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繁殖“大巖桐”,注意“3方面”,輕鬆操作成活率高

大巖桐是苦苣苔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株高15-25 cm,屬於小型盆栽,方便移動;花朵碩大,密佈茸毛,絲絨般質感;花色鮮豔豐富,有粉紅、紅、紫藍、白等色。更重要的是它耐半陰,適合擺放在室內任何有散射光的地方,不必擔心植株因光照不足而花開不旺。

大巖桐花期很長,可以從初春一直開到秋天,所以許多花友都很喜歡養上幾盆。大巖桐繁殖方式有多種,而且操作也基本上沒什麼難度。現在正是溫度適宜的春季,幾種繁殖育苗方式都適合在此時進行,有心的花友們可以抓住這一有利時段通過不同方式來親手育出自己的大巖桐小苗哦。

春季繁殖“大巖桐”,注意“3方面”,輕鬆操作成活率高

一、不同的繁殖方式總有一種適合你

1、播種繁殖:適合經驗老道,追求新品的你

播種繁殖一般在仲春季節,也就是天氣溫度能達到20℃以上時進行,南方某些地區可以在2-3月的早春季節進行,而緯度偏高一些的北方地區最好等到4月,氣溫穩定了之後再行播種。

播種前,最好把種子放入3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這樣能促使其提早發芽。同時準備泥炭土或是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粉混合作為育苗基質。另外其他土壤如松針土、椰糠等物當然也可以作為育苗基質,總原則就是一個:疏鬆透氣。

春季繁殖“大巖桐”,注意“3方面”,輕鬆操作成活率高

播種前,先用噴壺把基質徹底噴溼,或直接採用浸盆法讓基質全部溼潤,不直接用澆水的方法是怕這類疏鬆質基質不太容易留住水,往往表層及中間的基質已經溼潤,但是邊緣的基質卻還沒徹底浸潤。待基質潤溼後,再把種子均勻撒到基質上,向盆面上方噴水,使水霧落在基質上,大巖桐種子比較細小,避免直接噴水過猛將種子衝跑。最後在盆面蓋上玻璃片或蒙上塑料布,放置半陰處,溫度保持在20℃左右,大約經過一週左右,就可以出苗了。

出苗後逐步撤去玻璃片和塑料佈讓其接受光照,並保持盆土溼潤。待幼苗長出2片左右真葉時,最好進行一次疏苗,將劣勢或畸形的小苗除去。當幼苗長出有5片左右葉的時候後,就可以開始定植了。若包括水肥光照等各項管理得當,大巖桐生長迅速的話,發芽後5-6個月後即可開花。

播種方式培育大巖桐是最為簡單的一種方式,只要育苗基質選用合適還是能發芽一大片的,且還有一定幾率栽出異化品種,有想法的花友可以試一試。當然了,種子繁殖缺點也是有的,那就是大巖桐的種子很難取得,多數得需要人工授粉才可以獲得。而且種子十分細小,出芽能力相對較低。

春季繁殖“大巖桐”,注意“3方面”,輕鬆操作成活率高

2、扦插繁殖:適合心血來潮,想什麼時候扦插就什麼時候扦插的你

之所以說大巖桐方便各時期扦插,是因為大巖桐有芽插、莖插和葉插三種扦插方式,選擇不同的插穗,對應的扦插時間也略有區別。

芽插,顧名思義是利用當年在塊根上萌發的新芽作為插穗進行扦插,這樣的芽子萌發時間不定,室內有保溫條件養護時,說不定一年四季都會有發出。

待塊根萌發的新芽長到5釐米左右的時候,將多餘的新芽從基部掰下,插入與播種時相似的基質中。保持盆土溼潤而不積水,耐心養護,溫度在20℃以上時,可在兩週內有新根發出。當有新葉長出後,意味著插穗已經完全成活,就可以擇時帶一部分原基質入正式盆定植了。

莖插主要選擇從老莖上修剪下來的部分嫩莖來作為插穗來育苗。一般多選在清明過後,挑選些健壯的嫩莖,用消過毒的鋒利刀片將傷口修整為平整的馬蹄形,在空氣中晾乾後插入溼潤基質。溫度同樣保持在20℃左右,放在陰涼通風處,大約10天左右就可以生根。

春季繁殖“大巖桐”,注意“3方面”,輕鬆操作成活率高

而葉插方式顧名思義是剪取留有1釐米葉柄的健壯葉片,傷口消毒處理後插入蛭石、椰糠、水苔等疏鬆透氣的基質中,插入深度不要太深,大約插入深度在1/3即可。注意遮光保溼,並同樣保持溫度在22℃左右,10天左右,插穗就可以生根,成苗後移栽到小盆中。

