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慰生活之痛 以光 以詩歌


01

時隔多年,依舊能記起《死亡詩社》中的臺詞——

“人類是充滿激情的。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生活的意義”。

這部上映於1989年的電影,是影史上為數不多詮釋詩歌教育的文本。31年過去了,人們依舊珍重“船長”在詩歌中埋藏的那份如同光一般灼灼不息的,有關自由、自我和重生的力量。

而這種力量,對於已經在惶恐和沉寂中度過了2020年最初兩個多月的我們來說,顯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富有意義。


何以慰生活之痛 以光 以詩歌

在剛過去的3月23日,Jya美學家電就與LOHAS樂活雜誌共同發起了一個名為“光之詩歌”的線上主題活動,主要以微博平臺為陣地,徵集來自你心靈的“三行詩歌”。


何以慰生活之痛 以光 以詩歌

自該活動發起以來,參與者和佳作越來越多,人們紛紛從現實中的光出發,漸漸延伸到對自然、社會、人文的詠歎。

這就如同一個浪漫主義復興的入口,讓人們得以用一種微妙、重要又無可替代的修辭,去創造溫暖人心的啟示。


02

或許有些人認為,無論是光還是詩歌都自帶神性,似乎是與“日常”切割的,頗不易得的,一定程度上來說也的確如此。

正如葉嘉瑩先生說過的,蘊含在光與詩歌中的美,本質上是一種“弱德之美”,即為壓抑幽困之中方能迸發出來的品格。“疼痛在逼迫我唱歌”,光與詩歌對人的救贖,是從庸常和苟且之中,訓練感受與傾聽萬物的能力。


何以慰生活之痛 以光 以詩歌


何以慰生活之痛 以光 以詩歌

但即便如此,它們仍是貼近和關照現實的。

雖然人生的大部分主題都被壓抑與幽困所佔據,

但是如果有什麼隱秘的幸福是偶然能擊中我們的,那一定是在縫隙中透出的光,或者在所見、所愛、所失中突然湧出的詩行。


在現實中以光為媒,在一個更開闊、更復雜的空間裡,探索詩與偶得之幸,也是Jya的初心。去年11月份面世的新光檯燈,旨在以光塑造詩性的空間。在設計上,新光檯燈摒除了一切非人本的複雜性,從光的結果出發,去反推光的源頭。


何以慰生活之痛 以光 以詩歌

在與環境相得益彰的光線中,既有對某種熱鬧的拒斥,也有對某種情緒的迎合。當光體貼到能將青春洋溢的詩的本能封存,專注其間的沉浸感就能昇華成一種高級的體驗。


何以慰生活之痛 以光 以詩歌

03

光與詩相通,與浪漫與現實相通,與Jya相通。

他們註定要與孤獨但頑豔的櫻花一道,共同匯成對這個暮春的紀念。

4月1日之前寫下你對“光”的詩性感知三行詩,配上溫暖或激勵的圖片,就會有機會獲得由Jya提供的精美禮物


何以慰生活之痛 以光 以詩歌

很久之後,那時的光陰或許已經不再濃稠。但若能再次找到留在“光之詩歌”中的痕跡,一定可以喚起這份被標記過的,無以為報的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