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术》:一年阅读700本书?掌握这些方法你也可以做到

前言:虽然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可真正在读书的人却少之又少,常听身边的人说:“我也想读书,可是拿起书来就想睡觉,即使在读了,也是读了后句,忘记了前句的,一本书读完却不明白到底讲了什么意思?”不会读,读不懂,记不住,读完书之后的结果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就用错了读书的方式。

《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就是专门针对读书慢,读完书记不住、买书不读书这类人群所写的一本书,本书作者是日本作家、书评家、印南敦史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多年撰写评书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快速读书的方法,书中记录了作者是怎样由读完一页书要5分钟到一天读2本书一年读700本书的历程。方法非常的简单实用。

接下来我将就阅读本书时的体验来回顾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读书慢到底是天生还是方法没有用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阅读速度慢;如何改善阅读速度慢和读完记不住的现象;重点回顾实现快速阅读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

《快速阅读术》:一年阅读700本书?掌握这些方法你也可以做到

01、 读书慢到底是天生还是方法没有用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阅读速度慢;

回想一下我们平时阅读时的情形:是不是拿起一本书来刚翻几页不是觉得好像自己哪里事情没做完,就是觉得应该给自己倒一杯水,又忽然想起手机上还有条微信没有回复,于是又拿起手机来回复信息,我有没有说对呢?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况:总是在一本书没还没有读3、5页的时候就被自己找的很多小事打断。

还有以下种情况,拿着书在读的时候,脑子里经常会跳出其它的想法来分散注意力;怕读完记不住,总想把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记在脑海里;反复的去读同一句话或同一段章节。通过上面原因的分析大家是不是发现了:读书慢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天生就读的慢,而是我们在阅读时的想法太多,对读书的理解不对,还有就是不知道正确的读书方法。《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中分析了造成我们错误的阅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信息快速增多:

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时刻都被漫天席卷的信息包围着,信息的快速更迭使很多信息时效特别的短,一条信息在这一个小时还很有用,到了下一时刻就不准确或不适用了,想在第一时间快速的了解和掌握信息,必须随时保持与信息更新速度同频的能力。

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人们无意识的养成了“粗略阅读”的习惯,从现在的网络文体布局就可以看出:图片与视频的出现越来越多,而文字只是起到了 对图片和视频的解说作用。不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二、 已经习惯了用传统习惯阅读的人从内心将“旧有的读书习惯”和“粗略阅读”做了严格意义上的区分;

什么是“旧有的读书习惯”?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上学的情形就知道了,上学的时候老师的要求,考试的需要都在告诉我们,课本里面的知识一定一字不落的都记下来,意思一定要全部搞清楚,那时候的读书是一种任务。

但进入社会后除了一些专业考试的书籍要求记下来用于考试的,其它的书籍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完全一字不落的读完,背下来。但:我们已经习惯了“旧有的读书习惯”所以无论拿到什么类型的书后,都会无意识的按着旧的读书方式去读,但参加工作后事情越来越多、需要投注精力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无形中让读书变的很严肃,降低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三、 认为书没有读全,就学不会书里的知识,这种想法无形中给自己带来了压力

在读《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之前,我也抱有这种“一定要把书从头到尾全部读完的想法”,认为没有把全本读完就会错漏了什么知识,总想读完一本书就能把里面所有的知识全部学到,一次次的经验告诉我,这样细读慢读到最后虽然把书读完了,但最后却发现自己对整本书其实并不怎么了解,甚至有时连一本书的主体全貌都没有搞清楚,这让我十分苦恼。一度产生了是不是自己智商有问题的想法,我想这也是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从而放弃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读完《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书是可以分为

“可以快读的书”和“慢读的书”两种类型:

  1. 快读的书的种类有:商务类、自我提升类等;
  2. 慢读的书的种类有:小说、散文、随笔、等。

快读类的文本构成主要以框架型构成为主:论点+论据+论点(总结)。先抛出一个观点然后结合一个案例去加以说明,佐证论点的信度,最后再针对论点做进一步的说明和总结,所以像这一类型的书籍的论点部分是可以直接跳过不去看的,因为即使不看这些案例也不会影响我们对整本书知识点理解。

通过以上的说明,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快速阅读术》这本书里所有阅读方法都是针对可快读类的书籍所展开应用的。

