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金城蘭州,

有塔影河聲的豔麗,

有煙雨蘭山的驚奇,

更有絲路古道的足跡。


金城蘭州,

有歷史溫存的氣息,

有詩人吟頌的情趣,

更有鍾靈斯地,楊柳依依。


很多人對蘭州的瞭解,或是從一碗蘭州牛肉麵,或是從一條穿城而過的黃河,或是從一座百年中山橋,或是從一本《讀者》雜誌。是的,這些都是蘭州的驕傲,但卻不是蘭州的全部。今天,文旅君帶大家一起走進蘭州、感知蘭州、品味蘭州。


蘭州文旅系列欄目: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


黃河害,黃河險;

凌洪不能渡,大水難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

一首民間民謠道出了古時蘭州人

渡黃河這道“天塹”的艱難。

在沒有橋樑連通黃河的古時,

為了黃河兩岸之間能夠進行來往,

從古至今,蘭州百姓採取了許多措施。

夏秋憑小船和羊皮筏子橫渡,

冬天河面結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蘭州黃河鐵橋的由來:

明洪武五年(1372年),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德曾因軍事需要在黃河上修建浮橋,但由於自然環境的因素,每逢春季冰雪消融,浮橋就會遭到破壞。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洪武十八年,蘭州衛指揮僉事楊廉在現中山橋的位置用24只大船,橫排於黃河之上修建了鎮遠橋,今天仍矗立在鐵橋南岸的將軍柱正是鎮遠浮橋500年興衰史的唯一見證。

由於浮橋並不堅固安全,每年黃河結冰前拆卸,解凍前後又要重建,這座浮橋就這樣延續了500多年。

光緒初年,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時,為平定新疆,曾上奏朝廷,提議修橋,但因當時國人技術落後,洋人出價太高,只能望河興嘆。

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摺合成人民幣約八千多萬用於建橋。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鐵橋的全部建橋材料從德國走海運到天津,由京奉鐵路運到北京豐臺火車站,再由京漢鐵路運到河南新鄉。從新鄉取道西安,分36批,用馬車運到蘭州。由於運輸道路的崎嶇不平與運輸工具的限制,歷時5個月,終於將400萬斤的建橋建材運到了黃河邊。

1908年初春,鐵橋動工。1909年8月19日鐵橋竣工通行。歷時2年,在黃河岸邊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


黃河鐵橋改名為中山橋: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第一橋改名中山橋。


歷經磨難的中山橋:

歷經百年的中山橋經歷了風吹雨打、車船碰撞、兩次大規模戰爭的洗禮。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1937年,日寇對蘭州進行了長達6年的瘋狂轟炸,期間他們轟炸的重要目標就是在戰爭期間起著重要運輸通道的中山鐵橋,為了隱蔽起見,人們不得不將鐵橋的顏色由原來的桔紅色改為銀灰色。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1949年8月,解放蘭州戰役中,中山橋再一次成為戰爭的爭奪點,在戰役中,鐵橋橋面的木板被焚,縱梁被槍彈打得通紅,但橋身安穩如常。人民解放軍以奪得黃河鐵橋作為解放蘭州的標誌。

1954年4月1日,國家撥款60萬元開始全面維修加固中山橋,並在原平行弦杆上端加固拱式鋼樑,還更換了橋面木板,並鋪設了瀝青橋面,可以雙車對開汽車,載重由8噸增加至10噸,從此,讓鐵橋更美更結實了。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1981年9月,鐵橋經歷了大流量洪水的洗禮,最嚴重鐵橋橋墩淹沒,浪花濺上橋面。4500秒立米的大流量持續了16個晝夜,5000秒立米以上的流量持續了6天6夜。一直到9月16日,洪水才開始回落。經歷了洪水的洗禮,蘭州中山鐵橋風采依舊。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1989年8月9日,一艘自重260噸的供水船在人工移位時失控撞向中山鐵橋,中山鐵橋遭遇了一次空前嚴重的“打擊”。一聲悶響過後,中山橋西側約20米長的人行道嚴重變行,橋面鋪設的幾十塊鋼板捲了起來,有的摺疊在一起。這一天,離中山鐵橋的“保固”的80壽辰只差20來天。

撞擊事故發生後,蘭州市組織技術力量,對中山橋作了多次外觀勘測,在10月進行了為期15天的全面檢查。

1990年9月1日至12月5日,投資138萬元,再次對中山橋進行了全面維修加固。人行道由原來的1.2米增加到2.1米,全橋進行了重新油漆。中山鐵橋在遭受這次“重創”之後,仍然不屈地巍然屹立著。


“國寶”百年中山橋:

1992年,在首屆絲綢藝術節期間,蘭州政府在橋頭立碑,第一次將中山橋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象徵”。

2004年,中山橋結束了近百年的通車歷史,變成了永久性的步行橋。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2006年6月,在國務院公佈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蘭州中山鐵橋終成“國寶”,了卻了熱愛中山鐵橋的蘭州人的一樁心願。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2009年,中山橋迎來100歲生日。

2011年,中山橋迎來了建成後的第18次大修。這次大修除提高中山橋抗震能力和抗洪能力,加固橋墩外,還將讓這座百年老橋長高1.2米。工程完工後,將使這座百年老橋重煥青春,同時保證可靠使用50年。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攝影:張金保

2019年,中山橋迎來了110歲生日。

如今的中山橋是每個來蘭州的人必打卡之地,當夜幕降臨,總能看到遊人駐足停望美輪美奐的中山橋以及白塔山五彩繽紛的燈光秀。

疫盡花開,我要去蘭州,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一條河見證了華夏民族五千年來的歷史興衰,

一座橋闡述了金城百年來的繁榮景象。


隨著時間的流逝,城市發展日新月異,黃河之上已經新建了許多座橋用以連通黃河兩岸,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再是溝通黃河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了。儘管如此,這座橋依舊是蘭州的象徵與名片,更是蘭州人的精神寄託。每一個來這裡的人都有機會撫今追昔,解讀這座城市的歷史。


綜合整理於網絡

攝影: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