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浙江紹興:江南水鄉風光


紹興位於長三角南翼,地處寧紹平原西部,南依會稽山,北瀕錢塘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以來長期為區域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目前仍保存著比較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成片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名城傳統風貌和格局頗具特色,是我國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也是越文化的發祥地,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國務院於1982年2月公佈紹興為全國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是對紹興名城的重大歷史價值的肯定。

紹興市域範圍面積為8279平方公里,含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及諸暨市、嵊州市、新昌縣共三區三縣(市)。全市共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個(紹興古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個(東浦古鎮、安昌古鎮、崇仁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個(冢斜村)。

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浙江紹興風光


紹興名城位於越城區,以護城河環繞的8.32平方公里為名城核心區域所在地。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如何正確處理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繼承與創新的關係,是紹興歷屆市委、市政府都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的課題,在政府主導、市民參與、企業資助、銀行貸款的多元投資機制下,保護文物古蹟、治理名城水系、整治歷史文化街區、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2006年第二屆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會議在紹興舉行,紹興名城保護獲得了一致好評,被譽為“紹興模式”,同時紹興於2008年榮獲“聯合國人居獎”。 倉橋直街作為紹興街區保護的典範,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委員會評選為2003年“文化遺產優秀獎”。2015年,書聖故里 (蕺山街)歷史文化街區被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公佈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2019年2月5日,浙江紹興,當天是大年初一,魯迅故里遊人如織


一、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物

出土文物表明,遠在新石器時代,紹興土地上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春秋時,紹興為越國都城。秦為會稽郡治。東漢為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隋唐時置州治。南宋為府治,一度為南宋臨時首都,城周圍四十里,氣勢雄偉。元、明、清為路治、府治。紹興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歷代未變。

紹興悠久的歷史,積澱了燦爛的文化,全市共擁有各級不可移動文物886處,其中國保30處、省保74處、市(縣)保297處、其他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85處。歷史文化街區9處、歷史建築數量約367處。

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三味書屋


二、薈萃的名人、燦爛的文化

紹興素有“文化之邦”的盛譽,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從夏禹到近代的兩千多年曆史,紹興人才輩出,群賢璀璨。如夏代治水英雄大禹;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和山水詩人謝靈運;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明清書畫家徐渭,散文家張岱,醫學家張景嶽;晚清革命志士秋瑾;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中國文化革命主將魯迅。

紹興文化源遠流長,燦爛奪目,豐富了我國的文化寶庫。如會稽人袁康、吳平編定的《越絕書》,是我國地方誌的鼻祖;書聖王羲之《蘭亭集序》是名聞中外的書法瑰寶;魯迅的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著作,均為祖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紹興文物古蹟遺存也具有相當的久遠度和豐富性,包括帝王陵寢、名人墓葬、宅第民居、越中園林、摩崖題刻等。以大禹陵為例,整組建築軸線清晰、恢弘壯觀,是南方地區少有的官制建築之一,幾千年來,歷代帝王致祭,從不間斷。

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浙江紹興:元宵節臨近氣氛漸濃,市民們賞燈觀月看夜景


三、科學的城址、宜人的環境

紹興名城選址別具匠心,“負臥龍山脊,面秦望(山),帶鑑湖,玉架天柱諸峰環峙左右。”城市南面,會稽山連綿起伏,重翠疊嶂;名城四周,護城河如玉帶環繞;遙望鑑湖,水波浩渺。科學合理的城址選擇,使名城處於優美的山水風光之中,為人們提供了宜人的城市大環境。紹興城址歷經千年不變,為我國城建史上所罕見。

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浙江紹興:江南水鄉風光


四、獨特的格局、別緻的風貌

如今的紹興城是以春秋時期越小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城市的總體格局至宋代已經形成,北宋宣和年間,城廓設城門九座,其中水門七座。這些城門雖具體位置曾略有變動,但方位、名稱一直延續至近代。宋代形成的城內河道系統,歷經元、明、清三代也沒有大的變化。以河流為骨架,街坊臨河,宅第傍水的城市佈局,以三山(府山、塔山、蕺山)、二塔(大善塔、應天塔)為制高點與一、二層傳統民居構成的城市空間格局,巧妙而自然地把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融為一體;城內河街相輔相成,街隨河走,河連橋路,形成了“一河一路”、“一河二路”、“有河無路”,佈置靈活,風格多變的水城獨特格局,取得了“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優美環境。

紹興城廓屢受戰火毀壞,當政者即予修復,到民國時城牆仍保存完整。古城的河道,至今尚存18條,總長32.2公里,石橋還有84座,河網密度約4公里/平方公里。邊河邊路,小河夾道,“百橋千街水縱橫”的水鄉城市風貌基本留存了下來。

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浙江紹興:古避塘風光


五、雋美的建築、淡雅的色調

現紹興留存的明、清和民國初年的建築,粉牆黛瓦、古樸典雅,風格別緻,在我國建築史上有其地位。由這些建築組成的歷史文化街區,其整體風貌反映出清末和民國初年這一歷史時期的紹興地方傳統風貌特色。紹興現有越子城、蕺山街、八字橋、西小河、新河弄、石門檻、前觀巷、魯迅路等八片歷史文化街區。面積170 萬平方米,各街區中不得拆除建築面積佔街區面積比例均達到70%以上。

蕺山街(書聖故里)歷史文化街區主要展現國學及書聖名人文化,傳統名居、民俗文化等。越子城歷史文化街區主要展現越國古都遺蹤、臺門建築藝術和依山傍水、一河一街獨特的古城格局。西小河歷史文化街區主要展示以呂府為代表的明清建築,以光相橋、謝公橋為代表的橋文化,以王陽明、劉宗周為代表的學府文化,紹興黃酒為代表的越地飲食文化。魯迅故里歷史文化街區展現魯迅和陸游文學文化和地方特色餐飲文化。八字橋片區展現枕河人家的民俗文化和古運河沿岸商業文化。

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浙江:紹興蘭亭


六、科學地規劃,有序地保護

紹興名城保護規劃始於1981年,歷經三輪修編,從古城保護的實際出發,確立了點、線、面保護與古城格局、風貌保護相結合的總體框架。2012年11月,《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國務院辦公廳批覆。紹興古城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基本實現了全覆蓋。規劃編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倉橋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規劃》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二等獎項。

為了強化規劃的指導性、權威性、嚴肅性,真正實現歷史文化名城的有序保護,在古城範圍內,城市嚴格控制建築高度和維護建築風貌。在文物保護單位的控制地帶,禁止修建形式、高度、體量、色彩與文物保護單位不相協調的其他建築物;在歷史街區和水鄉風貌帶內,控制建築高度,新建建築禁止使用大面積玻璃幕牆、不鏽鋼、琉璃瓦等材料作外裝修,逐步恢復黑、白、灰的城市主色調,保持粉牆黛瓦的建築格調,從而使整個古城的環境風貌達到和諧、整齊、美觀。

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

浙江紹興:八字橋老街風光


通過保護,紹興相繼獲得了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等榮譽稱號。紹興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雖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