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一流的人生,要修煉“傻瓜心態”

作 者:吳強 私人董事會教練

來 源:正和島

讀《道德經》:一流的人生,要修煉“傻瓜心態”

福耀玻璃的創始人曹德旺在一次採訪中,聊起一位大和尚請他喝茶的事,當和尚說要拿出珍藏的好茶專門招待他時,他便知道和尚的修行不高。

茶葉本不分好壞,是人心把它分出貴賤,和尚一開口就露出了自己的分別心。

茶葉就是長在樹上的葉子,兩片不同品種的葉子放在一起,哪知道互相鄙視?世上的其他物件也是如此,本無優劣之分,是人的需求和評判,讓它們有了高低貴賤,在飛禽走獸眼中,鑽石和鵝卵石沒什麼區別。

去除“分別心”是佛家修行的要義。

人生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有比較,這個想要那個不想要,要到的還想要、要不到便煩惱,“貪、嗔、痴”由此生了出來。

如果能修掉“分別心”,眼中眾生平等、內心了無牽掛,成佛的日子就不遠了。

也許你會說:“打住!我可是一位商業領導者,每天最有價值的工作就是分別輕重緩急、利弊權衡,做出正確的決策,我可不能變得太佛系!”

這話一點沒錯,但你要知道,人們越是在做重大決策時,越會患得患失、猶豫不決,這時候,就需要有一種把自己置身事外的能力。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局者是最大的利益攸關者,得失心重、牽掛太多,哪還心情去看清事物的本質?

微信之父張曉龍說過,產品經理要有傻瓜心態,“我要經過5~10分鐘的醞釀才能達到傻瓜狀態,馬化騰需要1分鐘,功力最深的是喬布斯,傳說他能在專家和傻瓜之間隨意切換,來去自如……”

所謂“傻瓜心態”就是跳出自己的經驗和認知,放下固執己見的專家角色、放下患得患失的企業家角色,把自己代入一個完全外行的小白、或變成一個最普通的消費者,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才能抓住問題本質;然後,再切換回專家和企業家的角色,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去解決那個本質問題。

“傻瓜心態”也是一種超級穩定的心態,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也不受內在情緒的干擾。

我曾和一位金融量化交易者聊天,他說自己最大的困擾就是在行情劇烈波動時,不能像一個傻瓜一樣執行自己的操作紀律,“我真恨不得自己那時候是個沒有情感、不會思考的機器人,按照定好的做就行了!”他明白這個道理,但每次都把持不住。

大智若愚的“愚”,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也不是不辨是非的大傻瓜,而是“如如不動、了了分明”的大智慧。

令人欣慰的是,這種智慧並非與生俱來,它完全能培養和自我發展,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六章中,指出了它的路徑: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解讀>>

有智慧的人言辭不多,

滔滔不絕者多無智慧。

塞住感官的孔竅,

關閉慾念的大門,

抑挫自我的鋒銳,

消解內心的紛擾,

讓自己和陽光融為一體,

把自己混同在塵埃之中。

這,就是玄妙齊同的境界。

因此,

萬事萬物的得失,

不再分親、也不分疏,

不再分利、也不分害,

不再分貴、也不分賤。

這才是天下最珍貴的品質。

老子說的很明確,真正的智慧不是“多聽、多看、多說”,不是去調大自己的信息接受和輸出功率;而是關掉感官、屏蔽慾望——“不聽、不看、不說”,沒有“既要、想要、還要”,完全迴歸內在。

如果能切斷感官慾望的操控,人們就會少掉很多分別心,脾氣和銳角會慢慢平伏,即不去評判(Judge)別人,也不活在別人的評判之中;這樣,內心的紛爭、煩憂也會慢慢消解。

接下來就該進入“傻瓜”模式了——彷彿自己和陽光映射下的塵埃一起飛舞,如陽光般鮮亮,又如塵埃般卑微,與世界融為一體、分不清彼此,我即世界、世界即我,內心充滿了與宇宙時空、大道真理的玄妙齊同的體驗感。

這時再看萬事萬物,那還有什麼親疏、高低、貴賤、利害?一切就簡簡單單、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裡,看什麼都是一秒見本質。

作為一位領導者、決策者,難道還有比這更可貴的追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