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炒股的人,這段時間相信絕大部分都會非常煎熬。因為我們本來只是想進股市賺點錢而已,結果卻見證了歷史。巴菲特才見過五次美股熔斷,而我在這個月裡見到了四次。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在這四次熔斷中,最特別的是3月16日美聯儲提前大幅度降息並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結果市場以大跌回應。

關於這種情況的解讀,一種比較有意思的說法是:平時老媽都是捂緊錢袋子,幹這不給錢、幹那也不給錢的,突然某一天把裡面的錢都拿出來攤在桌子上,告訴你想吃點啥就買點啥吧,你是不是會恐慌,擔心自己得癌了?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當成個段子,編得不錯。把這當作個市場大跌的原因,那這種想法也就成新段子了。也不想想,如果一個人平時腰不酸、背不疼、腿也不抽筋,抱個孩子爬10樓都沒事,你給他很多錢他也不會懷疑自己得癌的,倒是有可能幫你把葬禮提前給安排了。人擔心自己得絕症,是一定要有些徵兆才行的。

美股的這一輪大跌,大家都看得到是因為疫情全球爆發和沙特、俄羅斯搞石油價格戰引發的,自然也比較關注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和石油價格。不過這裡面存在的一個比較重大的問題是,石油價格和傳染病爆發是怎麼傳導到股市去的呢?如果不明白這其中的傳導機制,又如何分辨什麼樣的干預政策是應該有效的?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流動性是一個大家並不陌生的詞彙,因為經常會聽到。可是流動性又是一個典型的多數人熟悉卻並非真正瞭解的詞彙,因為多數人聽到這個詞的時候並不會花時間去思考它到底是啥意思,更何況用在不同的地方時流動性的含義也有可能不同。

在這次危機中,流動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只考慮股市短期暴跌的原因,那這就是流動性危機。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去掉晦澀難懂的術語和模稜兩可的表述,我跟你說說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企業經營需要用錢,這錢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另一個是借債。不要因為A股市場上企業更願意以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就覺得這理所應當是個更好的選擇。通過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就得分給這些出資人紅利;通過借債募集資金就得分債權人利息。於是企業管理者和原股東就會琢磨,我是付人利息划算還是分人紅利划算呢?如果貨幣市場的無風險利率比較高,借債要付人的利息自然也就比較多,這個時候上市公司就會更願意發股票融資,因為紅利沒有利息多啊;反過來,如果貨幣市場的無風險利率比較低、借債需要付的利息少,上市公司就會更願意通過發債募集資金,把公司取得的利潤留給自己。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美國長時間維持低利率的狀態,企業自然就有更強的動力進行債權融資。等到舊債到期了,再借新債還舊債就行了,這樣就能以很低的代價實現拆東牆補西牆還兩邊都不倒。

這個做法看起來很聰明,可是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如果某一筆債務到期的時候借不到新債怎麼辦?這時候就會出現傳說中的資金鍊斷裂,換句話說,這公司就死翹翹了。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不過經營正常的企業在平時是不用擔心這種情況的,因為反正有的是錢,把利率提高點總會借得到的。那些經營不正常的企業,借不到錢死掉也正常,本來就應該優勝劣汰的嘛!有企業因為經營得不好被淘汰,很快就會有新的經營得好的企業補充進來,所以死掉一些企業對於經濟發展來說並不是壞事。

那會不會出現很多企業一起借不到錢的時候呢?答案是正常情況下不會的,因為沒道理企業經營不善還一起不善吧!可是糟糕的是會有特殊情況,如果某些重大事件影響了某個行業或者區域的一批企業的經營狀況,甚至是多個行業的經營狀況,這些企業就會因為借錢難而承擔更高的利息借錢續命。比這更糟糕的是,當這些企業都為了續命而承擔更高的利息時,其他的本來經營正常的企業就也得承擔比平時更高的利息,要不然會因為別的企業抬高了利息自己借不到錢,資金鍊斷裂。比更糟糕還要糟糕的是,如果很多企業都害怕自己的資金鍊斷裂,準備存點錢應付快要到期的債務,結果就會是大家瘋搶。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嚴格來說,這個時候並不是錢少了,而是手裡有錢的機構不敢把錢借出去,怕收不回來。這種情況叫做信用危機。

