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前幾天同一位朋友聊天,感嘆時光易老,不知不覺我們就已經到了奔四的年紀,才豁然明白生命的前半生所經歷的一切,其實都是在為將來做準備,儘管有些事情在當時看來是無用的、徒勞的、不值一提的,但在今天看來卻都是一種積累,都是在為以後的夢想鋪路。

有一段時間,我常常在想,如果自己能夠早一點追尋內心的夢想,是不是會比現在更好,也一直對自己未能及早行動而耿耿於懷。

但其實,回望曾經走過的路,才發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來得剛剛好,看似曲折的彎路其實都是唯一正確的路。

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在人生的某些階段,談夢想也許是奢侈的,夢想也只是夢想而已,還記得自己剛剛從學校畢業後,心高氣傲地懷揣著夢想初入社會的那段日子,四處打工、屢屢碰壁、頻頻跳槽,從事著一個又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每天奔波勞碌到精疲力竭,卻賺著少到只夠果腹的薪水,初出茅廬時的激情很快便被消耗得片甲不留,最終心灰意冷地接受了現實,賺一份工資、過一份生活,成為在人潮中很容易就會被淹沒的那一個。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前幾天在頭條看的一部免費電影《北京紐約》,影片中的茉莉在她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就夢想著長大後當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但是,當她到了紐約之後,卻只能依靠白天在餐廳當服務員、為客人送餐、為遊客當導遊,晚上在酒吧唱歌來維持日常生計,忙了一天之後,也只能匆匆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到租住的那條黑咕隆咚、有一群黑貓和大耗子不時出沒的巷子裡的家,夢想總是輕易地就被現實打碎。

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像我們樂團每天晚上還滿座呢!”



人生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永遠都不要過度奢望生活可以如行雲流水般按照自己的意願持續走下去,就像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都停下了前行的腳步,昨天還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各大實體餐館、酒店、商場,今天就門庭冷落、冰冷的鐵將軍把門,這其中的無奈又有多少人能說得清楚,卻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人生,在迷茫中尋求一條新的出路。

不錯,疫情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確實很大,但這又何嘗不是一次讓所有人重新洗牌、自我成長的機會。有的人選擇抱怨,日子在渾渾噩噩中也就過去了,有的人選擇學習,便一日日提升進步了,有的人選擇碌碌無為,時光便也耗空了,有的人選擇思考,境界也便提升了。

如果無法改變,就選擇接受,去適應環境、活在當下,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每一件事情。作為父母,這段日子其實還有一件極其最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去做,

那就是對孩子的特殊陪伴與引領,孩子小小年紀就經歷這一次“不確定”,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藉此提升“免疫力”,待到疫情結束,成長的就不只是父母,還有孩子。

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01、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

疫情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許多人都可能會出現無法適應的消極情緒,這是很正常的,消極情緒本身並不可怕,我們如何處理這些情緒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面對疫情的態度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學習提升自我,尋求應對挫折與危機的辦法,那麼,傳遞給孩子的就是積極樂觀的正能量,孩子就能從中學到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抱怨,那麼,傳遞給孩子的就是面對困難時消極沮喪的負能量,孩子從中也只學會了逃避。

02、提升孩子的學習力。

一個孩子將來能有多大成就,不是取決於他有多少知識,也不是取決於他的學歷有多高,而是取決於他是否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這裡所說的學習力,並不是孩子們目前每天上網課學習的課本知識,而一種願意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面對這個多變的世界、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唯一的應對辦法就是終身學習,讓自己擁有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所需的必要知識的能力。

因為疫情而宅在家的孩子,除了上網課之外,還有許多時間,這些時間恰恰是真正拉開孩子與孩子之間距離的重要因素,如果善加利用,讓孩子多讀一些課外書,另外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養成勤讀書的好習慣,那麼,

這些日積月累不斷長在孩子身上的骨頭和肉,就會成為孩子享用終身的競爭力。

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最近,京東的自營書店在頭條做促銷,許多書都是半價+優惠券,父母在為孩子創造優渥物質條件的同時,也別忘記在購書上“豪”一些、傾斜一些,只有用知識武裝的頭腦,才是別人永遠搶不走的財富,這項投資也許不是昂貴的,卻一定是回報率最高的。

