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說】上海腎臟周:老年腎臟病患者要特別重視預防骨折


【健康說】上海腎臟周:老年腎臟病患者要特別重視預防骨折

老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很高,大約每三個老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患腎臟病的老年人發生骨折的風險大大增加,調查發現,與非腎臟病病人相比,中、重度腎功能不全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增加2倍,嚴重腎功能減退老年人髖部骨折的發生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血液透析4年以上者骨折風險增加9倍。腎臟病病人一旦發生骨折,其生活質量大大下降,病死率也成倍增長,因此,預防老年腎臟病病人發生骨折極為重要。

老年腎臟病病人容易發生骨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隨著年齡增加,骨骼逐漸發生老化,表現為骨質量的減少和骨強度下降,但骨骼老化的速度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有的人骨量減少和骨強度下降的速度很快。雌激素對女性骨骼有保護作用,老年女性由於雌激素的減少,骨骼老化速度尤為明顯。②腎臟是維持骨骼健康的最重要臟器,古人所說的“腎主骨”就是對腎臟調控骨骼代謝的生動描述。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鈣和磷,腎臟通過合成活性維生素D等激素,對體內的鈣和磷代謝進行精細的調節。腎臟疾病患者由於腎臟合成活性維生素D減少和腎臟排洩磷的能力下降等原因,鈣磷和骨骼代謝發生紊亂,從而引起骨骼病變。值得強調的是,腎臟疾病所引起的骨骼病變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骨病的防治措施是不同的,對一種類型骨病防治有效果的藥物,對另一種骨病來說反而可能有害。因此,對於有較重腎臟病的老人來說,不僅要了解其有無骨骼病變及其程度,還應瞭解是哪種類型的骨病,這是實施正確治療的必要條件。③老年人易患其他可對骨骼健康產生明顯影響的疾病,如糖尿病、澱粉樣變性、多發性骨髓瘤、風溼性疾病、帕金森病,肌少症以及腫瘤等。老年人體力活動少,臥床時間較多,這都容易造成骨質疏鬆。④老年人往往患多種慢性疾病,合併用藥較多,而不少藥物會對骨骼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如糖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和苯巴比妥等)以及某些降糖藥(如吡格列酮和羅格列酮)。

除了骨強度和骨骼代謝異常以外,容易跌倒是也老年人易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步態穩定性下降、視聽覺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下降、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骨關節疾患、認知功能障礙和對居住環境不熟悉等,都是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常見原因。在其他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也會增加跌倒風險,如降血壓過多過快、降壓藥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降糖藥引起低血糖反應、利尿劑引起容量不足等等。安眠藥和抗抑鬱藥可降低老年人的反應速度和平衡能力,是跌倒的很大隱患。

老年腎臟病病人發生骨病時,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有的僅表現為腰背痛,或下肢抽筋,或身高縮短等,到後期可出現嚴重的骨痛,甚至骨骼變形,有些患者骨痛到無法起床。嚴重骨病者受到輕微的碰撞或者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如咳嗽)就可引起骨折。

老年腎臟病病人如何預防骨折呢?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合理補充適當的鈣和維生素D,儘可能保持一定的體力活動,應多曬太陽,保證充足均衡的營養。②早期進行骨健康的篩查,如骨密度的檢測、攝椎體X線側位片,監測血鈣、血磷、血維生素D和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等。③防跌倒,定期進行骨折風險和跌倒風險的評估,必要時早點使用助步器,避免突然改變體位,慎用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的藥物。加強用藥安全性教育,做好藥物管理。④充分認識骨折的風險和危害,做到早診早治,根據腎臟疾病所引起的骨病的類型,合理、謹慎選用抗骨質疏鬆類藥物。


供稿:

  • 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專科分會
  • 上海市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
  • 洪 維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腎內科
  • 葉志斌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腎內科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 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 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 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