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姐妹被吼,一個愛頂嘴,一個選擇閉嘴,多年後兩人性格天差地別

面對父母的“吼罵”,不同性格的孩子,應對的方式則不同。有的孩子被媽媽“吼罵”後,會選擇“閉嘴”、沉默不語;而有的孩子卻截然相反,面對媽媽的“吼罵”,總是愛“頂嘴”,跟媽媽對著幹。

倆姐妹被吼,一個愛頂嘴,一個選擇閉嘴,多年後兩人性格天差地別


選擇閉嘴的孩子,一生都備受困擾

小琳和小柔雖然是同媽生的親姐妹,但性格卻截然不同。倆姐妹的父母都是性格急躁的人,從小到大,只要姐妹倆犯一點小錯或是做錯兩道題,父母輕則就會大聲吼叫,重則就會“黃荊條”伺候。

而面對父母經常性的吼叫,姐姐小琳總是默默忍受、從不頂嘴,但內心卻是非常的孤獨,很沒有安全感。有時候在父母的吼罵聲中,小琳覺得自己似乎真的就是“一無是處”,彷彿就是媽媽口中的“窩囊廢”。

倆姐妹被吼,一個愛頂嘴,一個選擇閉嘴,多年後兩人性格天差地別


如今參加工作的小琳,自從進入公司開始,都是處處小心翼翼、以他人感受為先、很在乎別人的看法。但她一味的迎合討好,換來的卻是同事們的一再孤立、甚至是“欺詐打壓”,幾次都差點弄丟工作。

總之,小琳性格中始終有膽怯、冷漠甚至略帶刻薄的成分。用她自己的話說:父母“吼罵”的言語帶給她的傷害,就像一根針一樣扎進了她的心口,在與人相處時既不自信也很沒安全感。而自己跟父母的關係也很差,對他們的最深的記憶,就是“吼罵與黃荊條”。

選擇頂嘴的孩子,往往會更優秀

與姐姐小琳截然不同的妹妹小柔,常常是:“父母吼一句,她會以10句來據理力爭”。因此也讓父母很是頭疼,在旁人看來,小柔就是一個從來不會壓抑自己想法、去服從別人的孩子。

倆姐妹被吼,一個愛頂嘴,一個選擇閉嘴,多年後兩人性格天差地別


從小到大,小柔面對父母的“吼罵”,從不沉默,而是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一開始,母女倆的關係非常差,一遇到點事就會爭吵。但時間長了,父母也知道女兒的脾氣,反而不在吼罵,而是能夠坐下來仔細談。

如今也參加工作的小柔,與公司同事、領導都相處的非常融洽。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強、勇敢獨立,還被晉升為項目主管。

為什麼選擇頂嘴的孩子會更優秀呢?

愛之深,責之切,據調查:全國接近90%的父母都曾吼過孩子。但父母的大多吼叫,不僅對孩子沒有任何教育意義,反而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倆姐妹被吼,一個愛頂嘴,一個選擇閉嘴,多年後兩人性格天差地別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

父母朝孩子大吼大叫的後果,跟打罵、侮辱孩子一樣,都會提高應激激素水平,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大多被吼後選擇閉嘴的孩子,表面上不會反抗,選擇沉默,但心理上卻非常的牴觸,容易產生逆反的情緒。

德國心理學專家曾說過:被吼後,能夠同長輩進行真正爭辯的孩子,往往在成長中更具潛質

對比小琳與小柔倆姐妹,被吼後的小琳“乖巧聽話,從不頂嘴”,長大後卻在“自我”這件事上很迷茫;而從小“頂嘴,據理力爭”的小柔,卻更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倆姐妹被吼,一個愛頂嘴,一個選擇閉嘴,多年後兩人性格天差地別


也有相關研究表明:反抗性較強的孩子,長大後80%的人獨立判斷能力較強;而反抗較弱的孩子,長大後只有24%的人能夠自我行事

因此,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長大後能夠獨立行事,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經常吼罵孩子,因為“吼罵”,真的可能改變一個孩子。

經常吼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呢?

很多父母以“愛之深,責之切”為由,認為“我吼罵孩子,都是為他好”。殊不知,吼罵從來都不是愛孩子的表現,可以說是父母教育上懶惰的表現。反觀那些常常吼罵孩子的父母,不僅沒有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反而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

①吼罵孩子,讓孩子不自信

就像文中的小琳一樣,面對父母的吼罵,久而久之,就覺得父母吼罵得對,自己就是“一無是處”,從內心開始否定自己,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

弗洛伊德曾說:“所有成年人的傷,都是在童年時期留下的”。童年缺乏安全感、沒自信的小琳,即便長大成人,心理的創傷依舊沒法“治癒”,反而一生備受困擾。

倆姐妹被吼,一個愛頂嘴,一個選擇閉嘴,多年後兩人性格天差地別


②吼罵孩子,損傷親子關係

很多人小時候備受父母的吼罵困擾,當自己有孩子以後,也常常會用同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代代相傳的吼罵教育,很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尤其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父母的吼罵,只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據專家學者研究表明:孩子童年被吼罵次數越多,長大後的主觀幸福感,普遍比同齡人低

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頂嘴”行為呢?

01、識別頂撞行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明確識別出頂撞行為導致的感受,可以讓我們對頂撞行為掌握正確的認知。不過,有時候,孩子們所說的話可能會令人不快或傷心,但也不能被歸類為頂撞。

比如孩子真誠的與你交流內容或某個觀點,他們並沒有採用抱怨、挖苦的尖厲語調,而是用成熟事實的語氣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就應該認真傾聽,然後加以審度、配合討論,而不要把這當成頂撞的語言而置之不理。

倆姐妹被吼,一個愛頂嘴,一個選擇閉嘴,多年後兩人性格天差地別


02、選擇應對方法

倘若父母想終止與孩子間的“頂嘴”行為,就必須想一種符合邏輯的合理方法。

還記得有次跟父母爭吵後,去了朋友家過夜。晚上跟朋友想看電影,而朋友家的電腦正好壞了。於是我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開車把電腦給送到朋友家。

母女倆爭論了一番後,媽媽想終止爭論,於是答應馬上就送來。並要求我立即穿好衣服,準備跟他們回家。我當時不想跟他們回家,於是對媽媽兇狠的說道:“我才不要跟你回家”。

半小時後,父母帶著電腦來到朋友家,父母跟朋友的父母說明了要帶我回家,也解釋了其中的原委,父母們都聊的輕鬆又愉快,而對一旁因為要被帶回家而緊張不已的我不做理睬。

被強制帶回家後,媽媽說明了要帶我回家的理由:“我頂撞他們的言語及方式很沒禮貌,並且表示,不希望看到第二次”。果真,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頂撞行為。

03、採取行動

面對孩子的“頂嘴”行為,父母應當機立斷地第一時間針對頂撞行為選定應對措施。不應該再讓孩子繼續頂撞,要讓孩子明白,頂撞是不可接受的行為,應該到此為止。

04、從對抗中抽身

父母應及時從“頂撞”行為中抽離出來,讓孩子明白,對於這種抗議行為,父母根本不感冒。

這樣,孩子也會明白,這樣做並不會讓他拿到什麼好結果或是吸引來家長的注意力,再做出什麼報復性的行為,只會讓他感到更加的失落,得不到他所渴望的歸屬感。

生孩子容易,養孩子不易,為人父母,是一輩子的修行。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正視孩子的不足,也要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願每個父母和孩子,都能在彼此的溫暖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被吼後,會頂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