《快速阅读术》:一年阅读700本书?掌握这些方法你也可以做到

02、 如何改善阅读速度慢和读完记不住的现象;

当我意识到自己读书慢或容易思想开小差的时候,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阅读的时候把手机关机、把文字大声的读出来、还有锻炼自己的眼球转动的速度等很多种办法。但是我发现太难坚持了,比方我在读的时候注意力就集中在自己的声音上了,读出来都是一个个单独的字,长一点的段落读完后,居然发现不知道读的是什么,脑子里飘过的只有自己的声音。

再比如训练眼球的转动速度,给果发现精神全在数自己的眼珠转动的圈数了,虽然也是一行行扫过了,但也没明白意思,然后又返回去重新看一遍,真是完全没有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效果。其实还是源于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意识里还是想着要把全书的内容都读明白这个思想在作祟,因此,改善阅读速度慢和读完记不住的现象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转变阅读的观念。

一、把“复制书中100%的内容”,转变为“理解书中1%的知识”阅读观念

还是拿上学时的读书方式来解释这个原理,小时候老师给我们灌输的学习思想就是“书籍的内容就是忠实地再现作者的全部思想内涵。”我们只有把全书读透了才能真正的学全书的知识,这在小时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小的时候主要事情就是读书上学,而且小时候的记忆力也要比现在好很多,所以,记忆书中的全部内容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但当我们走入社会,精力被不同的事物分散时,再用这样的习惯和认知来阅读,就会束缚我们对阅读的正确认识,陷入了记忆书本内容的误区,针对这个现象,本书的作者提出了把“复制书中100%的内容”,转变为“理解书中1%的知识”阅读观念

作者说:

“没有记住大部分内容,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等于记住的内容都是对自己有益的精华,而通读一本书的意义就在于邂逅这些部分。”

依照作者的思路,“复制100%“可以这样来理解:传统的阅读虽然当时住了书中大量的内容,但这种读书方式并不能帮我们真正的理解知识,反而会因想大量的输入知识让我们没办法抓住最重点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输入的知识也会慢慢忘记,这样的读书目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理解1%”的意思则是:与其花时间记住注定会忘记的内容,不如用心去发现书中真正能表达中心内涵的一两句话,把这一两句话真正的理解透彻,真正的内化成我们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份才是阅读的意义。

“不要奢望全部消化吸收,一本书能有一两句话是有用的就很不错了。”

本书的作者认为:获取一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并不是靠仔细阅读一本书就能获取的,正确的方法是提高阅读的数量,获取每本书中的“知识片断”积少成多。想大幅度提升阅读量,首先要把“仔细阅读,复制100%”的观念转变成“理解1%,邂逅一句“精华”的阅读习惯。

02、 像听音乐那样去阅读,听与读非常相似

在《快速阅读术》这本书里,作者建议大家:

“抱着像听音乐时的轻松心情去阅读一本书。”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人会产生疑问,听音乐和读书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怎么去产生联系呢?

请你回想一下上学时上音乐课时的情形,是不是老师教一句我们学一句,不仅要搞懂曲调,还要记住歌词,在这个一教一学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和感受到整首音乐的旋律了吗,你能听出歌曲好不好听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是把歌词和旋律复制进了脑袋里,并没有真的理解和感受到这首歌,只有到最后大家一起全心全意唱整首歌时才算是真的学会了,并且也是这时才能真正的认识并记住这首歌曲。

再来回想一下我们日常听音乐听歌的时候,我们在听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记旋律,背歌词,到后来也能完整的记住旋律和歌词,还会唱。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整首歌。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作者告诉我们的是:阅读也可以当成像平时听音乐一要轻松自然的阅读,不求记住书里的文字,不纠结是否理解书的每句话的意思,任凭文字像音乐飘进耳朵时那样自然的划过我们眼前,这样反而会加深书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文字和句子的记忆,就像听音乐那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记住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听音乐目的不是记住旋律和歌词,而是音乐本身带给人的情感上的共鸣,读书也是一样的不是记住书中的内容,而是这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或改变,这才是读目的真正目的。

轻松高效的阅读,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然后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从思想上改变是第一步。如果不做到这一点,再多的工具和方法也是没有用的。

