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茶之戀讓老鄉收入“跳龍門”

“四會柑”微果如果不製成茶,一文不值;小果、中果若不與雲南普洱茶“相戀”,價格每公斤僅在3元至6元之間。

可一旦化身為茶,微果製成的“胎柑茶”便升至每公斤200元的初始價。掏出果肉,用千里之外的雲南普洱茶替代,製成“小青柑茶”“柑普茶”,價格更是上揚至每公斤240元以上。到“四會柑”果實長至大果,果皮仍可製成陳皮,用每公斤100元的市價來結束它的“貢獻之旅”。

桔茶之恋让老乡收入“跳龙门”

為群眾代言的鎮幹部

這個身份之變,自2016年以來就在浦北縣龍門鎮龍門社區頻頻上演,使“四會柑”從第一次疏果開始,便不讓一枚果實落到地上,全部化成勞作的收穫。

“‘四會柑’護理比較粗放,稍加水肥和防蟲第二年就可以收穫。”居民陳勝能在一座名叫“新車塘”的山上,指著已掛果、葉片綠油油的80多畝果樹,滿含希望。

龍門鎮黨委書記陸建紹說,原先龍門社區普遍種植的扁柑果樹老化,產量及果質退化,已習慣從果樹身上掙錢的龍門社區“兩委”幹部們費盡思量,最終從廣東茶葉市場取回了“真經”。

“社區幹部們不怕損失,敢帶頭,我們才敢試。”在居民的期待目光裡,居委會主任馬自欽砍掉不得價的自家香蕉,種下了5畝“四會柑”。

“我種3畝!”居委會文書陳德金報了名。

“我也種4畝!”居委會婦聯主席吳永娟說調整產業,婦女思維不能落後。

桔茶之恋让老乡收入“跳龙门”

有了車頭帶,火車跑得快。如今龍門社區“四會柑”產值已破億元,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今年又擴種500多畝。

為讓鄉親們的收入更穩定,穩妥收穫產業調整“第一桶金”,龍門鎮黨委、政府還大力引進、扶持茶葉加工企業。在工作中,得益於該鎮“一企一策”的“保姆式服務”,催生了大量“柑普茶”市場資本進入。

“一年銷70噸貨往廣東,產值700多萬元。”位於龍門鎮的浦北縣金浦龍茶業公司總經理符敬森告訴記者,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4年來已成功為龍門鎮打造了20戶賣果“萬元戶”和11戶“10萬元戶”。

“去年旺季時,每天賣果1000多元收入的居民枚不勝舉。”看到群眾致富“轉向”成功,龍門鎮聯繫企業“專員”、龍門社區包片的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良基說道。

如今,張良基正幫助陳勝能創辦“柑普茶”生產合作社,商標的申請註冊也在醞釀之中。陳勝能說,他去廣州市芳村茶葉市場考察,發現有了自己的品牌,加上良好的品質,“柑普茶”竟然有1600元一公斤的好價格,陳皮也超過了每公斤120元的市場批發價。

桔茶相約,讓鄉親們產業“轉向”成功;幹群同心,相信會有更可期待的明天。(融媒體記者 周順彬)

來 源:欽州此刻

責 編:徐志強

審 核:蔡銀菊 韋幹鵬

聲 明

1.欽州發佈微信公眾號、欽州此刻新聞客戶端是欽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指定的疫情信息官方發佈平臺,轉載欽州疫情信息必須註明來源。

3.不標註來源、去除logo等侵權行為,欽州新聞傳媒中心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桔茶之恋让老乡收入“跳龙门”

欽州此刻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欽州此刻新聞客戶端於2017年12月正式上線,是欽州推進媒體融合改革實施移動媒體優先發展戰略的產品。它由欽州新聞傳媒中心整合原欽州日報社、原欽州市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資源重點打造的新聞資訊移動媒體旗艦品牌,是目前欽州時政新聞權威發佈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