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春季蔬菜育苗四大要點都在這裡了,種植戶收藏!

3月天氣轉暖,茄果類、瓜類和豆類蔬菜到了育苗移栽的關鍵時期。今年人員流動和交通運輸受到了一定影響,人工和生產資料短缺問題仍然突出。

原計劃2~3月出圃的苗不能及時出圃和嫁接,導致老化和徒長,部分失去種植價值,可能會出現有些農戶無苗可種的情況,可以採用蔬菜應急育苗技術,搶播搶種部分蔬菜,以滿足市場需求。現對茄果類、瓜類和豆類蔬菜春季應急育苗管理要點進行總結,以期為廣大菜農提供參考。

乾貨!春季蔬菜育苗四大要點都在這裡了,種植戶收藏!

1 長江流域3月天氣特點

長江流域尤其是湖北各地市,過了雨水節氣(2月18~20日),溫度逐漸回升,但受頻繁冷空氣的影響,氣溫波動起伏明顯,並且長期伴隨陰雨天氣,低溫寡照、倒春寒時有發生。育苗時應根據天氣和秧苗生長狀況及時採取適當的措施。

2 茄果類蔬菜控旺育苗

長江流域早春大棚栽培的茄果類蔬菜秧苗已經長成,對於在圃的茄果類蔬菜幼苗,有條件的應選擇晴天及時定植。對於無法及時定植的,需要控制旺長的幼苗,可考慮採用以下技術。

2.1 茄果類蔬菜秧苗徒長和控旺

乾貨!春季蔬菜育苗四大要點都在這裡了,種植戶收藏!

①徒長的表現

莖稈細長、節間長且稀疏、葉片薄且顏色淡綠、組織柔嫩、易感染病害,也會造成花芽分化不良、開花坐果率低、畸形花果多等問題。

②秧苗徒長的原因

光照不足、高溫高溼和氮肥過多是秧苗徒長的主要原因。陰雨天較多,光照不足;秧苗密度過大,造成秧苗鬱閉互相遮蔭;前期增施肥水,尤其是氮肥,以及自然升溫導致的秧苗生長速度加快。

③秧苗控旺的措施

a.控溫。及時關注天氣預報,發現植株有徒長跡象,應及時調控棚內溫度,避免溫度過高,同時加大晝夜溫差,溫差宜在10℃。棚內溫度超過35℃,應及時通風降溫;使棚內保持18~25℃的適溫,夜晚上半夜12~15℃,下半夜8~10℃。

b.控光。高溫天氣及時揭開覆蓋的薄膜或保溫材料。農戶育苗時,對於密度過大的苗盤或苗床應適當進行間苗,給秧苗留下充分的生長空間。穴盤苗較大時,及時疏盤,拉開盤間距離,以增加光照。

c.控肥水。如果育苗基質或營養土不太乾,就不急於澆水;澆小水,避免大水灌溉。澆水次數視需要而定,晴天多些,陰雨天少些;氣溫高光照足時多些,反之少些;晴天、高溫時及時打開通風孔散溼。合理施肥,底肥充足的秧苗儘量不施肥;對於有旺長趨勢的秧苗,減少氮肥的使用,甚至不追氮肥;以磷、鉀肥等功能性肥料為主。

d.移栽控旺。幼苗不能及時移栽的,可假植在苗床、營養缽或孔徑較大的穴盤中。

e.化學藥劑控旺。可用矮壯素1500~2000倍液、助壯素750~1000倍液、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等,配合磷酸二氫鉀、高磷葉面肥等進行噴施。

蓋頂噴霧,一掃而過。蓋頂噴霧就是對著長得快的生長點打控旺藥,不要從上往下整株打;一掃而過就是不要重複、來回打藥。此外,一定要按面積算好用藥量,不得出現用量不足或過量傷苗的現象。化學藥劑控旺易造成藥害,宜謹慎使用。