《快速阅读术》:一年阅读700本书?掌握这些方法你也可以做到

03 实现快速阅读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

一、 “流水式阅读”解决时下人们只买不读的烦恼,“避免堆积”的读书方法

流水式阅读”只是针对“尚未摆脱‘储存式阅读’思想或家中堆积了大量未读的书的人。用意是;“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不用句句读,要求理解意思。只读当下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把这部分理解清楚就可以了。

与“流水式阅读”相反的是“储存阅读”储存式阅读要求把读过的书和内容“储存”在心中,这样就会造成读忆“慢”的现象,流水式阅读就是摆脱“储存”的执着,提升大量阅读的第一步。

这点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我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家中堆积了大量的书但读过的没几本的那种人,当我第一次尝试用“流水式阅读”来读书时,真的感觉到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的状态。我可以有计划的略过大段大段的自己不需要的文字,心里也不会觉得因为没读而感到“愧疚”。

对阅读有了信心,就像是发现了新大路一样,迫不及待想通过这种方法读更多书,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方法去消化家里堆积的书本,心情也不再因为只买书不读书而焦虑了。

所以有以上两种阅读状态的人群,一定要试试“流水式阅读”真的很有用,现在我就把“流水式阅读”的具体操作步骤分享在这里:

二、“流水式阅读”具体操作的四大步骤:

(1) 确定阅读的书籍类型,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

养成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前期一定要多读“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前文已经介绍过哪些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根据上述的分类进行选择,再选定自己当前想得要获的知识,前面我们也提到过,想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仅靠一本书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这个阶段,可以先尝试多收集该领域的一些书籍信息可以通过如豆瓣、当当、亚马逊等专业的台平去了解该领域中有哪些书籍是相对比较好的,然后再进行购买或租借。

(2)“9:1原则搭配法”让你的阅读生活变的丰富多彩

在阅读快读类书籍时,我们也可以搭配一些慢读的书籍同时阅读,因为长时间读同一类型的书籍也会让人产生倦怠。因此可以采用快读与慢读的方式来改善这种状态。这就要用中书中介绍的“9:1原则搭配法”即:快读类的书籍占9成,慢读类的占1成的阅读法。

可以把快读类的书和慢读类的书相互交换着阅读。如果你一天的阅读时间是1个小时,那么可以前30分钟读快读的,后30分钟读慢读书,建议大家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3) 养成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看书

把每天的阅读固定在某一个时间段这样做可以“让阅读更好更快的融入自己的生活规律当中,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份。”美国作家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指出:习惯实际上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之后而变的【自动化的行为】。

由于我们大脑的注意力和精力有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其实都是由习惯构成的。当一个行为养成习惯之后,整个行为变得自动化。

举个生活中常出现的例子,有的男生在饭后一定要点根烟(这里不是在鼓励抽烟的行为,只是说明一下我们无意识养成的习惯)可也有的男生在这个时间不抽烟,这就说明在饭后抽烟并不是被规定一定要做的,或是每个男生 必须一定要做的,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习惯养成。

每天刻意的安排在固定的时间读书,时间一长,这种行为也会变为一种习惯。但是由于我们大脑构成天生就是喜欢轻松的事物,规避有难度的事物这一特点,在前期的执行过程中肯定会有一段时间是需要我们去坚持的。世界有好的方法有千百种,有的人可以成功,有的人却不能。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坚持”二字。

除每天固定时间之外,还要规定阅读的时长,阅读的数量,有助于我们对阅读的内容做取舍,只重点关注自己需要了解的,对自己有收获的地方,实现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术》:一年阅读700本书?掌握这些方法你也可以做到

书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不要把固定的阅读时间定在晚上,这样不利于习惯的养成,原因是:夜晚是大脑生物钟反映休息的时间,即便你的大脑是清醒的状态,读书时也容易分神,体会不到书中真正的内容。

养成阅读习惯最佳的时间应该是在早上起床的时间段。

经过一夜睡眠,大脑在这时是最精神的,利于注意力的提高。对于初学者来说,每天起床的时候规定10分钟时间用来阅读,这10分钟也是要每天固定,比方说设定成6:50开始阅读,7:00结束这样子。

