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展開蝗災監測 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技術助力

  沙漠蝗災年年有,今年災害特別大。前段時間,就在我國全民緊張抗疫期間,非洲爆發了大規模的蝗災,尤其在巴基斯坦東部地區,持續遭到蝗災襲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稱,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在一天內的進食量與3.5萬人一樣多。這場席捲非洲之角的沙漠蝗災導致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吉布提、索馬里等多個國家農作物大面積減產,嚴重者甚至有可能農業絕收。目前,蝗災已逐漸蔓延至西亞和南亞各國,造成地表植被和農作物受損,嚴重危害了全球的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


  蝗災不是保持不動的,有專家表示,根據遷飛路線預測,今年起始於於非洲的蝗群依然會在5、6月份飛至巴基斯坦和印度一帶,在與當地孵化的蝗蟲合流後,進一步擴散至印度全境、孟加拉國和緬甸,而那時恰逢中國的季風季節,蝗蟲也可能隨季風進入雲南地區。其實,無論蝗災會不會入遷我國境內,都必須從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出發,統籌做好蝗蟲防治工作。

雲南展開蝗災監測 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技術助力


  3月26日,科技日報訊,有記者從雲南省林草局獲悉,雲南省日前已制定完成沙漠蝗林草災害監測方案並已試行。按照“御蝗於境外、備戰於境內”的沙漠蝗防控要求,該監測方案指導各地及早監測沙漠蝗遷入地區、遷入數量和擴散動向,為科學防控提供依據。

  據悉,監測方案中表示蝗蟲災害監測範圍覆蓋至雲南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其中要求各地要在3月底前完成布點,4月到8月期間開展蝗災監測。遷入前期,以地面巡查為主,一旦發現有成蟲遷入雲南境內,立即開展拉網式普查,進行長期監測。在此次監測中,雲南省將採取四種不同的監測技術,包括地面人工監測、地面定點監測、無人機低空監測、衛星遙感技術監測。

  無人機作為一種低空飛行器,可以代替人力去到特殊困難地段(如高山、峽谷等)進行監測,充分發揮了其靈活小巧、準確方便的優勢。而當蝗蟲逼近我國或侵入時,衛星監測便可發揮作用了,它通過遙感技術進行大尺度監測,可以實時傳輸相關數據給地面的工作人員,使相關部門快速做出應對反應。


  經過了解,衛星監測是利用高光譜及高分辨率衛星星座,大量採集植被豐富的光譜信息,再定量反演植被生長動態變化信息,這樣可對林草中沙漠蝗蟲的分佈情況進行有效提取,及時獲取蝗蟲所在的地理位置、災害等級、範圍面積等信息。同時,還能對可能發生病蟲害的地點進行預測,為監測蝗災的發展動向和蝗災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技術保障。

  事實上,蝗災的出現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那麼,蝗蟲就無法繁衍。但是,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單純認為治理汙染才是保護環境,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即使科技是人們抗災的法寶,遙感監測技術的發展也為農業事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要從根本上防治蝗災,各地區都應該十分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