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高的涵养——是修成菩萨相,得吉祥与福德!

一直认为,赞叹一个女性美丽的极致用语,不是闭月羞花,不是一笑倾城,更不是被现代人用滥了的“美女”称谓,而是“菩萨”二字。

每当我们提及“菩萨相”的时候,一个温婉可亲、端庄玉润的形象就会浮现在脑海。


“菩萨”一词不仅寓意了女性姣好的容颜仪态,更涵盖了女性最优秀的品质——慈悲纯良。“菩萨”一词甚至泯除了审美性别的差异和对立,从没有一尊女菩萨的形象会招致“男人爱、女人妒”的局面,更没有人会将男权社会下“红颜薄命”、“红颜祸水”等贬低歧视女性的词汇与女菩萨挂钩。


可见,“貌如菩萨”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最高境界!

女人最高的涵养——是修成菩萨相,得吉祥与福德!

甚至代表般若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造像,也逐渐显现出女性化倾向。这无不折射出中国人对女性的潜意识崇拜和审美理想——慈爱端庄、温文典雅,胸怀宽厚,博爱无私。


若以美好的色相、悦耳的音声来寻觅真如佛性,那是一种邪知邪见,并不能领悟如来真相。因为《金刚经》首先是破相的,破除世人对“相”的执着,指出一切相都是随缘而有,因缘假合,不断处于变化中,没有实性,如梦幻泡影。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纵是再怎么如花似玉、天生丽质,也经不起岁月的推敲打磨,韶华终将随水逝去,挽断罗衣亦留不住。既然我们的容颜只是空花一现,还有必要花“一百大劫”时间去修正容颜吗?


女人最高的涵养——是修成菩萨相,得吉祥与福德!


事实上,以“四大皆空”著称的佛家历来重视梵行威仪的修持,为了整肃僧团的威仪,要求出家弟子在行、住、坐、卧四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即“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等。


这即是拜佛像可以受益的真实含义——“因我礼汝”,因为所拜的佛菩萨的形象,激发起了来拜者的恭敬心、清净心、信任心、喜悦心、向善心等,拜者因此身心获益,所以拜佛就是拜自己的心、拜自己内在的佛性。


庄严美好的形象,哪怕只是一尊泥塑土雕,竟能发挥如此大的精神作用,引得千百年来无数众生顶礼膜拜、香火不断,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女儿呢?人人都说“好女如佛”——面如满月,目若青莲。低眉生慈,回眸肃穆。步步生莲,吐气若兰。

女人最高的涵养——是修成菩萨相,得吉祥与福德!

行则上善,动则若水……生而为女人,本自具足这一切美好的潜质,只因凡尘覆盖一时无法显现出来,所以女人一生修行的首要目标,就是恢复和重塑自己的“菩萨相”。


有菩萨相的女人,所到之处都洒满阳光,所遇见之人都心生欢喜、如沐春风,所生活和工作的场地的都充满向上的能量。这样的女人,永远不必依赖于男人,永远不必计较男人的是非评判,永远不怕年华逝去失宠于男人。


菩萨的相是历劫修来的,世间每一个女人的相貌不是修来的呢?相由心生,貌由心转。世间的幻变万千,皆因内心意念而起,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何尝女儿的五官七窍就是一颗玲珑心所投射出来的“相”。而所谓面相,并非一定要貌比天仙才是好,除了先天的五官形状外,气质和神韵才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终极表现,也是真正可以保证你“笑到最后”的底牌。


以念头与面相的关系来说:念头久了就显化为表情,表情久了就凝固成面相,此面相即是所谓命运的投射,心才是面相的枢纽,看相不如看心。


如果我们观察得足够仔细就会发现,人的相貌、气韵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变化。正所谓“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女人最高的涵养——是修成菩萨相,得吉祥与福德!

说一个人好看,绝非肤浅的美丽,它是一个人剥离了外表之后的素养,是放在瀚海人群里也能一眼分辨出的气场,这是灵魂的样子。画家陈丹青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所以,要养脸,先养心。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最终决定相貌。


女人最高的涵养——是修成菩萨相,得吉祥与福德!


《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相貌是能逐步改变的,美好的仪态、和善的表情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吸引力,让见者如沐春风、相随效仿。


爱贪小便宜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


爱发脾气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就立眉瞪眼一次,长此以往,就出丑陋相。


某人爱说歪理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嘴就歪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歪嘴相。


爱生气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嘴就向前噘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噘嘴相。


常邪淫的人,每动一次此念,肾与膀胱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肾面灰、耳障相。


爱尊重人,每动一次此念,就庄严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庄严相。


爱精进,每动一次此念,就向上一次,长此以往,就出端庄相。


爱节俭,每动一次此念,就谨慎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朴素相。


爱布施,每动一次此念,就宽厚大方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宽厚相。


爱以慈悲心助人,每动一次此念,就积善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慈悲善良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