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硅谷觀察”之二丨千人床位數低於2.77,硅谷醫療系統能否應對新冠疫情需求?

截至3月26日(週四)美國太平洋時間傍晚18點,加州確診人數為4019人,次於紐約州、新澤西州,超過華盛頓州,位於全美第三。

其中,硅谷地區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人數共1334人,佔加州總比例33.1%,跟最初宣佈“居家隔離”令時的46%比例相比,呈現下降趨勢。

雖然比例減少,但硅谷本地醫療機構能否應付?醫療資源是否出現擠兌?檢測能力是否有保證?還有何種醫療問題待解決?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為你繼續帶來疫情中硅谷的一線醫療觀察。

從3月17日硅谷正式施行“居家隔離”,到加州州長宣佈全加州進行“居家隔離”,疫情發展迅猛,局勢瞬息萬變。3月26日下午,加州衛生部正式報告,截至週三下午,加州共進行約77800例新冠病毒檢測,有約57400例等待檢測結果中。

毫無疑問的是,萬一大量患者衝到醫院,則需要更多配套的病床、醫護人員、呼吸機以及防護裝備,更多的診斷測試乃至更多用於取樣的藥籤,醫護鏈條上任何一個缺口,都可能導致治療的延誤。

加州已檢測7萬多樣本

3月26日下午,加州衛生部正式報告,截至週三下午,加州共進行約77800例新冠病毒檢測,有約57400例等待檢測結果中。

The COVID Tracking Project是一個實時追蹤美國新冠病毒肺炎檢測數量、陽性、陰性比例的項目,除了對官方數據進行收錄之外,還會人工手動進行數據複檢。

據該項目數據顯示,截止3月25日(週三)美國東部時間11:55分,紐約州檢測量為103479,超過10萬人,陽性人數為30811,比例為29.7%。相比之下,加州總共測試數量為27654件,陽性比例為7.6%,落後於紐約州。

為什麼加州檢測量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過程?

首先,從大環境來看,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下放檢測權太慢。

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為例,3月9日之前該校不得不依靠舊金山公共衛生部進行冠狀病毒檢測,當該校開始在自己實驗室創建測試並運行後,情況才有所改善,檢測能力為每天60至100位患者。

硅谷創業者羅碧泉畢業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在南加大取得博士學位後,曾在斯坦福大學從事個性化醫學方面的博士後研究。她告訴21記者,根據《Science》雜誌一篇對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的文章介紹可知, 當前冠狀病毒檢測PCR試劑盒是利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技術,檢測人體內新型冠狀病毒的存在。

“RT-PCR技術是幾乎所有實驗室使用的非常標準、可靠的技術,許多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就能掌握”,羅碧泉博士表示,加上病毒序列和引物已知,有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優勢,CDC花了這麼長時間開發出來的試劑盒質量還不過關,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羅博士表示。

像斯坦福大學在內部提前開發檢測,事後證明,這在疫情增長期發揮了作用。

斯坦福大學病理學家本傑明·平斯基(Benjamin Pinsky)1月下旬在斯坦福內部建立了一個測試,2月底被美國聯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3月3日以來,斯坦福大學使用它測試了500多名患者。

如今,斯坦福大學臨床病毒學實驗室不僅為斯坦福醫學中心(Stanford Medical Center)提供檢測服務,而且還為硅谷多家醫院提供檢測服務。

按照3月16日斯坦福大學官方最新說法,希望能在下一週開始每天進行1000次以上的測試,在36-48小時內得到結果。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3月19日也表示,在扎克伯格基金會(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和其基金會旗下的實驗室CZ Biohub的支持下,將擴大實驗室空間,並用機器人技術進行高通量PCR測試,未來幾周測試能力能提高到每天多達1000名,為住院患者和有症狀的門診患者提供檢測。

除了高校實驗室之外,商用實驗室的加入,也繼續提高檢測量。

3月23日,硅谷一家研究“基因治療和分子診斷“的生物公司Avellino,在東灣Hayward市進行無需 “醫生轉診”的新冠肺炎檢測。從現場情況來看,接受測試的居民依舊先將被詢問是否發燒、咳嗽,或者其他呼吸道症狀,如果是的話將下車前往帳篷接受檢測。

目前,該中心一天最多能檢測370個樣本,當前的測試由Hayward市報銷,並有望在硅谷其他相關縣市尋求合作。

檢測能力受限的其他原因在哪裡?

