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各地案例】“空中課堂”構建學生居家學習新常態的寧夏應用

疫情當前,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紛紛組織師生開展線上教學工作,充分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和數字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滿足延期開學期間學生的居家學習需求。中央電教館近日關注分享了特殊時期,寧夏“空中課堂”的實踐和優秀應用。

“停課不停學” | 寧夏案例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陷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春季開學必須延期,也給教學帶來了複雜艱鉅的任務。寧夏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教電〔2020〕37號)《教育部辦公廳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司函〔2020〕5號)等相關決策部署,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示範區優勢,依託電視、移動終端、網絡等多種載體和現代技術手段搭建空中課堂,通過早謀劃設專班、定流程建機制、明特徵調策略、雙師教學、雙線管育等措施確保了全區學生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課程穩定播出,社會反響良好,被《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主流媒體報道。課程在《學習強國》同步上線,開創了寧夏“互聯網+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早謀劃,設專班

——確保教學整體編制“佈局好”

寧夏利用“互聯網+教育”示範區建設優勢,打了一場有準備的在線教育防疫戰,空中課堂成為全區教育系統疫情防控主戰場之一。


教育廳快速組建一個“協作型”工作專班。成立分管廳領導主抓,基礎教育處、教學研究室、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教育電視臺、寧夏電視臺少兒頻道、市縣教育部門協同配合,一線名優教師參與的“空中課堂”工作專班。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也都精心組織了在線教育工作團隊。努力形成“四協同”運行機制:人人協同、部門與部門協同、人與機器協同、單位與單位協同。


建立“兩階段四條線”在線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學前,播出內容為假期生活(2月5日—16日);第二階段為原定開學時間後,播出內容為名師課堂(2月17日後),目前已經安排四期課程,計劃錄製1285節優質課。在線教學體系共有四條教學戰線,戰線一:教育廳組織的名師空中課堂,主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教材版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主;戰線二:高校、高職、高中“一校一方案”的校本在線課程;戰線三:市縣區結合自身教材版本、地方特色組織的在線互動課程;戰線四:寧夏教育雲平臺海量優質資源,可隨時供學生點讀。


定流程,建機制

——確保空中課堂“錄製好”

教育廳整體設計“流水線式”工作流程,將空中課堂安排為“十一環節”——課程計劃編排、在線教學名師遴選、教師獨立教學準備、集體磨課試講、課程錄製、編輯加工與學科複驗、教學質量審核、意識形態審核、課程播出、學生居家在線學習、數據統計與教學反饋等。環環緊密相扣,形成鏈條作業。抽調專家型人員設立若干工作組,以明確的崗位職責分工、嚴謹的工作流程確保進度質量。


課程編制環節

寧夏名師空中課堂做到了“五統一”: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材版本、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名師集中授課、統一組織學生學習。按照國家課程方案,設計教學體系編制學科,課程覆蓋義教階段所有學科,完全做到了開齊,基本做到了開足,努力追求開好。教學主體內容為學科教學,還有開學第一課、防疫知識、生命教育、心理健康、幼兒活動、體育大課間、探究實驗、藝術欣賞等,兼顧了畢業年級的複習教學。教育廳編制統一的課程表,分年級、分播出頻道及時下發給師生。


授課教師遴選環節

參照《空中課堂遴選授課教師和指導專家基本要求》,按照“六大標準”優中選優,選拔勇於擔當敢於逆行、教學觀念先進、善於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權威性示範性的,適合演播環境下面向大眾傳播、教學形象良好、心理素質穩定的名師承擔教學任務。優先考慮特級教師、塞上名師、國家級優質課獲獎教師、“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部級優課獲獎教師。保證了教學一流、技術一流、敬業精神一流。


教學準備環節

強調“三個要”。

備課要科學。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深刻理解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體現學科教學規律。採取線上備課、研課,減少講課教師和指導教師見面工作次數。


特點要鮮明。體現空中課堂特點,強調“空中課堂”師生虛擬互動,增強真實情境教學;教學容量適中,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空間;重視作業佈置環節,作業設計形式活潑、豐富多樣、注重實踐、便於完成;不佈置讓家長幫助完成的作業。


環境要適切。明確錄製要求,備課前所有參與人員知曉備課、研課及錄課等環節的基本要求,按照“演播教學環境”進行教學準備。


課件預審環節

參照《寧夏空中課堂教學課件審核標準和審核辦法》,做到“三個嚴格”。

嚴格執行課件六維基本標準——一是頁面設置。幻燈片“頁面設置”大小為16:9,留出上下左右邊距;

