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奇經八脈及其病症

奇經八脈病證


中醫的奇經八脈及其病症


奇經八脈為十二正經以外的八條經脈,除其本經循行與體內器官相連屬外,並通過十二經脈與五臟六腑發生間接聯繫,尤其是衝、任、督、帶四脈與人體的生理、病理,都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奇經八脈具有聯繫十二經脈,調節人體陰陽氣血的作用。分言之,督脈總督一身之陽;任脈總任一身之陰;衝脈為諸脈要衝,源起氣衝;帶脈狀如腰帶,總束諸脈;陽蹺為足太陽之別脈司一身左右之陽;陰蹺為足少陰之別動脈司一身左右之陰;陽維脈起於諸陽會,陰維脈起於諸陽交,為全身綱維。撰人體臟腑經絡有病通過奇經八脈表現出來。

(一)督脈病證

督脈病證,是指督脈循行部位及與其相關的臟腑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臨床證候。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的總督,故又稱為“陽脈之海”,其別脈和厥陰脈會於巔,主身後之陽。

【臨床表現】腰骶脊背痛,項背強直,頭重眩暈。大人癲疾,小兒風癇。

【證候分析】脈起於會陰,並於脊裡,上風府、人腦、上巔、循額,故病邪阻滯督脈,經氣不利,故腰骶脊背痛,項痛強直;督脈失養,腦海不足,故見頭暈頭重;若陰陽氣錯亂,則可出現大小癲疾和小兒風癇。


中醫的奇經八脈及其病症


(二)任脈病證

任脈病證,是指任脈循行部位及與其相關臟腑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臨床證候。任脈起於中極之下,循腹而行身之前,與衝脈主身前之陰又稱“陰脈之海”。任脈又主胞胎。

【臨床表現】臍下、少腹陰中疼痛,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症瘕。

【證候分析】任脈主陰,易感寒邪,寒凝於脈,血行不暢,則臍下,少腹陰中疼痛;任脈固主血前之陰,陰凝寒滯,氣血瘀阻,則見男子疝氣,女子帶下症瘕積聚。


中醫的奇經八脈及其病症


(三)衝脈病證

衝脈病證,是指衝脈循行部位及其相關臟腑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臨床證候。衝脈起於氣街,與少陰之脈挾臍上行,有總領諸經氣血的功能,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又稱為“血海”、“經脈之海”,與任脈同主身前之陰。

【臨床表現】氣逆裡急,或氣從少腹上衝胸咽、嘔吐、咳嗽;男子陽萎,女子經閉不孕或胎漏。

【證候分析】衝為經脈之海,由於衝脈之氣失調,與足陽明之氣相併而上逆,氣不得降,故出現氣從少腹上衝胸、咽、嘔吐、咳嗽等症;衝為血海,與任脈共同參與生殖機能,衝任失調或氣血不充,致男子陽萎,女子經閉不孕等。


中醫的奇經八脈及其病症


(四)帶脈病證

帶脈病證,是指帶脈循行部位及其相關臟腑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臨床證候。帶脈起於季脅,繞腰一週,狀如束帶,總約十二經脈及其他七條奇經。

【臨床表現】腰痠腿痛,腹部脹滿,赤白帶下,或帶下清稀,陰挺、漏胎。

【證候分析】帶脈環腰,總束諸脈,人身衝任二脈,與陽明合於宗筋,會於氣街,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則太沖所以能夠上養心肺,須賴帶脈以主持之,而人身之氣所以能上下流行,亦賴帶脈為關鎖。帶脈經氣不利,故出現腰痠腿痛;中氣不運,水溼困阻於帶脈,則腹部脹滿,帶下清稀量多;帶脈氣虛,不能維繫胞胎,則見陰挺、漏胎。


中醫的奇經八脈及其病症


(五)陽蹺、陰蹺脈病證

陽蹺、陰蹺脈病證,是指陽蹺、陰蹺脈循行部位及其相關臟腑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臨床證候。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均起於眼中。蹺脈左右成對,均達於目內眥,有濡養眼目,司開合的作用。

【臨床表現】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急則狂走,目不昧;陽蹺急則陰厥。

【證候分析】陽蹺、陰蹺二脈均起於足跟,陽蹺循行於下肢外側,陰蹺循行於下肢內側,二者協調關節,有保持肢體動作矯捷的作用。如某側發生病變,則經脈拘急,另一側則相對弛緩。兩脈均達於目內眥,故陽蹺患病,陽氣偏亢則目內眥赤痛,或失眠而狂走;陰蹺患病;陰寒偏盛,寒盛則下肢厥冷。


中醫的奇經八脈及其病症


(六)陽維、陰維病證

陽維、陰維病證,是指陽維、陰維二脈循行部位及其相關臟腑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臨床證候。陽維起於諸陽之會,陰維起於諸陰之交,分別維繫三陽經和三陰經。

【臨床表現】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若陰陽不能自相維繫,則見精神恍惚,不能自主,倦怠乏力。

【證候分析】人身陽脈統於督,陰脈統於任,而諸陽清陰之散現而會者,又必有經脈以維繫而主持之,二維脈有維繫陰陽之功能。陽維脈起於諸陽會,以維繫諸陽經,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故陽維脈受邪,可見發熱、惡寒;陰維脈起於諸陰交,以維繫諸陰經,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故陰維脈受邪,則見心痛。若二脈不能相互維繫,陰陽失調,陽氣耗傷則倦息無力,陽精虧虛則精神恍惚,不由自主。


中醫的奇經八脈及其病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