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財商”是一種綜合能力,不是一個嚴格的學術概念,它不僅需要熟練的進行數學計算,還需要有長遠的規劃能力——對孩子如此,對大人也如此。

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首要要學習的並非所謂的“認識錢”、“學數錢”或“勞動賺錢”等等能力,而是要讓兒童學會耐心地等待,換句話講,就是“在行為上忍得住”


關於財商培養

中國家長容易出現一些典型誤區:例如覺得孩子年齡還小,他們不懂如何正確、合理地管理錢財,不敢給孩子零花錢,過年過節的壓歲錢也是直接沒收(我媽就是這麼對我的),擔心孩子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或者覺得只要孩子的數學學好了,那麼他自然而然的就懂得如何理財了。

但是,我們所說的理財,不是僅僅侷限在會花錢這個層面,還包括如何省錢、存錢、錢生錢等等。理財是一種從日常收支平衡到長期退休計劃乃至整個人生規劃的重要技能,錢是伴隨它的核心元素,心理也是伴隨它的核心元素。

兒童是否具備數學能力,並不能作為我們培養兒童財商的指標,因為對於低年齡段的兒童來說,他們是不具備基本的加減計算能力的。那我們就能撒手不管了嗎?要知道,其實財商培養的核心並不侷限在計算能力這一點上。

因此,在兒童2歲左右,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去培養兒童的理財意識。那麼,我們最開始應該做些什麼呢?那就是扛挫折能力的培養


什麼是挫折能力?

在這裡指的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忍耐力的培養或者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通俗的來講,就是學會“忍”。我們要教會孩子“等待”,教他們在碰到“我沒法立刻得到我想要的東西”這種情況時,該如何正確地去應對。

一般情況下,兒童在3歲左右就能理解什麼叫“等待”,並且有些兒童已經能很好地做到“忍住”這個行為。因此,

我會建議家長在孩子2歲左右,已經具備比較好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時候,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例如逛完超市,孩子提出想要吃剛才在超市買的糖果時,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說,寶寶想吃糖呀,那你可以等一下嗎?等回到家媽媽再給你拿好嗎?媽媽現在拎著很多東西,空不出手。當孩子這種情況下仍然強烈要求立刻吃到糖果時,我們可以進一步地和他說,如果你現在吃,只能吃一顆糖;但是,如果你願意回家再吃,那麼媽媽就獎勵你吃兩顆糖,你願意等嗎?


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當然,讓孩子學會“等待”只是我們的初級目標,我們還需要讓孩子意識到,不要一味地追求即時的滿足,有時候“等待”可以獲得更大的回報。這種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有益於兒童以後理財能力的提升,有效地減少衝動消費的發生,也對兒童的終身成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家長需要知道的是,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經常會有家長問我,有的專家說,孩子有需求了,要立刻響應他們,讓他們有安全感,建立安全依戀;但是別的專家又說,孩子有需求了,讓他們等一等,要培養延遲滿足能力。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情況下需要及時滿足?什麼情況下需要等一等呢?


這裡有一個基本原則

那就是:當孩子有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時,需要及時滿足,其他都可以嘗試讓他們等一等。什麼算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呢?例如,當孩子肚子餓了,當孩子困了,這是人類基本的生理需求,如果這時候我們還一味要求孩子等一等,那真的很殘忍;當孩子摔倒了哭了,急需我們去安慰,這是情感需求,如果我們還說:寶貝,你現在地上趴一會,忍一忍。這就不是殘忍這麼簡單了。


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我們要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實現,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低年齡段兒童的自控能力不如成人,有時候我們成人都很難做到忍耐和等待。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成人總說要減肥,要節食,但是真正堅持下來的有多少呢?所以我們對孩子的要求,要循序漸進,要學會接納孩子的反覆。第一次做到了,很棒,第二次沒忍住,沒關係,我們再繼續努力。

歸根到底,理財理財,錢是被動的客體,人才是行動的主體,這主體的能力沒培養出來,錢再多也沒用,富不過三代的事兒。而放到財商這個相對比較新的概念上的時候,我堅定的認為,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繃得住”,花錢繃得住,省錢繃得住,攢錢繃得住,財商才有可能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