平時你手頭緊的時候,我正好有閒錢可以借給你,幫你度過了難關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利息;等到我手頭緊的時候,趕上你手裡有閒錢,你也可以借給我。這樣削峰填谷,大夥的日子都不會太難過。可是趕上大夥都在同一時間手頭緊,那就跟銀行遭遇擠兌一樣,自己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自己欠別人的錢還不上,這時候能怎麼辦?如果家底還比較厚實的,就砸鍋賣鐵先把舊債換上,等到挺過了這段時候再借新債從頭再來吧!如果家底本來就薄,砸鍋賣鐵都不夠還債的,再沒有人救命那就只能等死了。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很多企業都想靠著砸鍋賣鐵還債,結果自然是鍋也不值錢了、鐵也不值錢了。

平時黃金是最正統的避險工具,但是在出現流動性危機的時候會詭異地出現黃金與股市同跌的情況。確切地說,不只是黃金和股市在跌,是除了美元之外的所有東西都在跌。因為大家都在搶著把手裡能夠換成美元的東西換了,畢竟還債的時候要用美元來還的。於是所有的資產就都成了被砸的鍋,金融市場被砸得七零八落,害得所有參與者都跟著痛不欲生。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怎麼樣能夠接近流動性危機的問題呢?對於金融運作體系一知半解的人會簡單地回答央行放水。這個說法還真不能算錯,但是不準確。要接近流動性危機,放水自然是必需的,但防水的姿勢也很重要。如果姿勢不對,會陷入到所謂的"流動性陷阱"中。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3月16日引發大跌的那次美聯儲大幅度降息就是個教科書級的錯誤姿勢放水。如果是在平時,利息一下子降這麼多,什麼股票、債券、黃金、大宗商品都會變得有投資價值的,其實並不是這些東西變貴了,而是美元便宜了。

但是在有信用危機的時候,大夥不敢往出借錢是怕別人違約不還本,這種情況下你給我多少錢也沒法安撫人家被嚇得噗通噗通跳的小心肝啊!

所以政策一出,股市就報以大跌。因為那些嗷嗷待哺的債務人發現政策制定者是個彪子,你腿摔折了,他給你往腦袋上纏繃帶,就問你怕不怕吧!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直到23日,美聯儲發佈無限量、無底線量化寬鬆政策。雖然當天美國股市還是不爭氣地下跌了,但是黃金漲了,美元指數降了,隨後債券也穩住了,此時實際上已經能看出來這次的政策有效了,因為市場不再是蠻不講理地下跌了。

無限量、無底線這種詞往往會很吸引人眼球,所以容易把這次政策見效歸結為放水放得夠多。可是被多數人忽略的"開放式購買國債、MBS、債券ETF;為ABS,學生貸款,信用卡和小企業貸款建立了TALF;還準備小企業貸款"才是讓這次政策起作用的真正原因。

因為這意味著美聯儲從最終貸款人的角色轉換成了最終接盤人。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24日,道瓊斯指數暴漲11.37%,是歷史第四高。第一、二、三、五都是發生在1930年前後,巴菲特那時候剛剛出生。而且在大漲的同時,道指VIX大幅度下降。這一波大漲,確認了流動性危機已經結束,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過去了。

走過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

在確認這次流動性危機已經結束的時候,美國的國會還在為財政刺激計劃扯皮。現在這項計劃也已經最終通過了,而且額度很大、覆蓋面很廣。

現在說起來似乎有些事後諸葛亮的意味,不過在美國國會為財政刺激計劃扯皮的時候我已經不再擔心這份計劃能不能通過了。因為兩黨扯皮的焦點根本就不在於要不要推出這項計劃,而是在於由誰推出了這份計劃,畢竟這麼好的收買民心的機會很少見,怎麼能讓給競爭對手去做這個好人呢?


股票下跌不可怕,把握抄底機會才是王道!海豚股票“選股”功能實戰性超強,神奇指標提示抄底時機,直觀方便!還有Level-2、趨勢指標、主力動向等超實用功能,幫您洞察主力動作,把握買賣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