二是基本格式。課件所用視頻用MP4格式,音頻用MP3格式,圖片用JPG格式;三是素材選擇。內容正確,聲圖清晰。音頻、視頻剪輯合理,內容支撐教學,符合學生認知,不得偏離教學主題,不得呈現錯誤知識;四是文字標點。合理設計字體字號。字號適合,書寫清楚,有利於保護學生視力。儘量使用思維導圖,減少在屏字數。字體顏色和諧,結構力求美觀。小學階段使用楷體,不用變體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認真校對,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五是行距段落。課件行間距和段落格式規範。換行注意首句空格。不隨意空格。六是知識產權。課件圖片及視頻等均不帶LOGO字樣,不存在廣告等元素,規避知識產權爭議。


嚴格課件審核和反饋流程“七環節”——授課教師認真製作並校對自己課件;學科組安排兩人以上交叉審核;經學科組長(教研員)審定後發送至空中課堂審核QQ群,由課件審核專家組審核;意識形態學科課件提前交意識形態審核組審核;審核組將問題課件及時告知學科組長(教研員)和授課教師本人;在學科組長(教研員)指導下,授課教師認真修改。有不同見解可以討論,但絕不允許不落實反饋意見;給予審核專家組確定性答覆,確認已經修改。


嚴格落實審核工作“四大要求”——一是初審實行授課教師負責制,複審實行教研員負責制,終審實行專家組負責制。二是審核務必做到認真、細緻、嚴謹,有錯必糾,力求正確、規範、實用。三是將問題解決在錄製之前。四是課件未經專家組審核,課程不得錄製。


磨課試講環節

組織指導專家、授課教師,按照小組集體磨課,反覆試講,反覆研磨,反覆練習,提高教學熟練程度。試講不達標者不得錄課。意識形態、現場指導、精神風貌等工作組前置性參與,從試講環節就嚴把質量關口。


精神風貌審核環節

嚴格執行《寧夏空中課堂授課教師精神風貌標準》。從著裝、化妝、配飾、儀態、語言五個基本層面做出要求。授課教師儀容儀表端莊大方,教學語言得體優雅,語速適中,語調自然,形象符合大眾傳播要求。精神振作,著裝雅緻,髮型得體,化妝適度,立姿從容。黨員教師佩戴黨徽。


課程正式錄製環節

要求授課教師熟練掌握授課內容,講授自然流暢;現場監督指導人員認真指導、嚴格監製,發現錯誤隨時叫停、及時糾正,不把質量問題留到編審環節;錄製編輯人員做到夜以繼日,確保進度。


質量綜合審核、意識形態審核等環節

按照《“空中課堂”教學質量審核基本標準》《意識形態審核基本標準》,在編輯環節開展質量綜合審核工作,針對課堂教學的政治方向、育人導向、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素材來源、教學難度、視頻時長、教師精神風貌、學習效果等要素進行嚴格審核,嚴把政治關口和學術質量。實行審課人員責任制,必須在審課結論上簽字。


課程播出、居家學習等環節

課程按照課程表有序播出。學生利用電視、電腦、手機等終端學習。學校組織學生居家在線學習,及時答疑互動。


明特徵,調策略

——確保名師隔空授課“教得好”

空中課堂與常態課堂相比,有哪些異同?寧夏以此立意確定教學組織策略和方法選擇。

經過學術分析,空中課堂其教學環境、授課教師、教學關係、知識呈現形式、評價方式、輔導活動、家校協同等領域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初步認為有“七大差異”:一是教學環境變臉,師生自如度不夠。教學環境由自然環境變為演播環境,老師對著攝像頭上課略顯緊張;學生居家對著終端上課,客廳變成了教室,並不適應無教師、無黑板、無同學的教學環境。二是受眾廣泛但互動度不夠。打破時空限制,一人上課萬人受益。但任課教師處於遠程狀態,無法完成與學生的即時互動。學生居家學習,難以隨時與同學交流互動。任課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點撥,無法因材施教,無法一對一、面對面評價激勵。

三是授課教師教學水平雖高但適切度不夠。學生適應新教師需要時間,教師熟悉新學生也需要時間。師生關係需要融洽,教學關係需要穩定。但空中課堂錄播任務無法做到一門課一直由同一個老師擔任,必然造成學生隔幾天就要面對新老師、新面孔。受疫情限制,無法面向城鄉學校調用優秀教師,授課教師以城市學校為主,對農村學生適切性不夠。四是教學內容精當但學生消化度不夠。空中課堂突出重要知識和關鍵能力,教學內容高度濃縮。每節課時長較短,電視播出中時間不能留白,造成一些學生無法跟隨教師節奏隨堂完成練習,有時無法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完成筆記,無法消化教學難點。五是信息技術前衛、教學觀念前沿但教學環節完整度不夠。完整的課堂教學包括課前、課中、課後三大環節。空中課堂無法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前置、課後鞏固消化提高等學習任務。六是教學方式新穎,但許多無法依託傳統手段展開。學生不在現場,具有“模擬課堂”性質。教師類似網絡主播,講授與演示成為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理念在隔空遠程狀態下難以實現,體驗教學、情境教學等方式很難展開。
七是傳播迅捷但偶爾信號清晰度不夠。網絡有時卡頓,知識產生鏤空。