2.2 及時定植

根據疫情情況,有序推進菜農返崗復工,抓緊晴好天氣進行秧苗定植。定植前1周進行煉苗,通風、降溫、控水、增光,降溫和通風要逐步進行,由小到大。白天育苗場所內溫度控制在15~20℃,夜間12℃。煉苗期間不澆水,如果午間個別地方的苗有萎蔫現象,只在萎蔫的地方澆少量的水即可。出圃前24小時使用廣譜性殺菌劑提前噴灑或蘸根消毒,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對於徒長的番茄苗,可採用臥栽的方法,即將番茄徒長苗的部分莖斜臥栽到土壤中。待植株心葉顏色由老綠轉變為嫩綠,生長點開始生長時,一般要灌1次緩苗水,此時可以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液+地力旺300~500倍液+沃豐素600倍液灌根,緩苗水要澆透,促進根系儘快發出,以縮短緩苗期。

定植後要做好初期管理,提高應對"倒春寒"的防範意識,尤其是做好夜間保溫。可採用大棚+小棚+地膜多層覆蓋保溫,促進早發棵、早結果,同時注意通風換氣,降低棚內溼度,預防病蟲害。

3 瓜類、豆類蔬菜應急育苗

3月初是塑料大中棚早熟栽培瓜類蔬菜嫁接和定植的適宜時期,同時是進行菜豆、毛豆等豆類蔬菜育苗的時期;針對原計劃3月出圃和嫁接,而不能出圃並老化、失去種植價值的秧苗,應及時補播育苗,減少秧苗不足造成的損失。

乾貨!春季蔬菜育苗四大要點都在這裡了,種植戶收藏!

3.1 育苗設施和基質的準備

①育苗設施

專業育苗工廠可利用現有的育苗溫室和大棚等設施。農戶也可在塑料大棚內鋪設電熱溫床、加蓋小拱棚,需確保育苗棚地溫不低於12℃。

②育苗容器

一般使用50或72孔穴盤或營養缽,若因疫情缺乏穴盤,也可自制紙袋育苗等。

③育苗基質

可購買商品育苗基質,也可自行配製育苗基質,如可用草炭與珍珠岩以體積比7∶3配製,或將菜園土、腐熟圈肥等混勻後作為育苗基質,按每1m³添加7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20g混拌均勻進行消毒。

3.2 浸種催芽

將種子放在陽光下晾曬5~6小時,晾曬好的種子放入到55℃左右的溫水中(水量為種子的5倍),不斷攪拌保持15分鐘左右;水溫降至28℃左右,繼續浸泡5小時後,清洗乾淨,除去表面黏液。農戶育苗時,用溼紗布或毛巾包好放於適宜溫度下(黃瓜、西葫蘆、菜豆等28℃,冬瓜、苦瓜、絲瓜、西瓜、甜瓜、豇豆等30℃)催芽。

在催芽過程中,每4~5小時翻動種子1次,待75%種子露白後播種。如果遇到連陰雨天溫度過低,耽誤播種時間,可適當蹲芽,即用溼紗布包裹好已發芽的種子,放於10℃左右的溫度下。工廠化穴盤育苗時,播種後將穴盤放到催芽室控溫催芽。

3.3 播種

瓜類蔬菜每穴播種1粒,豆類蔬菜每穴(缽)播種2~3粒。播種後用溼潤育苗基質覆蓋1cm左右厚。

3.4 苗期水肥精準管理

①出苗期

即從播種到出土,注意保溫保溼,溫度控制在25~30℃,保持穴盤或苗床溼潤。

②小苗期

從出土到第1片真葉出現,降溫降溼,溫度保持20~25℃,減少澆水,土壤或基質見幹見溼,陰雨天儘量不澆水以降低棚內溼度;儘可能提高光照強度,防幼苗徒長,如發生病害應及時將病苗挖去,以藥土填穴。

③成苗期

採用大溫差育苗,白天溫度保持25~28℃,夜間15~18℃,土壤或基質見幹見溼,儘可能提高光照強度,根據秧苗長勢結合澆水補肥或根外追肥。生長正常的幼苗可採用濃度100~200mg/L的平衡性水溶肥每隔5天施用1次;生長較弱的幼苗適當增加氮素含量;徒長的幼苗採用高鉀、含鈣鎂的水溶肥。

