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N应书岭:电竞扛起商业化体育大旗,未来电竞将超越传统体育

VSPN应书岭:电竞扛起商业化体育大旗,未来电竞将超越传统体育


出品|人民电竞

作者|芦文正

题图|受访人提供


这个疫情肆虐的春天,体育迷的娱乐生活出现了一大块“空白”。


“吃饭睡觉打‘农药’,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因为我没球看了,也没法出门踢球。”尤文图斯死忠粉“老餮”在朋友圈这样描述自己“充实”的娱乐生活。


而他,只是众多体育迷的一个典型而已。


3月12日,NBA出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戈贝尔,此后又陆续出现了包括戈贝尔在内的共计14例患者,NBA旋即宣布暂停所有比赛;


同样在3月12日,疫情较为严重的意大利开始出现职业球员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当晚,尤文图斯官方宣布:意大利中卫鲁加尼已经确认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已经被隔离。紧接着,桑普多利亚官方宣布,队内前锋加比亚迪尼确诊。加比亚迪尼成为了继鲁加尼之后,第二位确诊的意甲球员;


此后,随着疫情在欧洲蔓延,五大联赛相继停摆。但新冠病毒没有因此停下对传统体育的“轰炸”。当地时间3月24日,国际奥委会IOC宣布东京奥运会将延期举办,而日本和东京将会因此受到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甚至有人预测日本全年GDP将因此倒退1.4%。


然而在传统体育发展受阻的情况下,电竞这一可以在线上进行的竞技项目,填补了很多传统体育迷的“比赛荒”。


“3月18日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线上开打,3月19日和平精英职业联赛线上开打,从明天开始,电子竞技将接过全球商业化体育的大旗,人类进入互联网体育时代。”以上,是VSPN董事长应书岭针对近期传统体育赛事“停摆”的所思所想。


VSPN应书岭:电竞扛起商业化体育大旗,未来电竞将超越传统体育


但,电竞如何扛起全球商业化体育的大旗,这段思考背后又有哪些逻辑,还需要应书岭亲自解答。


两年前,应书岭在上海文化创意创新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称“两三年后电竞影响力将超越传统体育”,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颇为令人震惊的观点。


如今回看当时的论断,应书岭认为,“电竞影响力超越传统体育”已经成立。实例支持了他的这一观点:2019年英雄联盟总决赛的线上观看人数遥遥领先NBA的总决赛观看人数,而在2018年的数字体育全球峰会上,腾讯旗下的企鹅智库团队公布的《中国篮球产业白皮书》中,也通过数据印证了“篮球是中国第一大传统体育项目,而电竞的影响力已超越国内传统体育”的观点。


之所以能说出这句“电子竞技将接过全球商业化体育的大旗”,是因为应书岭看到了一个现状,目前传统体育项目中,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职业化体育。换言之,目前没有达标的传统商业化体育。“而电子竞技以其独特的数字化优势成为目前消费者可以看到的唯一的直播的实时的商业化体育赛事品类。这时候就有一种——新一代的选手正在登场的感觉,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可以说,电竞已经接过商业化体育的大旗登场了。”


具体到VSPN,作为业内从业经验超过十年的一家企业,VSPN也在自己的领域助力电竞对传统体育的追赶和超越。


相对于传统体育来说,应书岭认为,VSPN在电竞领域主要实现了两大突破:


“第一,清晰度。电竞场景要交代给用户的信息比较多,所以相对来说清晰度要求更高。第二,电竞虚拟机位的突破。比如我们看英超,可能就二十几个机位,但是和平精英的比赛,需要几百个虚拟机位,这都是很大的不同。VSPN的线上赛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所以,在疫情来临需要打线上赛时,我们完全没有压力。”


VSPN应书岭:电竞扛起商业化体育大旗,未来电竞将超越传统体育


至于线上和线下比赛的区别,应书岭也有自己的判断:“线上赛和线下赛其实差异并不大,主要差在30%的现场的运动员的互动和舞台效果。”他认为,如果运动员在现场比赛,观众其实很关注运动员之间的互动和表情捕捉,而VSPN在线下设备的部署,可以获得更好的抓拍效果,这也是电竞相对于传统体育的一个突破。


应书岭认为,电竞项目的线上线下结合,在疫情结束以后依旧会存在。“线上赛和线下赛一定还是会同步进行的,毕竟我们还是在制作内容,线下是更丰富的舞台效果、更好的画面转换、更专业的导播对于线下气氛的结合,这都是很重要的。现在来讲电竞的线上只是代表电竞有数字化的优势,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现在在数字化的吃饭、数字化的出行,现在我们也在享受数字化的体育。”


虽说目前应书岭认为“电竞影响力超越传统体育”已经成立,但他并不认为电竞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体育。“相比传统体育,电竞具备数字化的优势。疫情当下,这一优势更加凸显。等到这一代‘电竞人’成长起来进入社会的管理岗,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之后,电竞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一统江湖’。”


应书岭表示,再给电竞五年时间,这个行业将如日中天,进入壮年期。他说:“电竞的用户是最当红的潮流一代,三五年之后他们就是社会的主流群体,电竞中的《王者荣耀》或者《和平精英》都拥有5-6亿用户,这部分人是中国最年轻也最有消费能力的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