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指出,檢測能力存在瓶頸一大原因在於,出於對病人的保護,採樣護士每採一個樣就得換一身防護裝備。由於防護服和口罩緊缺,測試能力捉襟見肘。

另外,羅碧泉博士告訴21記者,自己曾參與組織檢測志願者的經驗表明,儘管許多生物實驗室的研究生或者實驗員都能做RT-PCR, 但最初檢測人員需要有臨床實驗室的資質(CLIA CERTIFICATE),這會將很多願意報名參與檢測的志願者拒之門外。

“這兩個瓶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人為本的觀念,但也反映了政府在緊急情況下有限的權衡利弊和靈活變通的能力。”羅博士認為。

加州州長紐塞姆則指出,包括提取病毒的遺傳物質所需的關鍵測試成分,以及從患者的鼻子或喉嚨收集樣品所需的專用拭子缺乏,也導致了檢測的緩慢。

直到3月26日下午,加州衛生部正式報告,截至週三下午,加州共進行約77800例檢測,有約57400例等待檢測結果中。

醫護人員抗議缺乏防護設備

若患者確診後,硅谷現有的醫療資源是否能夠應對重症病人呢?

哈佛大學醫學院Kenneth McIntosh博士在一篇關於新冠肺炎的文章表示,意大利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中,12%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在住院患者中,16%被送入了重症監護室,即進入ICU比例約為2%。

根據美國醫療數據、情報提供商Definitive Healthcare的數據顯示,21記者對硅谷主要6縣市的醫院數量、病床數量、ICU病房數量統計如下表所示:

“疫情下的硅谷观察”之二丨千人床位数低于2.77,硅谷医疗系统能否应对新冠疫情需求?

(數據截至3月26日18點,數據來源:Definitive Healthcare)

從全美來看,OECD在2017、2018年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千人的床位數為2.77,除了舊金山之外,硅谷其他縣市皆低於這一數字。

“疫情下的硅谷观察”之二丨千人床位数低于2.77,硅谷医疗系统能否应对新冠疫情需求?

若按照住院患者ICU比例為2%來統計的話,硅谷目前確診人數最多的聖塔克拉拉縣,重症病床283張,對應確診比例約為14000人。但Kenneth博士也指出,嚴重或致命感染比例可能因區域不同而有差異。

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上週二已表示,加州可能需要增加4000至2萬張床位,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嚴重患者。但本週一,紐瑟姆再度表示,該州將需要增加5萬張病床應對新冠肺炎的爆發。

紐瑟姆說,希望在整個醫療保健系統大幅增加資產採購,特別是床位。當前,加州醫院系統可以通過醫療緊急容量計劃(Medical Surge Plan)增加3萬張床位。剩餘的1萬7千張床位,可能會通過酒店、汽車旅館、展覽中心、會議中心和其他設施實現。

加州政府本週已在灣區Daily City的一家醫院Seton Medical Center租用了200多張病床,最多可容納220名新冠肺炎患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院則準備在其一棟較舊的建築中開設側樓,為可能到來的激增患者做準備。

除了增加病床數之外,醫護人員呼籲,應考慮跟病床配套的醫護人員數量、防護措施以及呼吸機。

按照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教授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公共衛生教授John Balmes博士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說法,如果沒有足夠具有ICU功能的病床可以使用呼吸機和其他支持措施,那麼“他們將會喪生,否則他們可以得到救助。”

硅谷較為知名的、大型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位於聖何塞的醫院已經由於病人太多,護士曾在數日前開始抗議,要求醫院提供更多的防護設備,例如N95口罩、防護服。其旗下位於奧克蘭市、康塔科斯塔縣的護士也進行抗議,因其醫護人員收到醫院的通知,要求如何重複使用口罩和護目鏡。

