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不可當戰疫魔

“影像顯示肺部病灶明顯變化,雙肺磨玻璃影面積急劇擴大,建議按照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管理。”蔣銳給患者做完CT檢查後,在檢查報告單上簽字,並留下個人建議。

蔣銳是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放射診斷科主任,來自西部某醫院。2月14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剛進駐武漢泰康同濟醫院,蔣銳就承擔起了放射診斷科建設與投入使用的任務。當天,他在防護服上寫下了“銳不可當”4個大字,作為自己的戰鬥宣言。

第一時間接管CT掃描機,組織安裝;第一時間調試機器,編輯掃描序列;第一時間組織機器模擬演練,全流程推演放射檢查……

CT室剛剛改建完,部分臨床科室找不到位置,蔣銳就帶著黨員突擊隊,到病區將患者逐一接到放射診斷科拍攝CT片。

放射科工作強度大,放射技師和診斷醫生兩人一組,24小時連軸轉。10余天時間,蔣銳天天奔走於科室與CT室之間。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到5個小時。

影像診斷是救治的前提,為了當好這雙戰“疫”的眼睛,蔣銳時刻保持著衝鋒的姿態。

一天,凌晨2點。一位重症患者突發腦幹出血,需要緊急拍攝CT片。接到電話後,蔣銳穿好防護服,直奔掃描室。

“患者合併疾病多,抬扶患者時要小心,避免造成二次傷害。”蔣銳和大家小心翼翼地將患者抬上放射機。

關閉隔離門、開機、敲擊鍵盤……蔣銳的雙眼,緊盯著屏幕上的圖像,一點點分析病情,作出診斷。當夜,臨床科室值班醫生根據蔣銳的報告書,拿出急救方案。經過連夜搶救,老人終於轉危為安。

由於高負荷運轉,CT機在連續工作的第10天出現了故障。此時,全院還有大量患者需要檢查。

在緊急搶修機器的同時,醫院領導決定啟用備用CT掃描機,要求將全院所有待查患者的CT檢查在一天之內全部完成。

受領任務後,蔣銳帶領戰友們緊急行動起來。改建備用CT室、設置感控通道、密封屋頂、設置指示標記……一夜無眠後,備用機器運轉起來。

為了方便行動不便的危重症患者,蔣銳團隊還制定了精準化的放射診療服務,採用移動式床旁DR攝影機,為患者提供上門服務。

“雖然不是重症醫學科的醫生,但在‘紅區’從不缺少蔣銳的身影。”放射診斷科醫生王元亨說。

兩天前,一位患者在出院前做CT複查,再見蔣銳時,他豎起了大拇指,“你胸前的‘銳不可當’4個大字讓人印象深刻。希望你的團隊能在戰勝疫情的大道上,勢如猛虎,不可阻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