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旅行達人:最好的教育在路上


親子旅行達人:最好的教育在路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一直認為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帶她去旅行。從女兒2歲開始,我們帶她旅行,今年她快滿8歲了。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中我們大手牽小手已經行走過了近10個國家,50多個城市。我們一家人既可以搭乘紅眼廉價航班,也會選擇星級餐廳饕餮一頓;我們會選擇信賴當地的司機在網上包車,也會通過參團結交愛好旅行的朋友……

旅行不僅可以加深親情,同時能讓孩子以最直觀的方式見識世界的多姿多彩、開拓視野、擁有多元價值觀。因為生活的模樣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熱愛旅行的人,在遊玩中不斷學習的人也一定會被生活所熱愛,這些都是帶孩子一起旅行時所堅持的態度。

女兒性格開朗外向,做事有主見、遵守規則、通情達理、感知力強,很多獨特的見解和良好的習慣都來自於她在旅行中的深深體驗和領悟。可以說旅行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特別是在旅遊期間父母的盡心策劃和有意識的引導,不僅更能讓孩子體驗到旅行的意義,同時還可以將旅行的樂趣以及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滲透到孩子的生命裡。這裡就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經驗吧。

旅程的制定

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經驗能力以及身體狀況等,來選擇旅遊的地點,日程和方式。在選擇沙灘、海島、遊樂園等滿足孩子好動天性的同時,在旅途路線上添加一些動植物園、名校、博物館、科技展覽等可以和教育結合、有文化內涵的景點區。親子游不是趕集,每天遊覽的景點兩三個最好,應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行程。

出發前的準備

1.旅遊前給孩子一個揹包,讓孩子自己把包填滿。放什麼,就讓孩子去“任性”決定,當然父母可以給年幼的孩子一些合理的建議,但不要強求。

2.給孩子疏導一些心理上的準備,比如:人多的地方要拉住父母的手,遊玩時不能離開父母的視線。也可以模仿一些有風險的情景,如讓孩子知道萬一走散時該如何解決,建立起安全防範意識。

3.孩子四五歲以後,旅遊前通過購買或網上檢索地圖、有圖片的導遊書籍等讓孩子事先了解我們現在在哪裡,將要去哪裡,和孩子聊一聊目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和歷史淵源。


旅行時不忘培養好習慣

旅遊就是要孩子盡興地玩,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在旅遊期間也不能忘記培養孩子養成以下幾個好習慣。

1.上車睡覺,下車玩。睡眠休息時間確保了才能有精神遊玩。

2.在確保衛生的前提下,當地的食品好吃不好吃每樣都嚐嚐,讓孩子知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食物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的特色。

3.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在途中對某些事物感興趣而停下腳步時,父母也停下來和孩子共同探討,這樣的陪伴才能更好激發孩子的觀察和研究能力。

4.引導孩子融入當地生活,入鄉隨俗,一起尋找和體驗當地的特色,培養孩子的異文化融合力和適應力。

5.給孩子一些零花錢,通過用錢即可以增加與當地人的溝通機會也同時可以讓孩子知道理財的重要性。

6.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孩子承擔一部分的行李。離開時確認物品是否有遺忘,學會配合父母收拾行李,照顧老幼。

交流溝通

旅途中鼓勵孩子多和當地人溝通,善用外語與肢體語言。比如購物、打聽洗手間在哪、點菜等。通過說些簡單的外語讓孩子感到溝通帶來的快樂,讓孩子認知外語的重要性。高年級後可以嘗試利用班級活動把旅行中的見聞和班級同學們分享、一起討論不同國家的差異和每次旅行後談談感受。

整理記錄

每次旅行結束後,讓記憶有痕。和孩子一起將旅途中的美食、美景、人物等分類回顧整理,方式可以多樣。年幼的孩子可以通過畫畫來簡單記錄,小學以後可以圖文並茂記錄,到了高年級不妨嘗試做PPT或用App做些可播放的小電影。這無疑是對難忘旅行的一種美好的延續和昇華。

製作成相冊和照片書就是一個常用的方式。這些記錄可以幫助父母人和孩子記住曾經旅行時的經歷,都將會成為孩子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在女兒幼小時製作了旅遊相冊,後來做成了書,我經常回顧我們旅行的照片和閱讀寫下的遊記給孩子聽,一起分享當時旅行時的各種快樂,這也成了我們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刻。

TIPS: 旅行中沒有必要刻意追求教育效果。在遊玩中能學到東西更好,就算一個地名、人名都記不住也不要介意。只要孩子能感受到快樂,能用自己敏銳的感官去體會這個世界,我想這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就必然會豐富孩子的生命,永久留存在孩子的情感記憶裡。無論對於孩子還是父母而言,這就是親子游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