4 蔬菜應急育苗中的常見問題和對策

4.1 病害防治

①生理性病害

a.閃苗。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均可發生。閃苗容易發生在晴天揭膜之後,幼苗快速萎蔫,繼而葉緣上卷,葉片局部或全部變白乾枯,但莖部尚好,嚴重時也會造成幼苗整株乾枯死亡。因閃苗現象是在揭膜後不久發生的,好似一閃即傷一樣,所以叫閃苗。閃苗系葉片生理性脫水萎蔫,當苗床內的溫度和溼度都較高的時候,驟然放風導致溫度急劇下降、葉片蒸發量劇增並超過根系吸水量,失水過多而形成生理性乾枯,亦稱冷風閃苗或冷閃。

對策:適時正確掌握通風量。通風口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並要準確選擇通風口的方位,應使通風口在背風面。陰雨天氣尤其是連續陰天應適時揭簾揭膜,增加光照;連陰天突然放晴時不要馬上揭開所有覆蓋物。

b.燒苗。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均可發生。燒苗是一種高溫生理性病害,一般出現在苗床中部,燒苗現象發生快、受害重,短時間內可造成整床幼苗驟然死亡。燒苗之初,幼葉出現萎蔫,幼苗變軟、彎曲,進而整株葉片萎蔫,幼莖下垂,隨高溫時間延長,根系受害,整株死亡。主要表現為植株黃弱、莖細而硬、生長緩慢,拔下幼苗檢查,可見根系變褐,根量少。

高溫是發生燒苗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幼苗生長的中期,晴天中午若不及時揭膜進行通風降溫,溫度會迅速上升,當床溫高達40℃以上時,容易產生燒苗現象。燒苗還與苗床溼度有關。苗床溼度大燒苗輕,溼度小燒苗重。

對策:經常注意天氣預報,晴天要適時適量做好苗床通風管理,使床溫白天保持在20~25℃。若剛發生燒苗,宜及時進行苗床遮蔭,待高溫過後床溫降至適溫可逐漸通風。

c.瓜類、豆類種子不出苗。種子陳舊或變質;化肥或殺菌劑過量導致爛芽;播種過深;地溫過低,尤其是地溫低於15℃時且溼度過大;種子吸水不足,苗床過幹導致幼芽乾枯。

對策:嚴格篩選種子,合理施用肥料和農藥並混拌均勻,苗床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溼度。

d.瓜類、豆類種子"戴帽"出土。瓜類或豆類的種皮包住子葉並一起出土,導致子葉展開不及時,影響幼苗的光合作用。播種後覆土過薄,土壤水分不足,種子活力弱或種皮厚等原因造成。

對策:工廠化穴盤播種後應及時覆蓋育苗基質,農戶營養缽育苗播種後輕壓土壤或在所播大粒種子上方堆1.5~2.0cm厚小潮土堆;保持苗床適宜溫度和溼度;"戴帽苗"可在早晨或噴水後,種皮潮溼軟化後人工"摘帽"。

e.瓜類、豆類高腳苗。下胚軸細長,子葉色淺,植株細弱。苗床溫度過高且溼度過大、光照不足、施氮肥過量時易形成。

對策:及時通風降溫,出苗至第1片真葉展開前不宜超過25℃;嚴格控制澆水,基質見幹見溼;增加光照時間,及時通風降溫和排除棚內溼氣。

f.漚根或寒根。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均可發生。部分根系變黃,甚至枯萎腐爛,沒有新生的白根;葉片表現深綠而不舒展,嚴重的還會出現葉緣枯黃。土溫過低,長期低於12℃;澆水過量導致溼度過大;營養土黏重、質地差時易造成。

