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酸嘢攤。


每年初春,是防城港酸嘢最盛行的季節。從過年開始,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擺滿芒果番桃的酸野攤,隨後的三個月裡,李果、楊桃、楊梅陸續加入隊伍,緩衝逐漸襲來的炎熱。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酸嘢,彷彿是一種被禁錮的美味——生於廣西,卻帶不出廣西。


從前在外省求學,基本上不用妄想吃到酸嘢,有也不是正宗的風味。更別提防城港本地才有的生醃芒果番桃,對於遊子來說,這些就是夢裡才能聞到的味道,魂牽夢縈,口舌生津。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酸嘢,在文人墨客的筆下也曾正經有過自己姓名。《徐霞客遊記》是如此記載廣西和邕州酸嘢的:“以糟芥為案,山家清供,不意諸蠻中得之,此亦一奇也。”


關於酸嘢,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說不定2000年前的古人,已經吃著我們現在的風味。


後來,書面稱之為酸料,私以為“酸嘢”一詞,更能表達那受人熱捧的草根之意。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好吃的酸嘢攤,往往總是其貌不揚。一輛簡陋的三輪推車,大木板上堆得小山似的芒果番桃李果,旁邊擺著幾個玻璃大罐,每個小攤都是這般面貌。


有朋友曾經開玩笑,看老闆的樣子就知道哪家好吃了。一個皺紋在臉上阡陌縱橫的老師傅,做的酸嘢一定不會差——無它,唯手熟爾。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甘草鹽味的生醃,是防城港自己的味道。同樣是鹹中帶甜,普通食鹽再加糖就醃不出來這個味。正是仗著有它,我們才敢對剛剛長大、肉質又硬又酸的生芒果們下手。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就連已經熟得清甜的楊桃和楊梅都要來湊個熱鬧,非要蘸點甘草鹽吃才過癮。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芒果切片、番桃切塊、李果夾開,撒上一定比例的甘草鹽,淋上甘草水,一勺色澤鮮紅的辣椒醬,細細碎碎地灑進去,提起小塑料盆上下顛簸幾下,用不了片刻便是唾液如泉湧。


在這短短的半分鐘,果子的酸味與生澀在各種外力的催化下,有了它們自己的秘密——美味的秘密。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最高價時賣到35元/斤的李果,曾讓我好幾次捂緊錢包望果興嘆。直到紫紅的三華李上市,價格才慢慢變得友好。


比起青李果,三華李口感不會太脆,但勝在果甜味佔了上風,入口有蜜味,清甜滿口,可以放心地咀嚼,不會擔心一口下去,被李子的酸澀味弄皺了眉眼。


也有些朋友覺得,生醃李果要的就是這口酸脆,怕酸還吃什麼酸嘢呢?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同樣的矛盾不僅存在於李果,芒果界也有著同樣的分歧。生的熟的,脆的軟的,酸的甜的,兩種口味的愛好者爭執不休,熱鬧不亞於豆腐花的甜鹹黨爭。


如果關於酸嘢,我們有著同樣的偏好,那我們應該可以做朋友。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除了生醃之外,有些位置稍寬闊的攤子,還有賣酸汁浸泡的傳統酸嘢。桃子、酸辣椒、李果、蘿蔔、包菜……做哪些賣哪些,純看季節和老闆的心情。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據說這些醋泡的酸嘢,另有一套講究。“酸、甜、鹹、香、脆、鮮”,酸得沖鼻,甜得輕巧,鮮得爽口,一口下去嘎巴嘎巴響,把瓜果的多汁香甜渲染得淋漓盡致。


等到天氣再熱一些,有些攤子還會專門給這些泡製的酸嘢加冰降溫,不僅口感保持爽脆,更是解暑開胃。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街頭酸嘢千千萬,哪一家才是你的最愛?歡迎在評論區留下它的姓名,為它打call!


貴了一個月的李果,必須有姓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