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傳道、授業、解惑”和“敬、靜、淨”

人的一生:從“傳道、授業、解惑”和(敬、靜、淨)

人的一生:“傳道、授業、解惑”和“敬、靜、淨”


做人:儒家講“敬”:“敬老愛幼”尊敬萬物,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以德服人;“德”是人的正確方向的行為準則 ,反之“無禮、傲慢、輕侮”之人,定會影響其人生道路。基礎不正,縱有天高置業亦會有倒塌之時。

做事:道家,老子講“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說的是“道”無處不在,即是自然規律法則,不能妄加干涉,否則勢必事與願違。道家講究一個“靜”字,靜心靜如水,上善若水,靜觀其變,從靜中觀察其自然規律法則,靜思自我,不浮躁,浮躁會讓人失去理智,浮躁不得於控制就會改變行為,一味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就會影響改變自然規律法則,例如“拔苗助長”的典故,過於急躁的急於求成,勢必得到物與願違的結果。

人的一生:“傳道、授業、解惑”和“敬、靜、淨”


境界:佛家,淨心淨欲,不要讓過多過大的慾望來干擾內心。“貪、嗔、痴”放不下,不放手,人便有了無止境的苦惱,“貪嗔痴”便是人生路上給自己設置的一道道苦惱的障礙。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問心無愧。佛是無神論,講究修行以人為本,故其道不遠人,人心兩面,一面為佛一面為魔,是魔是佛取決於自己的內心。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是放下惡,即是淨心淨欲,以人為本,以善為本,為人生的光明道路掃淨障礙,極樂世界即是無無止境慾望和無煩惱的世界,這個世界無實質存在,只在你的內心,在你的思想境界。

人的一生:“傳道、授業、解惑”和“敬、靜、淨”


教育是人之初的所學之渠道:“傳道授業解惑”。

傳道:不是傳的宗教文化信仰,而是為人處世之文化信仰,為人以德為本,以敬為德,以善為本。

授業:授人生存之科學知識,用知識獲取生存之能力;“”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即不讀死書,用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為學之精華。

人的一生:“傳道、授業、解惑”和“敬、靜、淨”


解惑:用所學精髓思想,解開面對未知事物的迷惑,即用自然規律法則面對萬物,即用淨心面對各種未知的慾望貪噌痴的迷惑。

人的一生:“傳道、授業、解惑”和“敬、靜、淨”


人的一生:“傳道、授業、解惑”為根本,以“儒家、道家、佛家”的“敬、靜、淨”來釋道達到生命之境界。

2020、3、22 商 江蘇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