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玉溪:“百名專家扶百村”鄉村振興顯成效

玉溪市作為雲南省唯一沒有貧困縣的州市,在發揮人才助力鄉村振興中超前謀劃、精心組織,積極開展“百名專家扶百村”行動,有效推動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

明目標、配資源,統籌謀劃抓協調

2019年10月,根據全市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規劃,玉溪市安排100名市委聯繫專家結對幫扶100個行政村,集中力量破解一批制約幫扶村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轉化一批應用前景良好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技術推廣和轉化示範區、示範點,培養和培訓一批農村實用技能人才。

玉溪市把“專家+組織部+幫扶村”的系統聯動作為推進“百名專家扶百村”行動走深走實的關鍵,及時發現總結各方工作的經驗做法,藉助“百名專家扶百村”工作微信群,讓專家、縣(市、區)組織部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開拓思路。將市委聯繫專家簡明信息向縣市區開放,讓縣市區“選”專家,合理有效調配專家資源,有效解決行動中出現的專家入手難、縣(市、區)組織部配合難、幫扶村需求難等情況。

針對華寧縣青龍鎮林下及冬季荒山荒坡種植缺乏項目的問題,邀請幫扶峨山縣富良棚鄉的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市委聯繫專家、玉溪中煙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文廣前往幫扶。針對元江縣因遠鎮茶葉深加工缺乏技術的問題,邀請興玉產業領軍人才、雲南貢潤祥茶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楊有田及其團隊前往指導。

摸需求、強服務,搭建橋樑促落實

以“五個振興”為切入點,協助幫扶村優化實際需求,開列“需求清單”,向區域內幫扶專家推送並動態更新。主動與幫扶專家對接聯繫,在幫扶專家開展第一次幫扶調研前,介紹幫扶行動的目的意義和幫扶村實際情況,瞭解幫扶專家“資源清單”,積極搭建幫扶專家與幫扶村的幫扶“橋樑”,精準打通幫扶工作中的堵點,力求“用好一個專家,實現一方振興”。拓寬思路用活資源,組織縣(市、區)本地專家及相關職能部門同步參加幫扶工作,實現“上下銜接”資源共享,將幫扶專家資源拓展到全縣(市、區)。

峨山縣依託雲南若水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羅林勇,在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掛牌建設羅林勇專家工作室,促進峨山本土人才與專家及其技術團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建設一線規劃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

強引領、展才智,以點帶面見成效

玉溪市充分調動專家積極性,運用好自身的專業優勢和智力優勢,為幫扶村發展主動思考積極作為,合理利用專家自身“朋友圈”,將幫扶專家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幫助幫扶村解決更多困難。同時,注重帶點促面,幫扶專家在重點關注幫扶村的同時,擴大視野,將自身成功的幫扶經驗推廣複製到幫扶村所在的縣、鄉。

市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黃永臣,對接企業在幫扶村開展除蟲菊種植收購合作,市教科所所長楊瓊英、市教科所李建國以及華寧寧州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麗瓊、華寧縣寧州舒氏陶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舒文照分別“組團攜手”前往幫扶村,以“專家小團隊”的方式橫向互通資源,“互通有無”開展幫扶工作。

深思考、勤作為,更新觀念振鄉村

玉溪市充分發揮幫扶村各級黨組織的帶動作用,突出政治功能,不斷壓實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組織任務,提升組織力,抓鄉促村,建強戰鬥堡壘。更新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思想觀念,將傳統“輸血”式被動接受模式改變為主動思考梳理自身發展的優勢及短板,以激活農民發展致富的“造血”功能為導向,引導有針對性的向專家提需求、提問題。加強幫扶村人才隊伍建設,篩選具有外出務工閱歷和一定文化程度的能人作為“田專家”“土秀才”進行專項培養。

元江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曼來鎮農場田村向幫扶專家,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楊紹聰提出本地三華李種植存在產量和質量都亟待提升的問題,專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自籌農資選取75畝試驗基地,從前期測土配方施肥到中後期葉面施肥等多環節4次前往幫扶村親自指導。

玉溪技師學院電子教研室主任胡向東、高級實習指導教師夏春飛,為幫扶村開展電子商務培訓指導幫助農村剩餘勞動力學習技術、提升技能。

雲南網記者 賈雲巍 黨曉培 楊之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