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下,是買房潮再來襲,還是新基建破局“沖天”?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進入尾聲,該上班的上班,該出門的出門,生活漸漸恢復原來的節奏。

對於國家來說,穩經濟的發令槍也已經響起。有人說央行不斷放水降息降準,2020年買房正當時;也有人說,新基建首當其衝接過了任務棒,是投資的好時候,近七成私募認為新基建將會成為未來市場的投資主線。

那麼,新基建是什麼?買房還是做投資該如何選擇?

黑天鵝下,是買房潮再來襲,還是新基建破局“沖天”?


01、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全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了以下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涉及的主要是高新科技方向的建設。

2020年3月,高層宣佈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各地方也紛紛發佈了一批集中復工的重大項目,已公開的信息顯示,13個省市的基建投資項目金額達34萬億。

黑天鵝下,是買房潮再來襲,還是新基建破局“沖天”?

可見2020年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高層已明確定調“新基建”作為逆週期調節的方向。這不由讓我們想起2008年應對危機的4萬億基建計劃,那這次也是如此嗎?


02、疫情下自救的科技升級

一直以來,傳統行業如何升級,提高效率都是很多實體企業者關注的一點。

在本次疫情中,就有不少企業突破創新,在傳統產業中引入新興技術,幫助產業轉型升級,減少損失。比如之前損失慘重,坦言貸款也只能撐3個月的餐飲老大西貝,已經迅速將中央廚房升級為食品生產企業,讓餐食半成品製成預包裝產品進行直接銷售。

黑天鵝下,是買房潮再來襲,還是新基建破局“沖天”?

據悉,本地生鮮app每日優鮮已經聯合西貝、眉州東坡、小南國、廣州酒家、雲海餚、金鼎軒、渝是乎、紫燕百味雞等知名餐飲企業,開拓成品菜、半成品菜和速食產品,進行配送銷售。

而京東也憑藉自己強大的物流配送和智能化的供應鏈體系,向企業推出SaaS採購平臺,支持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物料所需。

1月25日-2月10日期間,消毒劑生產商格利特在京東工業品累計採購約10萬件非原料工業品,順利生產消毒液超過800噸。

黑天鵝下,是買房潮再來襲,還是新基建破局“沖天”?

而在2月26日,阿里巴巴全資收購了客如雲,表示這是為了“共同推進本地生活行業數字化升級的進程”。

各大企業推動這種升級的背後,無疑是對企業數據能力、新技術運營能力的增強,也無疑需要引入一批新興技術的供應商。


03、新基建“新”在科技

有人認為“新基建”的需求是疫情催生的,是投資市場急需一個新的熱點來投資,實際上並非完全如此,本次疫情的出現只是推動“新基建”加快了進程。

黑天鵝下,是買房潮再來襲,還是新基建破局“沖天”?


1、從領域上看:

“新基建”的特點在於支持科技創新、智能製造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並且與新型城鎮和高速交通密切關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的建設,將中心城市和周邊產業城鎮聯接成新的發展版圖。

《中國經濟週刊》截至3月10日統計,有25個省區市公佈了未來的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7.6萬億元。

黑天鵝下,是買房潮再來襲,還是新基建破局“沖天”?

2、從主體上看:

如此大的投資規劃,不過跟過往的基建投資由政府主導的模式不同,相當一部分新基建項目是由市場投資驅動的。多家機構關於新基建2020年的投資規模,從不同角度進行了預估測算,整體處於看好。

根據中泰證券研究所測算,預計2020 年新基建規模3.3 萬億,同比增長26%,到2025 年新基建規模保持年均複合增速15%。

根據證券日報報道:“博時基金、華安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和招商基金”這七家大型基金公司紛紛申報以“新基建”為投資標的投資基金。

3月全球股市從暴跌中開始震盪,不少人變成就韭菜,各投資機構也是現金為王,新基建作為熱點,還是建議等市場企穩,明確方向後進入。

黑天鵝下,是買房潮再來襲,還是新基建破局“沖天”?

在我看來,中國人是最具忍耐力的民族,面對各種困難都能發揮所長,不斷突破自我。現在外國生產受困,正是我們彎道超車,生產力被迫下降,正是我們發展科技硬實力爭奪市場的機會。

2020年,願我們都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