03、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上網課因為師生之間的互動受到侷限,老師不能實時看到孩子的動態,無形中給了孩子自由寬鬆的究竟,有的孩子上課的時候開個小差,打個小盹,或者趁老師家長不注意離開電腦玩會兒遊戲,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前段時間,我家孩子所在的班級,在一堂語文課上發生了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老師正在讓孩子們按照段落輪流朗讀第6課的課文,這時,叫到一位男生的時候,他久久沒有回應,老師又叫了多次,該男生終於開始朗讀了,讀的卻是第3課的內容,老師差點兒氣暈。這孩子這段時間的網課效果可想而知了,估計前面的幾節課也沒認真聽。

所以說,網課很考驗了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強的孩子,不論是在教室裡,還是在電腦前,一樣可以專注聽課、吸收知識,自律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在教室裡有老師盯著還能好好聽課,在電腦前就完全放飛自我了。

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孩子的自律能力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需要父母從小的培養,而近期宅在家中,正是彎道超車的時候,父母對於不夠自律的孩子正好有時間多關注一下。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把每日的生活規劃好,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要學習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一點一點地教會孩子學會高效管理、分配時間。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套《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系列書籍就非常不錯,這套書孩子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天生就會帶孩子,其實這種無證上崗委實害人不淺,還是要多讀一些育兒書籍,當然不是照書養,而是要多學習一些先進的育兒方法和理念,更新一下上一代傳下來的育兒陳規,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長。

04、教孩子學會感恩。

我們總是被那些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就在許多人感嘆宅在家裡快要發黴的時候,有一群人正在逆風前行。他們離開家鄉、離開親人,不顧個人安危,奔赴武漢第一線與病毒抗爭,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帶著滿臉的壓痕、壓瘡不知疲倦地持續奮戰在隨時有可能被感染的疫區。

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我們這些到不了前線的普通人,應該把這些感人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關注新聞,關注這些負重前行的、最可愛的人。一個孩子如果不懂得感恩,哪怕其他方面再優秀,對於家庭、對於社會也毫無益處。

同時,要利用好宅在家的日子,讓生活教會孩子感恩,感恩父母辛苦為家操勞,感恩溫暖舒適的家,感恩餐桌上可口的飯菜,父母自身也要做好感恩的表率。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這次疫情是個“照妖鏡”,改變了許多家庭的命運,“夫妻離婚,母子關係斷絕”。其實,一家人整天生活在一起難免出現矛盾與摩擦,作為父母更是要給孩子作出表率,彼此感恩,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感恩教育。懷抱一顆感恩之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平靜,懂得享受尋常生活中的點滴幸福,而不會被物慾所牽絆。

清朝末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逃到日本,開始了漫長的流亡生活,留守在國內的妻子獨自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梁啟超深知妻子的艱辛與不易,便通過頻繁向家中寄信的方式,向妻子表示感謝。漂洋過海的一封封的家書,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了感恩的種子。在父親的的影響下,梁家的幾個子女對父母都十分孝順尊重,也全部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樑之才。

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05、和孩子談論死亡。

這段時間,每日的疫情數據都在牽動著所有人的心,被疫情感染而死亡的人數是我們逃不過的一個話題,有的父母不願意和孩子談論死亡,其實,對於死亡這個話題,也不必迴避,而是藉此教給孩子直面生死的能力。

父母要及時解答孩子對死亡的困惑,並給予恰當的回答和引導,幫助孩子形成對疾病、和死亡的正確認知。告訴孩子死亡是終點,但並非終結,失去親人是很痛苦,但親情的鏈接不會因為死亡而隔斷,只要有回憶,愛就一直都在,死去的人會活在人的記憶裡,也可以用適當的方式去紀念和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

每個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我們要有尊嚴地活著,也要帶著勇氣去迎接死亡。

把握孩子人格培養關鍵期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著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孩子是否寬容和慷慨?是否學會理解和同情?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會在家庭、學校和周圍環境中慢慢形成。好品格決定好未來,高情商更勝高智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是在於父母如何引導!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多數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父母再忙我們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3-6歲的孩子很有幫助。

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疫情期間父母陪孩子做5件事,疫情結束後讓所有人對你們刮目相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