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推進茶葉產業發展紀實

綠色產業正崛起

—— 花垣縣推進茶葉產業發展紀實

3月24日,春風習習,走進花垣縣補抽鄉合心村高望山茶園,“保姆式”栽植的茶苗,枝丫上已經發出的四五片嫩綠的新芽。站在茶園的最高處放眼四看,白色的地膜一壟連著一壟,由線成面,由面成片,在高坡嶺上勾畫出極美的圖案。在茶園旁邊的荒山上,兩臺大型挖機正在開挖作業,為擴大茶園面積做準備。從來沒有種植過茶葉的補抽鄉,如今已經完成茶葉定植面積5000畝。這是兩年來花垣縣茶葉產業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重點打造千億茶產業的發展目標,州委、州政府也將茶葉產業作為富民強州的重點產業來抓。兩年來,花垣縣積極落實省、州精神,將茶葉產業發展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相結合,制定了《花垣縣茶葉產業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按照“高標準建園、茶旅一體、三產融合、茶園與自然景色、苗族文化完美結合”的種茶模式,確定全縣建成茶葉產業基地12萬畝的發展目標。目前,該縣茶葉面積已達6.8萬畝,形成了萬畝茶園1個,千畝茶園22個,百畝茶園107個,培育茶葉種植主體125家,帶動茶農1.5萬多戶,形成了龍頭企業增效、集體經濟壯大、能人大戶參與、農民獲得增收、產業發展振興的多贏局面,成為該縣“礦業轉農業、黑色變綠色、老闆帶老鄉”轉型發展中的新興主打產業。

高標準定位謀發展

“相比其他縣,花垣的茶葉是後來開發的,我們要用好後發優勢,從建茶園基地起,就要高標準發展茶葉產業,化肥不能用,除草劑不能用……”花垣縣委書記羅明在該縣茶葉產業推進會上這樣提出要求。

為此,花垣縣理清思路,規範操作,編制了《花垣縣茶園建設及管理技術規程》,聘請省茶葉研究所專家包小村作為技術總監,全縣茶葉產業發展實行統一規劃佈局、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茶葉品種、統一後期培管、統一品牌營銷的“五個統一”戰略,根據縣域自然環境、社會條件、古村落歷史文化,將全縣茶區分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三個茶區,形成了以麻慄場鎮以上的高嶺梯田優質茶旅園,麻慄場鎮以下的生態觀光體驗茶旅園,大力推進茶葉標準園、示範園、精品園建設,引領帶動全縣茶葉優質高效發展。

堅持以推進有機茶園為抓手,充分發揮該縣處於微生物發酵帶、土壤富硒帶、植物群落間亞麻酸帶“三帶”地理優勢,大力推進“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地區”創建工作,積極推行茶葉“三品一標”品牌認證、種植基地GAP(良好操作規範)認證、產品QS(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和加工企業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認證。同時,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立茶葉產品溯源機制和市場監管體系,確保企業推進和規範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茶葉生產,把茶葉產業建成健康、綠色、環保的產業。

“我縣加強優質種苗基地建設,做實做細以麻慄場鎮尖巖村、新橋村、新科村為核心的茶苗基地培管,大力繁育本地黃金茶1號、2號等‘十八洞黃金茶’優質品種,全面保障全縣茶葉基地建設優質茶苗供應。特別優選黃金茶1號作為主品種,全縣種植面積達90%以上。”花垣縣委副書記、縣長隆立新這樣介紹。

多元化參與機制促發展

走進花垣縣補抽鄉吉戰坡千畝茶園,栽植好的茶苗在春風中搖曳,站在茶園的最高處,藍天白雲下的茶園一望無際。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壯大集體經濟,我們採取村支部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種茶模式,全鄉14個村按照資金量的大小,分別種植400畝和500畝的茶葉。”補抽鄉黨委書記石豔飛說。

補抽鄉地理位置偏遠,沒有外來“老闆”看上這片土地,能人大戶來帶動的路子走不通,加上沒有成片現成的地來種茶,如何自食其力、堅定老百姓種茶葉的信心?該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組織各村村乾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學習,二是召開村民大會和進村入戶宣傳種茶政策。通過向荒山要面積和飛地種植,目前全鄉落實種植面積6500畝,完成定植5000畝,有千畝茶園4個,百畝茶園25個。

民樂鎮巴儺山千畝茶園的開發走的是能人帶動的路子。

2018年3月,麻拉村走出去的能人麻興剛回村任職。經過多個項目對比後,麻興剛決定帶領村民利用巴儺山適合種茶的優勢種茶。為此,他多次帶村民到保靖縣黃金村等地考察,堅定村民們種茶信心。2018年下半年,村民集體決定種茶後,他又帶領村民修通了2.8公里的進山產業路和翻耕土地,為2019年種植茶葉做好了前期準備。目前,麻拉村和梳子山村兩村聯手連片開發後,茶園完成定植面積2300畝。

抓實服務監督保發展

“種茶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後期培管的費用,縣裡有了貸款的政策後,解決了我們最大的後顧之憂,做產業的信心更足了。”吉衛鎮夜良坪村支部書記田金珍這樣給筆者說。

為了給茶葉產業後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花垣縣委、縣政府主動和多家銀行談合作,最後和華融湘江銀行達成了協議。目前,華融湘江銀行花垣支行已和總部取得了給花垣茶葉產業3億元的授信額度,解決了花垣茶葉產業後期培管貸款費用難題。

為確保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擴面提質工作全面完成既定的任務和標準,該縣明確了一系列助推的工作舉措。一是該縣五大家領導、縣委常委和各鄉鎮脫貧攻堅指揮長深入一線,加強工作領導和協調。二是各鄉鎮組建工作專班,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和專抓人員“三人小組”充當“一線指揮員”和“施工隊長”的工作機制,及時將任務分解到人、壓力傳導到崗、工期倒排到點,確保按時高質完成茶葉種植任務。三是該縣茶葉辦既當指揮員也當運動員,全力做好肥料、茶苗、地膜供應的後勤工作。四是該縣督查問責辦和兩辦督查室嚴格督查確保任務完成和茶苗的成活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