21記者在灣區一捐贈醫療資源的微信群中看到,Kaiser Permanente位於聖何塞一家醫院的一線護士有一張把嬰兒尿布當成口罩使用的圖片傳出。

根據灣區公共廣播電臺KQED截止至26日中午12點統計顯示,全灣區共有20家醫療系統、以及政府相關機構直接向外界發佈捐贈需求。

21記者統計捐贈需求發現,包括Kaiser Permanente、灣區最大私立醫療診所網絡Palo Alto Medical Foundation(簡稱PAMF),以及頂級高校醫療機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院、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還有奧克蘭市、聖馬特奧縣、康塔科斯塔縣等以政府名義的需求。

加州州長紐瑟姆已表示,截至3月25日下午1點,已經下發2450萬個N95口罩,並預訂了1億隻新口罩。加州將加大力度採購10億隻手套,5億個N95口罩和2億隻防護罩。

分流現有病人

分流病人:改造會議中心,就診流程指引

除了大幅提高測試能力,購買床位、防護設備之外,如何不擠兌現有病人的醫療資源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加州公共衛生部頒發的新冠肺炎診斷流程圖,任何個人如果懷疑自己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想要獲得相關測試的話,首先應給醫生打電話。

“疫情下的硅谷观察”之二丨千人床位数低于2.77,硅谷医疗系统能否应对新冠疫情需求?

(加州公共衛生部頒發的新冠肺炎診斷流程圖,首先應給醫生打電話)

正如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在檢測相關文章中介紹,檢測是針對那些進入急診科有症狀的患者,以及呼吸篩查懷疑患有該病毒的門診患者。

也就是說,想測試自己有沒有得新冠肺炎,第一步是打電話給醫療機構,而不是直接前往醫院,這也是CDC所要求、強調的。

羅碧泉博士告訴21記者,由於自己最近曾患了流感,又正逢疫情爆發期,她打電話給醫療機構後,會有專人接電話,詢問一系列問題後,再決定是不是讓她前往醫療機構現場就診。“我問了身邊的幾個朋友,各家醫療系統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

在新冠病毒爆發後,硅谷6縣市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聖塔克拉拉縣。醫院已將重點放在具有更嚴重醫療需求(包括與冠狀病毒相關的醫療需求)的患者身上時。那其他病人如何看病?這是不少醫院在其官網都會回答的問題。

從硅谷來看,把病人分流、設立緊急醫療站是當前的兩大做法。非緊急、可以重新預約的手術、就診都將被暫緩,可以遠程就診的醫院建議遠程問診。

一位伍女士告訴21記者,自己3月底將帶孩子前往聖馬特奧縣PAMF進行檢查,當自己收到醫院關於“非緊急疾病”建議病人與醫生重新預約時間通知後,立即詢問兒科醫生是否需要改期。據兒科醫生表示,由於孩子需要注射疫苗,且PAMF對於發熱、咳嗽、感冒的病人,已在醫院大樓外的停車場進行相關問診,不會進入主樓,從而減少患者進入主樓的可能性,因此可正常前往就診。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院也對所有來醫院的人分流。大多數發燒,咳嗽或呼吸急促的人都會轉移到加熱並具有負壓的帳篷中,以防止感染擴散。

羅博士表示,由於此前自己曾在硅谷多家醫療系統有過就診經歷,包括Kaiser、Sutter Health、斯坦福醫院等,因此疫情期間收到了各醫療機構的電話、短信、郵件提示,詳細告知了關於疫情期間就診的流程,讓普通人對於如何就診、如何分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

另一位餘女士則告訴21記者,她在聖塔克拉拉縣一家醫院進行產檢,下週將進行無創產檢基因檢測和孕早期NT篩查,婦產科醫生告知,檢查照常,唯一改變的是醫院只允許孕婦獨自前往,家屬無法陪同。

此外,聖塔克拉拉縣官方已在3月21日表示,將會改建市會議中心為臨時醫療站。

“疫情下的硅谷观察”之二丨千人床位数低于2.77,硅谷医疗系统能否应对新冠疫情需求?