對策:提高地溫,苗床溫度保持15℃以上,不低於13℃;嚴格控制澆水,防止土壤溼度過大。

g.小老苗(僵苗)。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均可發生。受害幼苗生長髮育遲緩,幼苗矮小,莖稈細硬,並顯紫色;葉片小而厚,顏色暗綠;節間短,嚴重時呈簇生狀著生花蕾;主根發黃,新生白根少。僵苗是因苗床土壤管理不良和苗床結構不合理造成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土壤溼度過小,土壤溫度過低,營養土氮肥不足、養分缺乏,連陰天、光照不足可加重症狀。

對策:自配營養土時宜選擇保水保肥力好的壤土,既要施足腐熟的有機肥料,又要施足幼苗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營養,尤其是氮素肥料。密切關注設施溫度,適當提高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間18~22℃;通過噴灑0.5%尿素+0.4%磷酸二氫鉀溶液補肥;把握好揭蓋膜的時間。

②真菌性病害

a.猝倒病。 瓜類、豆類蔬菜小苗期易發生。幼苗根莖部組織腐爛縊縮,發生倒伏死亡。苗床土溫較低、溼度大、光照弱、連陰天、通風不良等都會引發病害。

對策:注意提高土壤溫度,及時通風排溼。結合澆水噴淋72.2%霜黴鹽酸鹽威水劑800~1000倍液防治。

b.立枯病。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均可發生。幼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反覆幾天後枯萎死亡。莖基部現橢圓形、暗褐色病斑,略凹陷,擴大到莖基部周圍後病部收縮乾枯;葉色變黃凋萎,根變褐腐爛,直至全部死亡。立枯病發生後,一般不倒伏;溼度高時,病部產生褐色稀疏的蛛網狀黴。

對策:苗床用甲霜·噁黴靈進行消毒。做好苗床的通風透氣工作,田間不漬水。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預防,發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處理。

c.灰黴病。茄果類、瓜類蔬菜均可發生。灰黴病是一種低溫高溼型病害。葉片、葉柄發病呈灰白色水漬狀,組織軟化至腐爛,高溼時表面生有灰黴。幼莖多在葉柄基部出現不規則水浸斑,很快變軟腐爛,縊縮或折倒,最後病苗腐爛、枯萎死亡;灰黴病菌也可從殘留花瓣處侵入。在低溫高溼條件下易發生,特別是氣溫低、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最易發生,是茄果類蔬菜常見的苗期病害之一。

苗床內要保持較高的溫度和良好的通風條件,發病期應儘量控制澆水,降低苗床溼度。徹底清除中心病株並噴藥消毒。發病前噴科佳(氰霜唑)進行預防,發病初期667㎡用25%腐黴·福美雙可溼性粉劑60~80g或43%氟菌·肟菌酯懸浮劑30~45mL,對水20~30kg均勻噴霧進行防治。

d.莖基腐病。茄果類蔬菜苗期和定植後易發生。幼苗發病後,首先莖基部變褐,隨後病部收縮變細,進而中上部莖葉逐漸發生萎蔫下垂和枯死。發病苗白天萎蔫,夜晚可恢復;當病斑環繞莖1周時,幼苗便逐漸枯死,但不倒伏,根系不腐爛。

對策: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鐮刀菌引起的莖基腐病發病初期對症噴灑40%滅病威(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懸浮劑600倍液。番茄殼明單隔孢引起的莖基腐病噴灑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或50%多寶可溼性粉劑900倍液。

4.2 蟲害防治

加強苗期病蟲害全程防控,做好棚室消毒,噴灑高錳酸鉀500倍液消毒1次,邊角處撒石灰粉;安裝60目以上的防蟲網,苗床上懸掛黃色及藍色粘蟲板。

①斑潛蠅

根據斑潛蠅的趨黃性,利用黃色粘板誘殺;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800倍液+25%滅幼脲懸浮劑2000~2500倍液進行防治。

②白粉蝨和煙粉蝨

利用白粉蝨和煙粉蝨的趨黃性,懸掛黃色粘板誘殺。用啶蟲脒+吡蚜酮+烯啶蟲胺+阿維菌素,或噠蟎靈+烯啶蟲胺進行防治。

乾貨!春季蔬菜育苗四大要點都在這裡了,種植戶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