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十一型戰鬥機(改進版的蘇 27)

1990 年 11 月中俄雙方達成關於引進首批蘇-27SK 戰機(SU-27 是前蘇聯研製的一種重型制空戰鬥 機)的雙邊協議,這是自建國以來數額最大的引進行動,也是蘇-27 首次對外出口。1992 年 6 月 27 日首 批共 12 架蘇-27 戰鬥機,其中包括 8 架蘇-27SK單座型和 4 架蘇-27UBK 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後貝加爾 軍區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於當日上午 10 時 15 分安全飛抵中國空軍蕪湖基地。蘇-27 正式加入瞭解放軍 空軍裝備序列。1992 年 11 月 8 日,所有訂購的戰鬥機全部交付,並額外得到了兩架供研究測試使用。之 後中俄之間繼續蘇-27 的貿易,包括上述 12 架蘇-27 在內,中國共有蘇-27SK和 UBK共 26 架。1995 年中 國採購第二批,但型號變為更先進的蘇-27SMK,共 24 架。

殲十一型戰鬥機(改進版的蘇 27)

蘇-27SMK 飛機作了三方面的改進。

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掛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裝在機身左 側,不用時可以收放以減少飛行阻力。機翼下 3 號和 4 號掛架可各掛一個 5000 升副油箱。機翼內油箱容 積也稍加大,油量增至 9965 千克,這樣 SMK 即使不進行空中加油,在帶副油箱飛行、用完投掉的情況 下,航程可達 4390 千米,這個距離相當於從北京可直飛新加坡。如只進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 5200 千米。最長留空時間約 7 小時。

二、SMK增加了對地攻擊能力。最大外掛重量從 S 型的 4000 千克增加到 8000 千克。可使用多種空對地導彈。例如每枚重量 330 千克的無線電指令制導的 X-25PD 型,每枚重量 640 千克的電視制導的 X-29TD型,每枚重量 680 千克的反輻射導彈 X-31P 以及每枚重量 875 千克的電視 制導的 X-59K型等。也可以掛 KAB-500KR 激光制導炸彈和多種非制導炸彈、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 R77 先進空空導彈的能力。仍裝有 GSH-30130 毫米航炮,150 發炮彈。

殲十一型戰鬥機(改進版的蘇 27)


三、導航和電子設備改用最新改進 型號,可以根據客戶要求換裝西方電子設備,如法國儀表著陸系統、多功能彩色顯示器。 國產化的蘇-27 將命名為殲-11。1993 年,雙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術,幫助中國企業聯合生 產蘇-27,基準型號為蘇-27SMK。1993 年 10 月中央軍委將蘇-27 正式列入空軍裝備發展序列,由瀋陽飛 機工業公司負責仿製生產。1993 年 11 月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與解放軍總參裝備部聯合發出關於仿製蘇27 與 AL31F 渦扇發動機的文件。蘇-27 戰機的改裝仿製工作正式全 面展開。 在組裝仿製和國產化中,在我國出廠的蘇-27 逐個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機進口的蘇-27 也不斷得到 改進,尤其在電子設備方面。相信依靠我國現有某些遠遠優於俄羅斯的電子技術,國產殲-11 最終將採用 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安裝多個多功能彩色顯示器,改進電子對抗能力,增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


殲十一型戰鬥機(改進版的蘇 27)


2003 年 12 月 6 日,殲-11 新型號由畢紅軍駕駛完成試飛,標誌著該型號的研製工作進入了全新階 段。新 11 改型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航電系統與蘇-27 相比有了較大提高,雷達火控武器均採用了 更為優秀的國產產品。至此國產殲-11 基本上可以說是大功告成,只欠國產渦扇即可基本實現全面國產 化。 性能參數 機長:21.935 米


殲十一型戰鬥機(改進版的蘇 27)


機高:5.935 米

翼展:14.948 米

空重:15700 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23700 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33000 千克

載彈:6000 千克

最大速度:2300 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4390 千米

實用升限:18000 米

起飛距離:650 米

著陸距離:620 米

發動機推力:2*12500 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