(聖塔克拉拉縣會議中心外景)

這跟國內的“方艙醫院”有所不同,聖克拉拉縣會議中心改建的臨時聯邦醫療站(Federal Medical Station),將由美國國家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下屬的戰略國家儲備司管理,為沒有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短期、急性的護理,比如說術後需要恢復的患者,從而緩解現有醫院的壓力。

除硅谷之外,美國聯邦政府還將考慮在華盛頓州建立一個1000人的醫療站。至於加州其他縣市像確診數量最多的洛杉磯,加州州長紐瑟姆則表示,要求停靠在洛杉磯港的仁慈號醫療艦立即部署,從而減緩對洛杉磯衛生保健服務系統的壓力。

待解決:沒有醫保的人群怎麼辦?防護資源缺乏?

居家隔離、提高檢測能力、分流病人都在陸續進行中。但仍有眾多醫療相關的問題有待解決。

一大問題就是:治療費用如何解決。當前對於沒有醫保的人群,測試是免費的。

2020年3月18日,全美頒佈一項法案《Families First Coronavirus Response Act》,其中包括一項條款,各州可以選擇將醫療補助覆蓋範圍擴展到本州未投保的個人,聯邦資金提供100%的補助。該法案總共撥款為10億美元。儘管該補助範圍僅限於測試服務,但它將確保更多未投保的人可以享受免費測試。

但是沒有醫保的人群一旦確診住院治療,仍有住院費用的擔憂。從醫保來看,各家保險系統對費用說法有所不同。

例如Kaiser Permanente在其官網表示,如果由Kaiser Permanente醫生轉接,患者無需支付與新冠肺炎篩查、測試有關的費用,患者萬一確診新冠肺炎需要住院的話,會根據患者的保險計劃提供相關服務。

至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則在其官網針對新冠肺炎的相關問答中,其流行病學和感染預防醫學總監Deborah Yokoe博士表示:任何患者,只要有需要接受醫療治療的人都可以,不論其保險計劃如何。

沒有醫保的人群怎麼辦?根據2017年美國人口普查局對小範圍擁有健康保險的估算,在硅谷灣區,近37萬65歲以下人群沒有醫療保險。2018年,美國近2800萬非老年人沒有健康保險。

醫療政策領域非營利機構Kaiser Family Foundation近期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儘管無保險人群的就診門檻已經逐漸降低,例如暫停對進入特定護理機構的患者篩查,但KFF進一步建議,無論是聯邦,還是州,應該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提供特殊的參保期限,讓那些尚未參保的個人可以申請“貧困者醫療補助保險”(Medicaid)。

另一大問題也隨著居家隔離令生效後逐漸顯現:相關醫療防護資源的缺乏也在其他行業例如快遞、生鮮行業、護理行業等陸續出現。

據羅博士觀察,硅谷宣佈“居家隔離”令當天,Costco生鮮購物送貨上門的員工沒有佩戴手套。像快遞、生鮮行業等,屬於疫情期間“必需行業”仍維持運營,這類行業的員工也將面臨手套、口罩需求大增的問題。

21記者本週看到,像亞馬遜、亞馬遜旗下全食超市的生鮮送貨服務、UPS,打包人員、快遞員皆有戴手套進行相關業務的處理。

醫療系統捐贈需求陸續發佈,但大型醫院更容易受到關注,21記者已在華人社群中發現,類似於養老院、老年護理中心等需要口罩等防護設備的信息陸續出現,但這些機構官方捐贈信息容易被忽略。

隨著捐贈信息眾多,也面臨需要捐贈者一一核實的問題。

一位居住在南灣的梁女士告訴21記者,自己上週看到同事發佈了南灣某醫院的一則捐贈信息,親自前往留下的地址,發現該捐贈地址是醫院倉庫所在地,確認信息準確後才發朋友圈告知身邊親朋好友參與的,其建議應直接核實信息後,捐贈給院方。

21記者曾在社交網絡見到一則聖馬特奧縣某醫院招募志願者幫助醫院“縫製口罩”的消息,但記者在該醫院官網並未搜索到相關信息,按照醫院官方留下的郵箱發郵件詢問後,院方表示,並未有相關信息,且不接受捐贈的”自制口罩“。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