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有時候

人挺“奇怪”的

總喜歡遵照 “明知道...仍願意...” 的句式

就像

減肥時期刻意的輕食

初學單車反覆的跌倒

練習吉他數次的手繭

疫情當前,因為守護城市的需要

不得已對“小家”的捨棄

還有......

明知道雙警的不易

卻仍願意

選擇跟自己一樣的你


有人說,雙方都是警察,有穩定的收入和體面的工作,令人羨慕。

也有人說,警察最好不找警察,因為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家庭。


那你呢......


01

所謂幸福 緣來是你

Happiness is you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丈夫:張茂林,房山分局閻村派出所民警

妻子:李曉青,房山分局指揮處民警


“我們兩個是小學、中學同學,但僅僅是同學,就是互相認識”

但也許,這就是緣分的開始......

張茂林和李曉青都來自河南紅旗渠的故鄉—林州,那一年兩個人相繼考到了北京,她考入公安大學,而他選擇了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彼此又在同一個城市生活。

“其實在北京,我們聯繫得也不是很多,她畢業之前,我在讀碩士,那時候親戚朋友就相繼給我介紹對象,但一直都沒見,後來才同意見一面,一問發現對方都在北京,就多聊了些,我倆算是相親“又”認識了一次”

機緣巧合,漸漸地,倆人從同鄉的同學牽手走到了一起,成為戀人,大學畢業後,因為愛情,李曉青沒有選擇回河南老家工作,而是和家裡父母商量參加了招警考試,最終入警留在北京。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我讀碩士期間,經常接送她上下班,我們在一起聊得話題也都是和工作有關係,逐漸的我對公安工作有了深入的認識”


2年後碩士畢業,一次社招的機會,張茂林參加了報名考試,就這樣成為了一名警察,而他們也從同事,最終走入婚姻殿堂,建設起了自己的小家庭。

就在婚禮當天,他們才知道,

緣分不僅如此......

“我們結婚的時候,有個朋友看見我們,就跟我媽說:‘當時給您兒子介紹對象,他一直沒見,我要介紹的就是她’,等於有兩個介紹人都是介紹我們倆,這沒想到第一次相親,第一次就成功了”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2017年春節前夕,因為工作,需要抽調人員遠赴新疆參加為期2年的援疆工作,而此時妻子正值臨產。但看到這個消息後,妻子還是第一時間聯繫了張茂林。

——“現在市局抽人呢,去新疆,你沒有什麼想法嗎?”


——“我不知道這事啊,況且咱這情況,我怎麼去啊,不然咱倆跟媽開個玩笑,就說我不管你要臨產,主動報名去新疆了,看看咱媽什麼反應”

兩人調皮的對視了一眼,妻子就給母親打了這個電話,隨後張茂林的手機就響了起來......來電顯示是——“媽”。


當天下午,援疆的通知下來了,張茂林還是報了名,不過沒想到一來二去真的就選上了。

後來政治處領導找到張茂林的妻子,說:“茂林去新疆這事,你不同意,他不能去”。

而妻子說:“他要是去,我一定支持!”


說到妻子的支持,張茂林說:“其實新疆我還是挺想去的,因為我去之前續了博士,研究的就是民族法學,正好有這麼一個機會,但是我必須爭取到她的同意我才會去,她當時一看到這個通知就知道我一定會去,她也是用這個方式表達,我可以去!真的是兩個人在一起時間長了,相互比較瞭解”。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夫妻二人將兒子全部託付父母照看,全身心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張茂林負責帶隊參加房山區臨時醫學隔離點工作,連續一個月全天24小時在崗在位,配合疾控部門完成防疫工作。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妻子李曉青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始終堅守崗位,做好內部防疫工作,每日對公共區域、辦公場所及電腦、電話等設備消毒,申領分發防疫物資,開展防護知識培訓,分層篩查大家的健康狀況,確保實時掌握身體狀況。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說到孩子,張茂林和妻子心中愧疚油然而生。“因為工作關係,備勤執勤乃家常便飯,無暇顧及家庭,有段時間,兒子每晚都強忍睏意,等我們回來。不過現在,快3歲的兒子日日唸叨要‘當警察,抓壞人’,對警察充滿了崇拜”。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在遇見你之前,我本不相信緣分,

遇見你之後,我相信這就是命中註定。


02

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方式

Another way of life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丈夫:侯昊龍,豐臺分局右安門派出所民警

妻子:郝博,豐臺分局出入境民警


“我們是警校的同學,畢業後過了一年就結婚了。當時,我在豐臺工作,我愛人在密雲,她平均通勤時間兩小時,我們見面的話她就得早出晚歸的,那時也不覺得辛苦就這樣過來了。後來我愛人為了能結束這樣“準異地戀”的生活,放棄了在密雲兩年多的工作經歷,選擇調入豐臺分局”。

所以選擇警察組成家庭,大概也是覺得同行能互相理解吧。要是找個別的行業,警察的日常生活,少不了加班、出差、回不了家,怕對方理解不了。


但是雙警家庭,

確實也是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方式......



