心地照顧、周全,使得青春期的孩子獲得好的外在環境,促進內在的心理朝良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也看到,在我國之前的網貸事件中,被套路貸的多數是在校女大學生。這裡要說一下,青春期目前來說有提前和延後的現象,也就是說,有可能整個大學期間結束為止,青春期才算結束。但是套路貸的女學生們與這些未成年少女有顯著的區別的,比如,女大學生更多是因為物質的需要,對金錢的渴望導致的受騙。其次,目前所知的被追貸的手段也遠遠沒有這麼惡劣。第三,女大學生中間報警的也佔相當的比例,也就是,起碼有相當一部分還是能通過正確的渠道保護自己。

自我防範意識不強,當然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我想更大的原因在於,一個人內在人格的不穩定性

我們為什麼反覆強調心理發育的重要性。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是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一個人的決定、選擇,和什麼人,做什麼事,面臨危險時如何應對和處理。外在的一切是內在的呈現。我們看到的種種所謂“人間悲劇”,所謂“命運”,不過是一個人被壓抑到無意識裡,從這裡出發,再做出種種決定、行為,反過來,這一些決定或行為,又導致了自己的遭遇。

一個群體性的事件出現,人們急於行動,急於揪出“作惡者”,並施加給他懲罰。我想這是遠遠不夠的。一個事件的發生,背後需要無數雙手的推動。可以理解為,正是這個群體相當多的人的需要,使得這個事件出現。接下來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比如,如何保障這些未成年女性的個人隱私?她們的身心創傷如何處理?她們的人生還很長,以後這個社會如何建立長期的幫助體系?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受害者當然是值得同情的,但是,思考如何去幫助她們還不夠,如何防範、杜絕同樣的事件再發生,這是每一個人需要去問自己的問題。

如果,這個國家可以更多地關注到女性地位的問題,從較早的時候有一定的給予女性自尊自愛的教育,歡迎女性參與到男性無論是職場還是當權的領域公平競爭,發自內心地肯定女性的地位,那麼,一代一代地努力,相信這樣的事件會少很多。


“父權主義”下的女兒們

女性主義


作為女性,作為未來的母親,養育的是一個國家的男人和女人。如果一直處在最弱勢的地位,那麼想必,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不會有希望的。

來靈通,聽我們的心理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