這屬於整葉扦插,還有一種裂葉扦插法,即將葉片按葉脈分裂成幾片,稍微晾曬傷口後平鋪於基質表面,溫溼度及光照管理同整葉扦插時一樣,20天左右即可在裂葉部位形成愈傷層,並生出新根和新葉。裂葉法扦插時雖然生根時間會遲一些,但是卻勝在一片葉子可以繁殖多株。

總體來說,無論是莖插還是葉插,插穗來源都比較廣泛,操作也相對簡單,而且扦插時間很隨意,只要溫度適宜,一年四季都可以操作。缺點就是基質選不好的話,生根難,死亡率高。

春季繁殖“大巖桐”,注意“3方面”,輕鬆操作成活率高

3、分根繁殖:適合膽大心細,又不想費心養苗的你

大巖桐其實有點像仙客來,在地下有個類似於土豆的塊根,內部富含水份和營養,上部表層分佈有許多的潛伏芽點。這些芽點在條件適宜的話,都有機會萌出新芽來,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進行分根繁殖。

分根方式一般在春季進行,即大巖桐剛剛從冬季休眠或半休眠狀態中復甦。通過保溫保溼以及充足光照,讓芽點儘快萌發。當新芽長到1釐米左右的時候,起出塊根,注意不要傷及嫩芽,依照芽點分佈情況,用鋒利刀片將塊根分離開來,保證塊根上的每一部分都至少有一個芽。最後將分離後的塊根創面處蘸塗些草木灰或硫粉消毒以防止腐爛化水後重新定植。

分根繁殖由於新芽下面自帶的一部分塊根裡面還儲存有一些營養,所以定植初期,新芽可以依靠這些營養長的特別快,開花時間也要比前面兩種方式早的多,這也是採用分根方式的顯著優點。但缺點嘛,同樣顯然易見——分根時造成的創面比較大,消毒效果不好的話,會連根帶芽全部死亡。

當然,可能還有一些朋友通過組培方式,組培方式雖有能大量繁殖脫毒的優質種苗等優點,但是操作難度和環境要求可要嚴苛的多。光家庭環境這一關就過不了,所以青璃就不再多說了。

春季繁殖“大巖桐”,注意“3方面”,輕鬆操作成活率高

二、繁殖中的各種細節需要注意

大巖桐在繁殖時除了要保證剪刀、刀片等工具以及基質的消毒到位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在等待生根期間的保溫保溼了。溫度是保證能快速生根的基礎,而適宜溼度則是保證能不能生出新根的基礎,只有在溼潤而不積水的情況下,這些塊根和插穗才能有機會生出新根來。由於大巖桐葉片表面有一層絨毛,沾水後不易滾落,所以特別容易漬壞葉片,而基質乾燥後又不得不進行補水,這時可以採用浸盆法或壓蓋透明玻璃片或覆膜來保溫保溼。

三、定植過後還要悉心養護

大巖桐新苗的根系不甚發達,且耐肥性又不是很好,所以在上盆前的準備的植土,一定要配好一些。大巖桐上好的植土有松針土、腐葉土、山泥以及草炭土等這類疏鬆度較好的肥性土。若用田園土時,應視其黏性混摻一些比例的河砂或蛭石來改善其排水性。同時最好能在盆底預鋪一層有機肥。在後期管理中,儘量少施或不施化學肥料,讓大巖桐幼苗儘量吸收肥力較為溫和和持久的有機肥,來減少肥害的可能性。

春季繁殖“大巖桐”,注意“3方面”,輕鬆操作成活率高

養過大巖桐的花友們可能知道,大巖桐不怎麼喜陽,平時接受一點散射光就可以生長的很好,過強光照反而有可能會使其葉片發黃,生長受到抑制等。而大巖桐幼苗更是不耐陽,平時可以放在離窗戶稍遠照不到太陽的一些地方,或最多讓其只接受早上的一段光照即可。

前段中說過,在扦插期間,大巖桐葉片不要沾水,其實這一點也同樣對於定植後的幼苗和以後能開花的成株來說也同樣適用。大巖桐一般就採用避株直澆方式補水,最好別用噴壺,那樣很容易讓全株的葉片沾水。若澆水時不小心沾上水珠的話,可以將花盆放在通風的地方快速吹乾,或者直接用紙巾吸乾。

好了,關於大巖桐的繁殖及幼苗期管理就介紹到這裡。其實對於青璃來說,結果固然重要,青璃更享受的是一種過程,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那種“釣勝於魚”的心態吧。當然,青璃也還是希望這些介紹能對花友們有所幫助,能夠育苗多多,花開多多,也是青璃最喜歡看到的哦。

春季繁殖“大巖桐”,注意“3方面”,輕鬆操作成活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