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特色集合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高島平團地


從江戶時代開始,人口向都市慢慢地轉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產業復興的契機下,加劇了城市人口的集中化。而日本絕大半的國土都是山地,平原較少,為了確保大家都有房子住,集合住宅開始大量出現。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六甲の集合住宅


神戶六甲山山腳下一個60°朝南的斜坡上,有一座平凡而又奇特的建築。平凡的是那些方方正正的盒子,灰白的混凝土。奇特是因為不大的建築竟然擁有十處以上的室外庭院,面向寧靜美麗的神戶港灣。這便是六甲山集合住宅。安藤曾表示此設計受柯布影響,大師將以人為本作為建築的核心理念,為了理想的美好生活而戰鬥。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千代が丘團地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MUJI x UR


戸建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ambi-flux


日本人比較青睞於獨立的一戶建的住宅。不僅是資產家,還是戶主們大都會找建築師設計住宅。在非常狹小的土地上,日本設計師們各顯神通,出現了大批地非常有特色的一戶建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屋根の家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宇都宮の家


現代建築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住吉の長屋(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早期作品“住吉の長屋”是一座兩層高的長條住宅。住宅採用混凝土現澆而成,完成於1976年,是安藤忠雄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體現了他個人風格的形成。


住吉の長屋由三個相等的矩形體量組成,兩個封閉的體量由一個開放的院子空間隔開,庭院自然的處在建築中間,為兩側的房間提供採光與通風,完美解決了地形狹小帶來的問題。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の家(坂茂)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HOUSE N (藤本壯介)


House N 坐落於日本大分縣一個傳統的居民小區,建築2008年建成,主人是一對年輕夫婦以及他們的寵物犬。House N的建築風格以及色彩搭配依舊延續建築師藤本壯介的一貫風格,通透的建築外立面使得該住宅猶如一件置身於傳統的小區建築群中的現代藝術品。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HOUSE NA (藤本壯介)


藤本壯介將建築設計成一摞堆疊在一起的方盒子,相互錯落的外部框架在立面的各個不同高度上產生了豐富的內部空間。每個帶陽臺的小房間都與室內爬梯相連,讓居住者能自由的在住宅中活動。


不同比例、大小的長方形窗洞讓住戶可以遠眺周邊的風景,同時上層空間沒有設置固定的隔牆,因此室內的視線交流也更加自由。夜晚,窗簾作為臨時隔牆,讓室內與外部空間暫時隔離,保證用戶的私密性。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エアーハウス(三分一博志)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櫻臺の住宅 (長谷川豪)


小屋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LUNA HUT (中村好文)


起初,小屋是臨時房子的意思,近年來受到了廣泛地關注。「白天生活佔半畳,晚上睡覺佔一畳」,這句諺語不僅表現了居住空間的極限,也蘊含了日本人一種拒絕浮華享受清貧的生活態度。在極小的空間中發現美,這是日本的獨特之處。

信息來自於日網:http://www.japanhouse.jp/


豐中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項目名稱:日本豐中住宅

建築設計:Tato Architects

佔地面積:50平方米

項目地點:日本,大阪府,豐中

項目時間:2015年

攝影:Shinkenchiku Sha


這塊基地周邊不僅有一個遺留下來未被使用的三角形地快,街對面還有一塊農業用地,環境相對開放。因此,客戶希望能夠擁有一棟住宅,既可以住的舒服又能適當地保護好他們的隱私。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該基地呈狹長的不規則形狀,並帶有一定的坡度。與此同時,這個地區還有著嚴格的建築退線規定和日照陰影規範。在這樣嚴格的限制條件下,我們考慮通過利用規範相對較松的部分——允許挑簷超出建築紅線——來創造出空間的延伸性。根據日照陰影的相關規定,挑簷的高度最終定為不小於7米。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建築為地上兩層和地下一層。地上部分被切為七個層次,並通過移動、堆放、削減等手法創造出凸凹較深的建築外觀。


