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在桂林上學時,隔三差五就想喝一碗白粥,可是學校飯堂和周邊的店家都鮮有供應,而且舍友也不愛喝粥,所以每次放假回防城港我都要出門找各式各樣的粥鋪,“炫耀”給舍友看。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店名: 好粥到

地址: 防城區育才路33號


我們一行三人在防城的大街小巷裡兜兜轉轉,才總算找到這家粥鋪。


自建樓商用,整個粥店有兩層。木紋的桌椅幾乎是防城港大部分飲食店的“標配”。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紅魚粥 +泥丁粥+玉米餅= 48元


這家店是小編的朋友推薦我們過來的(這個時候吃貨朋友的用處就能發揮到極致)。可能小編還不夠格做個防城港吃貨,居然不知道紅魚粥是什麼,今天也算來開開眼了。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紅魚粥 ¥18


這次探店有幸吃到了紅魚粥,在此之前我連紅魚長什麼樣都不知道。


剛進店我就注意到,店裡用來盛粥的碗是紫砂碗。色彩是個奇妙的東西,同一碗粥用紫砂碗裝好像就會顯得沒那麼素了。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蝦米、豬肉、紅魚片,生米下鍋,熬出一碗紅魚粥。整碗粥裡的紅魚片其實不算多,因為紅魚經過簡單的鹽漬,味道濃郁,所以粥裡不能放太多,煮出來已經碎得差不多了。老闆娘特意拿來了完整的紅魚,我們還了解到,店裡用的紅魚不含防腐劑,都放在冰櫃裡冷藏保存。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店裡每桌都放了一個透明小罐,裝著佐餐小菜——腐乳。這在港口的粥店,很少見。腐乳是個百搭的食物,無論是什麼粥,混著腐乳就會出現不同的味道。夾起半塊腐乳,放在溫熱的粥面上,很快就聞到了一股發酵的酒香。用筷子沾一點腐乳放到舌尖,鹹香細膩的獨特風味立即充滿口腔。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看似只是一樣平淡的佐料,在貧苦的五六十年代,腐乳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最珍貴的食物。當時,生活艱難,腐乳幾分錢一塊,全家人的伙食就是一碟青菜、一塊腐乳、幾碗綿綿白粥。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泥丁粥 ¥18


比起和紅魚粥“素未謀面”的關係,我和泥丁粥算是老相識了。沒吃過泥丁的人可能看見它的外表會產生排斥感,像一條蟲子,難以下嚥。好奇人類是怎麼發現這東西可以吃。


前段時間小編有個外地朋友來防城港玩,我就帶她嘗試了泥丁湯,她的第一反應是湯很鮮美,很好喝,不知道她如果看見泥丁的本來面目會怎麼想哈哈哈!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每天早上五點多,店裡的幫工就會把所有的材料都清洗整理乾淨,包括泥丁。老闆娘說,每天要準備兩次材料才夠一天的供應。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處理好的泥丁是“表裡不一”的,不認識泥丁的人第一眼絕對不會把它跟上面那些滑溜溜光禿禿的怪物聯想在一起。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一碗18元的泥丁粥,是三個人的分量,一勺子下去收穫滿滿。豬腰、豬肝、泥丁,讓人一看就覺得,這碗粥的鮮美快要溢出了屏幕。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玉米餅 ¥12


聽老闆娘說,玉米餅是獨家秘製,很受顧客的歡迎,回頭率200%。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一張餅輕輕薄薄,一碟有兩層。圓餅的經典切法,將這份玉米餅分成大大小小相差甚微的十幾個“小三角”。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金黃的玉米在餅上隨意灑落,讓這份玉米餅表面凹凸有致。上桌的那一刻,你會驚訝於它撲鼻而來的甜香。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玉米餅在畫面裡佔據了主位,亮眼的黃色讓人不自主就會將視線落在它那兒。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我們到店裡的時間正好是中午用餐的時間,所以一樓已經坐滿了顧客。我們在二樓拍攝的過程中,絡繹不絕的人很快又把二樓所有的桌子佔據。


小編還注意到,我們的鄰桌是特意過來吃午飯的一家人,大大小小有七八個人,點了很多小菜,把粥店當成中午的正餐我還是第一次見,但這也是這家店的魅力的側面體現。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就算開車卡進巷子裡,我也要吃到這碗紅魚粥


這頓酒足飯飽也總算是對得起我們三個人開著小車在防城狹窄的街道里竄來竄去,還差點迷路(中途還因為“缺德地圖”的導航,卡在了巷子口,進不去出不來)。下次去喝粥還是騎電動車吧,畢竟在防城街,得電動車者得天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