因為我們公安工作的性質原因,想一起出去玩一趟真是不容易,經常計劃趕不上變化。平時都忙得連見面的有效時間都少,我經常得後半夜回去,到家躺下就著了。


我們在一個分局,工資系統是同一個平臺,我工資多少她比我還清楚,想要小金庫?那是不可能有的!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不過“雙警組合”不都是“壞事”,夫妻倆也有屬於自己的默契,因為從事同一種工作,面對同一種環境,那些“專業名詞”基本“秒懂。

“備勤就是今天回不了家了,上案子就是這幾天回不了家了,什麼時候回不清楚。上專項就是這周都回不去了,在哪,幹什麼都別問。”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侯昊龍衝鋒在抗擊疫情一線,與其他民警一起組成南站防控突擊隊,配合南站工作人員,堅守防疫一線,工作中,汗水打溼了防護服,霧氣遮住了護目鏡,但侯昊龍和戰友們依舊堅持衝鋒在前。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妻子郝博作為一名出入境大廳民警同樣也在這場戰“疫”中奮鬥著,雖然疫情期間聚少離多,但他們夫妻每天都會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給對方報一聲平安、相互勉勵。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因為疫情一直沒回家的老公,和一群同樣的勇士們奮鬥在戰‘疫’一線,雖沒有驚天動地,但卻是英勇無畏,我在家等你回來!”

這雖然是一段簡單的話語,但是它寄託著深深的思念。


雙警家庭的結合,時常覺得像“結了一個假婚”,但相互之間的默契,共同的理想,和職業造就的責任感,卻也多了一份別樣的幸福和甜蜜。


03

比陪伴更重要的是懂你

I know you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丈夫:紀晨鐘,通州分局胡各莊派出所民警

妻子:孫麗婷,東城分局東交民巷派出所民警


2014年11月,紀晨鐘和相識兩年的孫麗婷結婚了,很快倆人有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就這樣,兩口之家升級變成了三口之家。倆人平時加班加點工作,早已成為家常便飯,聚少離多的時光,也已習以為常,這讓他們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說到為什麼會選擇警察作為另一半,紀晨鐘說:

“我們倆是同事介紹認識的,然後慢慢相知相愛,就走到了一起。那時候我在特警總隊,辦公地點在東單,我愛人在東交民巷派出所,距離很近。

我覺得能走到一起還是眼緣,以及對彼此內心世界的認可。因為我們都是那種對工作特別認真負責的人,這也可能是感情基礎之一。”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為什麼會選擇警察作為另一半?因為他的辛苦她嘗試過,他的疲憊她有過,他的信念她也同樣擁有。

妻子孫麗婷說:“當自己一個人挺著大肚子樓上樓下產檢時,我懂此刻的他,也許正在崗位上忙碌不迭;當自己抱著生病的孩子獨自去醫院時,我懂此刻的他,正在守護這座我們都愛的城市平安。”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作為雙警,夫妻倆有彼此“特殊”的默契,好多事情不用開口,對方都懂。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夫妻二人雙雙走在了抗疫的前線,妻子始終堅守崗位,協助社區核實返京人員情況。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紀晨鐘作為派出所副所長,在涉疫警情出現時,衝鋒在前,帶隊摸排轄區疑似病人情況,併為他們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疫情面前,他對同樣奮戰在一線的妻子說:“咱倆是戰友也是夫妻,更是共同作戰的戰士,以前沒有特別大的感覺,現在疫情當前,更能體會這句話的意義,我們兩個要認真工作,保護好群眾,也要保護好自己,直到戰‘疫’結束。”


警察與警察的結合,有著普通家庭難以想象的各種艱辛,但是一句“我懂你”,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也許就是雙警家庭最動人的情話。


有人說

當警察愛上警察

需要足夠的勇氣

這意味著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路

但,能成為雙警夫妻

共同承擔戰“疫”的使命

有並肩作戰的機會

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雖然肩負更多的責任和壓力

但是也在彼此的鼓勵中化成前進的動力

所以愛上你

無關職業

選擇你,就是選擇了愛情

有一種愛情叫“明知道,仍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