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父母擔心才是真正的成長和孝順


不讓父母擔心才是真正的成長和孝順

我這些年沒少讓父母操心,也很少切身反省過自己。小時候可以說是自己叛逆,愛玩,不懂事。可如今,真的再也找不到什麼理由為自己辯護,除了那句話:我還是有些不懂事。

生活遠不止那麼簡單,隨著我越來越堅持做自己的事,父母還有身邊的親戚對我的施壓是一天勝過一天,我也曾反抗過,但我越是反抗,周圍的事情就越是艱難,於是這幾天我就靜下心來好好反省自己:既然大家對我都有意見,那肯定是自己有哪些地方還沒做好。

01 固執

我爸說:“最怕你讀書不多還自以為自己滿腹經綸。

當我的生命裡出現貴人時,我從我Peter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做人的哲學,這也讓我看清了生活中很多問題的本質,從而讓我更加堅信地去踐行自己的目標而不浮躁和功利。

可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我變得越來越固執了。我開始聽不進周圍人對我的建議,因為我認為他們沒有我Peter老師能量高,給我提的建議也都是些無聊的生活經驗,這些事我早就知道了。可Peter老師也常告誡我:知道做不到,那就是不知道。

我爸前些天,天天晚上都要訓我幾個小時,大致的矛盾是: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可我們一個20歲的孩子天天卻守在家裡為了自己那點不切實際的夢想。

我爸的言外之意很明顯,他希望我在日常學習之餘還能在暑假裡多幫父母一點忙,畢竟我一年也就暑假在他們身邊待的時間最長。

可我卻總以暑假在家學習充電為由,拒絕去辦公室為我父母分憂。結果就是,我說不動爸媽,爸媽也說不動我。我認為他們不理解我,他們認為我太不懂事。

不過這些天我也想明白了,其實每天早晨6點就能準時起床且堅持晨跑的我,完全能夠自律的在一天的上午將自己的目標基本解決。下午還是能有時間去辦公室為父母分憂的,這樣我既能讓父母開心,自己還能在父母的日常工作中看到一些我在學校所看不到的社會現象,也能為我的寫作增加素材,見識增加廣度。

Peter老師說:“放下自己一些偏執,每天都要清空自己,反省自己,這樣才能接納生命中更多的光和熱,生命中處處都是修行。

02 許諾

年輕人在長輩面前做的最不靠譜的事情,我個人認為那應該是:許諾自己的未來會怎麼怎麼樣。

我爸曾告訴我:“一個人沒正二八經地掙過兩千塊錢,他是無論如何也賺不到兩萬塊的。”

起初聽到這句話,我覺得父親太落後了,現在很多自媒體人月入上萬就是幾篇爆款文的事,時代在變,遊戲規則也自然和那個年代不一樣了。

但其實我爸真正想傳達給我的意思,並非字面上的那麼簡單。我爸是想告訴我:“年輕人別好高騖遠,小事都沒做過,就一天到晚想著日後月入過萬。

想明白這一點後,我突然覺得自己天天在父母面前許諾自己未來怎麼怎麼樣真的好幼稚,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有的這麼強的迷之自信,就像父親常跟我說的那句話:“生活要是真的這麼簡單,我這40多年也就白活了。”

永遠別把未來想象的那麼天花亂墜,美好的未來都是過去和現在一個一個成就堆積而成。一個過去一事無成,現在白日做夢的人,那麼這樣的人一定會被殘酷的現實狠狠地打上一巴掌。

03 應該

“你們這一代人就是活得太安逸了,好像父母給你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一樣。”

我媽一生氣就喜歡把這句話說給我聽,聽多了我也會反思,其實我就是那種有事才想到父母,沒事電話都懶得打一個的人。

也難怪爸媽老向我抱怨:“這世上沒有誰天生就有義務為你做這做那,做人要學會感恩。”

可我卻還老是向父母許諾:“我現在這麼努力就是為了能在以後賺更多的錢報答你們。”

以後?以後是什麼時候?現在他們都看不到我一點感恩的心,平常一句感恩的話都沒有。他們確實也不敢相信,我未來是否有能力會給他們帶去一個安詳的晚年。

所以,與其給身邊人許諾一些“美好”的未來,不如珍惜當下的每一天,過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極限,才不會在以後留下悔恨。未來沒義務會很美好,所以現在我們才應該萬分珍惜。

總結一下,不讓父母擔心才是真正的成長和孝順。這是這些天下來我反思到的最深刻的一句話,古語有云:孝,是萬德之首。

一個在“孝”上面都做得很牽強的人,很難讓人信服這樣的人能在其他事情上做到盡善盡美。

永遠牢記:生命中處處都是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