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以南的祕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地處祖國西南邊境的亞東縣,有“西藏小江南”之美譽。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茂密,與西藏高原氣候有著截然不同的環境。擁有高山、草原、湖泊與原始森林並存的獨特景緻。此外,亞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其輪廓就像一根楔子從喜馬拉雅山南坡鑽出,斜插在鄰國印度和不丹的交界處。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亞東縣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東與不丹接壤,西與錫金相鄰。整個亞東縣地面呈北高南低的階梯地貌。地勢是北低—中高—南低。這裡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但亞東溝切出的裂縫一路北上,將南來的印度洋暖溼氣流引入。使其亞東縣境內氣候溫和溼潤,年平均氣溫達7.7℃。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印度洋暖溼氣流把這個邊境小城吹成了江南。這裡山清水秀,氣候溫和,水源充沛,物產豐富。北高南低是地勢,造就了亞東縣高山、草原、湖泊與原始森林並存的獨特景緻。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下亞東原始森林是我國西南前哨的一座綠色寶庫,林內主要樹種有冷杉、鐵杉、喬松、樺樹、杜鵑樹、落葉樹紅豆杉、柏樹、白楊樹等。被譽為祖國西南第一哨的乃堆拉哨所就在這片蒼松環抱的原始森林中。走進原始森林深處,有著各種不知名的參天大樹,裡面綠草如茵、繁花似錦。豐富的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使這裡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棲息小熊貓,金錢豹,長尾葉猴等各種野生動物。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卓木拉日雪山山脈橫通於亞東縣境的中部,將亞東分為兩種迥然不同的地貌單元。在西藏古老神話裡,卓木拉日雪山和多慶湖被譽為神山聖湖。卓木拉日雪山主峰高達7600米,是喜馬拉雅山第七座山峰,素有神女峰之稱。遠眺時,多慶湖與山渾然一體,雪山、湖水、藍天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畫卷。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印度洋暖溼氣流使帕裡鎮南部的這片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開闊區域,成為了優良的高山溼地和草場,山坡被綠色所覆蓋。每年春夏至初秋,這裡便是牧民的天堂和各種優質馬的自然展示會。肥美的草地和農田、寧靜的小鎮和寺院,這裡就像世外桃源一般,美麗祥和。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亞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這裡距拉薩580公里,距不丹首都延布不足5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只有550公里,是真正的戰略要地。從地圖上看,整個亞東縣沿著康布麻曲河谷,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嵌入錫金和不丹之間。站在多卡拉山山脊上往南看,從這裡就可以俯瞰印度的恆河大平原!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17世紀中葉,亞東逐漸成為中印貿易的主要通道。歷史上,亞東口岸是中印兩國間最大的陸路通商口岸,也是西藏境內條件最好的國家一類口岸,交易對象包括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在我國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修通之前,從我國內地運往西藏的物資,很多都是經海路運到印度加爾各答,再轉運到錫金甘托克,最後輸送往西藏的。有資料記載:“有超過1000頭騾子和700人每天往返在這條道路上。”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自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後,中印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近年來,隨著中印關係的改善,邊境貿易在中斷40年後終於得以恢復。2006年7月6日,乃堆拉山口重新開放。2015年6月,乃堆拉山口作為印度香客進藏朝聖新線路也正式開通。乃堆拉山口成為連接中國青藏高原和南亞大陸的極佳地理位置。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2017年6月,亞東縣在洞朗啟動邊防公路建設,印度邊防人員在錫金段非法越過邊界線進入我國境內,阻撓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最後,在中國強大壓力下,印方不得不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

西藏以南的秘境——亞東,伸向印度和不丹的一個楔子

如今,這座秘境邊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裡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在2018年榮獲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和全國民族團結創建示範縣稱號,充分展示了邊陲重鎮的魅力和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