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的「善」思想(一):善,活在真理中

何謂善?善的定義為何?善與真理,善與美好的生活,與經濟的幸福之關聯為何?在探討「善經濟」之前,應先針對何謂「善」進行哲學性的思考與闡述。

知識的善

西方世界的「善」從蘇格拉底開始,將對於善的追求視為美德。蘇格拉底認為,沒有知識就沒有德性,善的行為有賴於正確的知識。蘇格拉底認為,沒有人故意為惡,是因為將惡視為善,因此正確的認知才有善的美德。

東西方的「善」思想(一):善,活在真理中

美德就是至善,而美德來自於知識,無知才會產生罪惡。

知識是通向至善與美德的路徑。

知識,對於蘇格拉底而言是正確地認知一切事務的目標,知道事物的好處,人能夠正確認知什麼對他是真正的益處,他就能夠積極地追求,進而達到他所需要的願望、利益與幸福。

東西方的「善」思想(一):善,活在真理中

蘇格拉底認為,至善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目標,雖然人有感性,可以追求感官的快樂,但是人作為理性的存在,應該追求存在一切萬物之中的理性,亦即至高的善。

蘇格拉底認為,人無法真正認知這個至善,只有神可以。這個神在蘇格拉底眼中不是宗教的造物主,而是超越世間的理性力量,這個神是能依循理性行事,並以至善為目的。

總結而言,蘇格拉底眼中的善就是理性,蘇格拉底認為人都有理性的能力,這是人與動物之別。理性代表我們幸福與智慧,符合理性的生活,就是真理,就是至高的善。

理念的善

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所認知的至善是追求真理。他所提出的Summon Bonum,就是至高的善。而善就是「理型」(Ideal)。

東西方的「善」思想(一):善,活在真理中

一切萬物都有理型,一切具體存在的可見、可視、可運用的萬物都是生滅不已的,但萬物背後的理型是長存不滅的。換言之,如近代胡賽爾所主張的,世界只有一個完美的三角形的概念。

一切有形的三角形物體都不完美,都會損壞,只有三角形的概念是完美的、不朽的。而且宇宙間只有一個完美的、獨一的、存在的三角形概念。這就是呼應了柏拉圖完美理型的概念。

東西方的「善」思想(一):善,活在真理中

柏拉圖認為,至善是萬物最高的理型,至善也是一切道德的最後依據,人間的一切事物都要由至善來統轄,理想的城邦就是應建構在至善的理念之上,然後全民的幸福才能夠真正實現。

在他的著作《理想國》(The Republic)一書中說,事物有個特殊的理型,人也各自有其特質。奴隸生而為奴隸,工匠生而為工匠,統治者生而為統治者,國家應該交給實踐至善、智慧與美德的哲學家來統治。

因此,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統治者一定是哲學家,城邦必須由認知至善之道的哲學家來統治,這即是柏拉圖所提出著名的「哲學家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