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B•盧森堡博士創造了一種神奇的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可以更加溫和地溝通,減少矛盾與衝突,建立起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家庭、職場及朋友之間,甚至在解決國家及種族衝突中,非暴力溝通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其實,非暴力溝通方式除了能改善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更大的用處在於讓我們更愛自己。今天,就讓我們討論下如何巧用非暴力溝通,讓我們與自己和平相處。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首先,讓我們簡單瞭解下非暴力溝通的四個基本要素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下面,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簡單瞭解下非暴力溝通的應用。

女朋友說:“我覺得你不愛我了。”

這時候,作為一個男朋友,會有什麼反應呢?

“直男型”男朋友會駁回去:“我哪裡不愛你了,你又開始無理取鬧了。”

“體貼型”男朋友會反思:“我哪裡做的讓她覺得我不夠愛她?我要怎麼做才能讓她覺得我愛她呢?”

這樣的溝通方式往往會導致爭吵或者冷戰,如果這個女朋友換種溝通方式呢?

女朋友:“你現在出門都不牽我的手了,也很少抱我了,我有點難過,我想要感受到來自你的愛,所以,你能多抱抱我嗎?”

看出前後兩種方式的區別了嗎?在第一種方式裡,這個女朋友沒有舉出任何有具體事實依據的觀察結果,“我覺得你不愛我了”也是她對男朋友的一種評價。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條阿倫森第一定律:人們在解釋令人討厭的行為時,傾向於給作惡者貼上標籤,由此將這個人從“我們這些好人”中排除。

這種沒有事實依據的主觀判斷很容易引起對方的本能反抗與辯駁。而且,這個女朋友沒有表達出自己需要和請求,即使男朋友想為她做些改變,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暴力溝通”無法解決問題,還會引起爭吵、隔閡


而在第二種溝通方式裡,這個女朋友首先清楚具體地描述了客觀事實

:“你現在出門都不牽我的手了,也很少抱我了”。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不帶有任何主觀評價的客觀事實,才能讓彼此開始認真地討論,而不是一觸即發的辯解與爭吵。

第二,這個女朋友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溝通強調,我們的感受來源於我們自身,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這個女朋友難過的情緒不是男朋友的行為導致的,而是她對男朋友行為的看法導致的,她的感受來源於自己未被滿足的需要:她沒感受到來自男朋友的愛,所以她有點難受。只有當我們專注於自己未被滿足的需要,才不會陷入對他人的指責中,而是轉而採取行動去滿足我們的需求。

最後,這個女朋友直接提出了具體的請求,這樣就可以讓她的男朋友清楚地明白自己需要做什麼,而不是浪費時間在那裡胡亂猜測,或者開始沒必要的爭吵。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我們既可以清楚瞭解自己真正的需要,還能讓他人及時回應自己的請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和爭端,讓我們與他人的溝通得到高效的解決。雖然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不一定要將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都表達出來,但我們至少要讓對方知道我們的觀察和請求,讓自己瞭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等我們能熟練應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一定能從中獲益良多。

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非暴力溝通的基本模式,讓我們看看,當我們為自己的問題感到煩惱時,怎麼利用非暴力溝通方式來解決。

通過非暴力溝通,培養對自己的愛

01、以往的溝通方式讓我們陷入自我憎恨中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學會自我寬恕

我們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讓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犯錯時,下意識會去責備自己:“我真是太蠢了!”“我不應該這麼做!”“我必須要做到······”

錯誤的自我評價方式使我們深陷羞愧、內疚、自責之中,而這些都是自我憎恨的表現。當我們陷入自我憎恨時,我們就無法從失誤中獲益。即使我們通過嚴厲的自責得到了教訓,但這個過程也是痛苦的,我們會總是厭惡自己。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想要培養對自己的愛,轉變自我評價方式是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已經知道,當我們指責他人時,是因為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如果我們指責的那個人恰好是自己,那就說明,是我們自己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需要。當我們瞭解到這一點,我們不會再去糾結失誤,而是想辦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們不會再感到羞愧和內疚,而是學會自我寬恕,學會去包容兩個不同的“我”:一個對過去某種行為感到後悔的“我”,和另一個採取那種行為的“我”。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當我們犯錯時,我們確實需要改變。但我們的改變應該是出於對生命的愛,對自己的愛,而不是出於羞愧或內疚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心理。

02、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正視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我們的社會文化不鼓勵我們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個人需要往往被看作是消極的、具有破壞性的。一個人如果公開表達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於是,我們為了迎合主流去服從權威,犧牲個人需要。久而久之,我們就忘了去體會自己的真實感受,發現自己的真實需要。

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感,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然而,大多數人的感受“像軍號聲那樣單調”。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去傾聽我們的內心。只有我們挖掘出自己什麼需要沒被滿足,才能合理解釋我們的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從而接納自己。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比如一位年輕媽媽在糾結自己是該繼續工作還是做個全職媽媽。

繼續工作讓她害怕(感受),因為她想要孩子得到很好的照顧(需要);做個全職媽媽讓她焦慮(感受),因為她看重成就感(需要)。她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要,她就不會再糾結在害怕與焦慮中,而是想辦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比如找個好保姆,尋求家人的支持,找個時間比較自由的工作等。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正視我們曾經忽略的感受,讓我們學會重視個人需要,重視自身的存在價值。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可以解決內心衝突,讓內心趨於平和。

03、非暴力溝通教會我們正確表達憤怒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當我們生氣時,不用去指責別人或自己,而是去滿足自己的需要,但它不是主張忽視或壓抑憤怒。表達憤怒,也是為了表達我們內心的渴望。

憤怒也是我們的情緒,所以,它也是來自於我們未被滿足的需要。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表達憤怒也會成為一種說出自己需要和請求的途徑,這樣的憤怒才是有價值的。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通過非暴力溝通表達憤怒可以分成4個步驟:

(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

(2)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3)體會自己的需要;

(4)說出我們的憤怒——此時的憤怒已經轉化為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這樣的方式可能一開始會讓我們不適應,畢竟我們已經習慣了怒髮衝冠時直接發洩出來。可是,過往的表達憤怒的方式只會讓情況更糟,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讓我們既可以合理地表達憤怒,也能滿足內心真實的需要。

豆瓣8.4分|學會《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愛自己

結語

人類是情感動物,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情緒,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當我們被負面的情緒包圍時,一味的自責和內疚只會讓我們深陷自我憎恨中。

世事艱難,相比於照顧他人,我們更需要愛自己。我們需要學會正視自己的感受,合理表達情緒,挖掘內心真實的需要,學會自我寬恕。

讓我們學會與自己“非暴力溝通”,傾聽自己的內心,重獲生活的熱情。

作者:霏雯,讓閱讀照亮生活,讓創作延續生命,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