10分钟在一天的时间单位里占的比例不大,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拿出10分钟,10分钟的时间也不长,相信大部份的人都容易做到10分钟的阅读。

(4)“流水式阅读”的操作规则:

利用小标题为单位进行“跳读:利用小标题判断该章节是否需要阅读,有利于我们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抉择,取舍,在短时间内选出要点进行阅读,鉴定跳读内容的三个标志:

  1. 作者的自述;
  2. 为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
  3. 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在阅读时要带着读者自己的思想,以‘自我为中心’去阅读,有选择性的阅读。”

仔细阅读书的序言和目录:序言是一本书的“向导”,目录是书籍内容的结构图,通过序言和目录可以判断本书的阅读速度,从而帮助我们做阅读计划;

根据书籍正文的构成:只读取开头的前5行和结束的后5行(如果书是以章为阅读单为,那就读一章的前5行和结尾的后5行,如果书里面章的下面还由节构成,那就阅读每节的前5行和结尾的后5行。)

确定关键词之后再阅读:明确阅读的目的,通过这本书想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针对自己所需的信息去确定关键词,然后在书中搜索出现关键词或与关键词相关的内容出现最多的地方进行细读。

随时换挡,缓急有度:在阅读时可以保持多种节奏的阅读方式:如缓慢、中速、快速、根据内容的性质用不同的速度阅读,可以缓解阅读过程中的枯燥感 。

04、 怎样阅读才不会忘记

一、 把阅读看成是“吸”与“呼”的过程;光吸气的读取没有呼出的输出会容易造成憋气的现象。

“阅读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除读以外还要写,‘为了写而读’。”

读就是吸的过程,写就是呼的过程”,简称为“呼吸式阅读”。这是一种针对传统阅读观念转化的手段:将把信息印刻在自己的心上转变为“记录在身外”,不用专门为记住内容而读书,这样的读书就会比较轻松。

二、呼出的最初过程,“摘录”,摘录是最初的输出

这里的“摘录”是针对书本中,你认为最精彩最能引起你的共鸣的地方进行的原文摘录,这样有两个好处地地:

  1. 在摘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字的印象,也便于理解与后面的复习;
  2. 可以更加明确对书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读什么类型的文章,可以积累“金句”用于后面的写作中。

三、“呼吸式阅读”的操作步骤

1、“一行采集”仅摘录一个章节里你认为最能打动你的一句,如果有多句,你都觉得好,也要从中选出一句来摘抄,因为这一句是最能概括整体内容的一句,是你需求知识点的中心思想;

2、“一行精华”当你读完整本书的时候,应该摘录出了所有章节的“精采一句”,从这些摘录中再选出你最最喜欢或引起你共鸣的一句,抄写在另一个本字上(这个本子是专门用来记录“一行精华”的本子)

3、“一行评论”针对摘录的“一行精华”用3-40个字对其进行评价总结,可以从“为什么这一行文字会让你产生共鸣” 角度的评价。评价要短小精悍,不要用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有利于锻炼我们总结的能力。

4、定期回顾和评价自己的读书足迹:作者在书中讲道,以每读完12本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摘录的“一行精华”和“一行评价”,多问自己哪一类书是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的,哪一类意见和观点是自己比较认同的,哪一类书集是自己以后还想读的。然后再从12本书中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做为“年度最佳”书籍。以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坚持一段时间肯定会有收获。

《快速阅读术》:一年阅读700本书?掌握这些方法你也可以做到

从“一行采集”到“一行精华”再到“一行评论”最后到“自我评定”,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的点:首先要准备两个本子,一个专门用来摘录“一行采集”,一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价”,在进行摘录时,要先完善一下相关的信息,如书本的名字,作者,阅读的时间等 。这样便与我们进行内容的回顾,提升总结与思考的能力。

05、 针对全文总结一下:本文主要的内容构成:

1、造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原因分析)

2、如何改善阅读速度慢的现象;(观念转变)

3、实现快速阅读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工具介绍与实操)

4、如何使记忆阅读的内容是其不会忘记。(记忆方法加成)

这是一本非常的适用于“初读者”或“只买不读”的朋友阅读的一本书,书中有大量的作者亲身经历的相关案例与解决方法,书中的内容非常的简单易懂,方法也很实用。建议有提升阅读需求的朋友找来整本通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