針對以上問題,寧夏保留“課堂”本質,凸顯“空中”特點,在授課教師遴選、教學時長、教學設計格式、主要教學方法、學習要求、科任教師輔導、師生互動方式、教學評價等都做了適應性調整。比如教學時長,將中小學課時調整為常態課每節20分鐘,心理健康輔導每節10分鐘,高三、初三複習課每節30分鐘,幼兒遊戲活動每節15分鐘。課數調整為小學生每天4.5節,每週22節;中學生每天6節,每週30節。


為了增強空中課堂教學對學生居家在線學習的適切性,寧夏形成系列空中課堂標準,積極探索建立技術規範。先後形成《空中課堂授課教師和指導專家遴選標準》《空中課堂授課教師精神風貌審核指導標準》《空中課堂教學質量標準》《空中課堂教學意識形態審核標準》《空中課堂教學課件、素材審核標準》《空中課堂錄製流程》《空中課堂教師參與錄製注意事項》。這七項帶有技術質量標準性質的文件,確保了寧夏空中課堂教學作品的高質量。


雙師教學,雙線管育

——確保城鄉學生在線“學得好”

搭建“四條通道”——為了確保城鄉學生都享有均等的學習機會,課程從寧夏教育雲平臺、寧夏電視臺少兒頻道、寧夏教育電視臺、學習強國四個途徑按照課表依序播出。課程具備集中回放功能,供學生反覆學習。


採取“雙師教學”——屏上有遠程名師,線上有任課老師。遠程教師負責講授,本班任課教師和學生一起聽課,隨後在線輔導、答疑、督促及檢查批閱學生作業。


實施“雙線管育”——省級主要抓在線課程,縣市主要抓教學組織。市縣教育部門高度關注每個學生特別是醫護人員等抗疫一線人員子女、留守兒童、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確診患者(疑似人員)子女等特殊群體的學習。教育廳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為200位特困學生捐助了移動學習設備。


強化“五個做到”——教研系統和學校緊抓教學落實。一是任課教師必須做到與學生一同學習,並在線輔導、在線答疑、在線檢查作業,切實履行學生管育責任。二是班主任必須做到督促學生按照進度上課。課程進度按照教材目錄安排,教學次序和課本一致。班主任要求同學們恪守課表學習,當天內容當天學會。通過在線班會,教育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空中課堂當作正課嚴肅對待。三是學生必須做到用好電子教材和電子教輔。用好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版本電子教材,方便自學鞏固。四是學生必須做到自律。居家學習,無教師輔導甚至無人監督,學生一定要注重自律意識的培養。五是學生必須做到有疑問通過在線方式及時與老師交流。學生如果沒有聽懂,或者筆記沒有記全,可以向同學線上請教,也可以回放課程自我消化,還可以通過網絡或者電話與任課老師聯繫解決。


堅持“兩個隨時”——教研部門高度關注基層教學運行狀況,隨時指導,隨時糾偏,隨時調整教學策略;信息部門、電視播出部門隨時統計數據,做好分析反饋。


空中課堂的成效

寧夏集中最好老師,形成在線精品課程,“互聯網+教育”在防疫特殊時期發揮了巨大作用。空中課堂自2月17日起開展線上教學,截至3月7日,寧夏教育雲平臺訪問量為8616萬人次,寧夏電視臺訪問次數突破8400萬人次,學習強國暫時無法取得訪問數據。


引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王素研究員《全國中小學在線學習調查報告(寧夏家長問卷)》數據:在被問及“對孩子目前在線學習的效果是否滿意”時,61.30%的受訪家長表示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認為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家長分別佔9.35%和1.61%。27.74%的家長表示實際效果一般。

【“停課不停學”各地案例】“空中課堂”構建學生居家學習新常態的寧夏應用

圖1.在線教育的實際開展效果(N=274317)

引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王素研究員《全國中小學在線學習調查報告(寧夏教師問卷)》數據:就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育的實際開展效果而言,65.48%的受訪教師認為非常好或比較好;認為比較差或非常差的教師分別佔4.15%和0.86%;29.52%的教師認為效果一般。

【“停課不停學”各地案例】“空中課堂”構建學生居家學習新常態的寧夏應用

圖2.在線教育的實際開展效果(N=20265)

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教師、家長滿意率數據並不遜色於常態課堂,空中課堂得到受眾高度認可。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影響,有效緩解了廣大學生及其家長的焦慮情緒。


來源 | 中央電化教育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