建築通體都使用白色的FRP材質,使得皺褶不論在外部還是內部都顯得更為突出明顯。通過採用這樣的方式,我們希望在實現私密性的同時,也建立起內部空間與外部的聯繫。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移位了的體量被用作陽臺、屋簷、窗口,與此同時,由於移動而產生的樓層間縫隙被用作桌子、樓梯和書架。通過間隙構成的窗戶,則可以欣賞到通過水平框景呈現出的附近灌木和鱗次櫛比的瓦片屋頂。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特色田園住宅

住宅位於Ise灣的一個鄉村區域,周邊是大片稻田。在水稻種植季節,場地周邊是一片水田的景象,到了收穫的秋天,則是一片閃耀著金色的光芒稻田景象。這個地區面臨著高降水量和頻發洪水等問題。住宅坐落在一個生長著植物的地基上,建築體量通過一個土墩抬升。建築師需要對場地進行策劃, 利用地基使住宅免遭洪水侵襲,同時還要保證具有面向鄉村景色的良好視野,能夠與周圍青翠草地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住宅外觀,house exterior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住宅採用了主體框架和覆蓋鋁板的雙層表面結構。為了減少夏季輻射熱量,住宅的西面和南面沒有開口,這兩側牆面和屋頂雙層表皮之間的空間比其他立面處的空間更加寬闊。採用這種表皮結構可以控制空間熱氣流循環,讓熱氣流在雙層表皮內部上升,經百葉窗排出。建築師希望塑造一個非分段式的形態,參數化改變同一材料的尺寸和角度使局部與整體無縫融合。通過改變尺寸和逐步碎片化,體塊外表面的鋁製窗格變為百葉窗。面板角度、寬度、長度以及百葉窗孔徑的比例根據房間開口、閣樓開口、煙道口、通風口和空調排氣口的位置調整確定。

▼住宅採用了框架和鋁板的雙層表面結構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庭院將光線和景觀引入室內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通過改變尺寸和逐步碎片式的變化,體塊外表面的鋁製窗格變為百葉窗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表皮鋁板和百葉窗,aluminium panels and louvers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整體結構由兩個大小不同的體量構成,內部空間藉助體塊相互位移以及空間水平、垂直方向的貫通而與外部建立聯繫。東側垂直貫通的小空間連通一層的兒童房、洗手間和二層的家庭房,一層與餐廳相連的露臺在水平向上與這個空間垂直。光、風和景觀通過這兩個空間延伸至建築內部。


▼東側貫通空間連通一層的兒童房、洗手間和二層的家庭房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建築師通過採用不同的開洞方式,實現住宅在保持內部空間自由度的同時引入外部豐富的景觀。當餐廳和入口兩扇鋼門打開時,田園風光通過延伸至稻田的露臺湧入建築內部。四季變化的鄉村景象,從上方照耀著室內的自然光線,鋪路石上產生的腳步聲從各個方面影響著內部空間。


▼田園風光通過餐廳處延伸至稻田的露臺湧入建築內部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在起居室到家庭空間的屋頂上,柔和的光線從一條狹長縫隙照射進來,籠罩著整個室內空間。隨著時間流逝而產生的光照強度變化,營造出一種充滿表現力的氛圍。從家庭空間能夠看到鋁板之間一個抽象的外部庭院。


▼一條位於起居室到家庭空間屋頂上的狹長縫隙讓柔和光線籠罩著整個室內空間。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家庭空間,family space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住宅西側內牆上按照非對稱方式佈置了照明設施,光線像是無數條分散的光柱,隨機分隔的光線構成的不均勻性進一步放大了空間中的流動性和抽象感,產生了一種極具表現力的戲劇性空間。


▼住宅西側內牆上按照非對稱方式佈置的照明設施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住宅夜景,night view of the house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東側立面夜景,night scene of the east facade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鋁板形成的抽象外部庭院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軸測,axonometric drawing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一層平面,first floor plan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二層平面,second floor plan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東立面與西立面,east elevation and west elevation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北立面和南立面,north elevation and south elevation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剖面,section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